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8 毫秒
41.
酸甘化阴法生津止泻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甘化阴法是中医学的重要治则治法,属中医"补法"中的养阴范畴,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古今医家对酸甘化阴法的生津止泻作用论述较少。本文从理论认识、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3个方面探讨在小儿腹泻病治疗中酸甘化阴法的生津止泻作用,初步阐明酸甘化阴法具有确切的生津止泻作用疗效。拓展了中医酸甘化阴法的应用范围,体现了小儿腹泻病的中医药治疗特色。酸甘化阴法亟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以揭示其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42.
杨媚月  张志国  李求  廖琼  杨磊  吴萍 《中成药》2012,34(7):1343-1346
归纳蜈蚣外用的剂型、作用及临床文献,并结合本课题组的临床使用体会。蜈蚣及其制剂外用对20余种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中用于输液外渗所致肿胀为最新用途,值得深入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异常激活的CD8 T细胞(CD8+CD57+T细胞)在体外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造血情况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磁珠体外剔除44例中低危MDS患者(MDS组)及5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中CD8+CD57+T细胞,对剔除和加回CD8+CD57+T细胞(4倍)的BMNC分别培养,比较培养后细胞集落的生长情况和克隆细胞比例,观察培养前后髓系细胞标志的变化.结果 ①在MDS组中,剔除CD8+CD57+T细胞培养后,18例可见集落和集簇均有生成;7例仅见集簇生长;19例仅见细胞密集分布.加回CD8+CD57+T细胞的BMNC培养后,MDS组均无集落和集簇生成,且细胞密度明显低于剔除CD8+CD57+T细胞的BMNC.正常对照组剔除和加回CD8+CD57+T细胞的BMNC培养后,均有集落生成,集落计数无统计学差异.②2例单纯+8异常低危MDS病例,剔除CD8+CD57+T细胞培养后,+8克隆细胞比例较培养前增加;2例20q-异常的初治病例,剔除CD8+CD57+T细胞培养后,异常克隆细胞比例较培养前增加.③MDS组BMNC中CD34+、CD33+和CD13+细胞百分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剔除CD8+CD57+T细胞培养后,CD34+和CD33+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培养前(P<0.05),而CD13+细胞百分比与培养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的CD34+、CD33+和CD13+细胞百分比在剔除培养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体外选择性剔除骨髓中CD8+CD57+T细胞,可以增加MDS患者骨髓体外集落形成,且集落中髓系细胞明显向较成熟阶段分化,提示CD8+CD57+T细胞可能通过免疫途径参与骨髓无效造血.而剔除CD8+CD57+T细胞造成克隆细胞明显增加,提示其介导的免疫过程主要是针对MDS骨髓恶性克隆细胞.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观察诺帝对糖基化白蛋白诱导体外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糖基化牛血清白蛋白(advanced glycation bovine serum albumin,AGE-BSA)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血管生成模型,实验组设20 μmol·L-1、50 μmol·L-1、100 μmol·L-1和200 μmol·L-1诺帝浓度,对照组为含50 mg·L-1 AGE-BSA的M199完全培养基,各组设24 h、48 h、72 h 3个时相点.通过增生细胞计数和小管样结构(tubule like structure,TLS)形成实验观察诺帝对AGE-BSA诱导的HUVECs增生和TLS形成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和诺帝浓度分别为20 μmol·L-1、50 μmol·L-1、100 μmol·L-1和200 μmol·L-1的各实验组HUVECs计数在24 h分别为(49.0±4.0)×103、(42.7±2.2)×103、(41.3±2.3)×103、(37.6±3.1)×103、(25.3±3.4)×103;在48 h分别为:(64.3±5.2)×103、(46.4±2.5)×103、(40.7±3.4)×103、(29.3±3.6)×103、(19.9±4.5)×103;在72 h分别为:(91.3±4.2)×103、(52.3±3.2)×103、(37.6±4.1)×103、(21.3±4.4)×103、(11.0±4.2)×103.TLS平均长度在24 h分别为:(11.92±0.98)mm·mm-2、(10.69±0.61)mm·mm-2、(6.29±0.34)mm·mm-2、(3.24±0.21)mm·mm-2、0;在48 h分别为(14.46±1.54)mm·mm-2、(10.93±0.74)mm·mm-2、(6.28±0.32)mm·mm-2、(1.34±0.41)mm·mm-2、0;在72 h分别为:(20.24±3.42)mm·mm-2、(11.59±0.45)mm·mm-2、(6 35±0.51)mm·mm-2、(0.28±0 26)mm·mm-2、0.各实验组HUVECs计数以及在胶原中形成TLS的长度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诺帝能抑制AGE-BSA诱导的内皮细胞血管生成,提示诺帝可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管生成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p53、p16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LSAB)法检测52例食管鳞癌p53、p16蛋白表达。结果29例食管鳞癌p53过度表达,阳性率为558%;21例食管鳞癌p16阳性,阳性率为404%。随着恶性程度增加及病程进展,p53阳性率逐渐上升,p16阳性率逐渐下降,两者存在明显负相关。p53、p16阳性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53阳性与浸润深度有关,而p16阳性与浸润深度无关。p53、p16阳性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53阳性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p53阴性者,且存活时间短;p16阴性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p16阳性者,且存活时间短。结论同时检测食管鳞癌组织p53、p16蛋白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食管鳞癌恶性程度、转移潜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46.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49 d以内的宫内妊娠安全、效率高.用于终止大月份早孕和中孕的临床疗效各家报道不一.本文对436例5~14周正常宫内妊娠妇女药物流产效果做观察随访,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7.
廖琼  戴超  刘翔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1):1582-1583
目的:观察人羊膜匀浆上清液促进兔角膜碱烧伤后角膜上皮和基质修复的作用,为临床上应用人羊膜匀浆上清液点眼治疗眼碱烧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制备的羊膜匀浆上清液点眼治疗兔角膜碱烧伤。并对治疗后的角膜照相观察角膜上皮愈合和基质修复情况。结果:羊膜匀浆上清液治疗角膜碱烧伤后眼充血明显减轻,角膜上皮愈合较快,角膜上皮细胞排列整齐,基质中炎症细胞浸润减轻且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结论:早期应用羊膜匀浆上清液能促进兔角膜碱烧伤后角膜的愈合及膜基质有序修复。  相似文献   
48.
脑内孤立性浆细胞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浆细胞瘤由形态成熟或不成熟的肿瘤性浆细胞组成,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孤立性骨浆细胞瘤、骨外浆细胞瘤、浆细胞白血病等。其中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而骨外浆细胞瘤少见,脑内孤立性浆细胞瘤极为罕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探讨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病情的影响。方法 151例原发性BRG患儿根据13C尿素呼气试验(UBT)、胃窦黏膜组织Hp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分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比较2组临床症状分度、胃镜下胆汁反流分级、活检组织病理学表现及分级Dixon评分。结果 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在发病年龄和性别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Hp阳性组就诊时临床症状总体上较Hp阴性组重,以中度以上表现为多见。Hp阳性组胃镜下胆汁反流程度重于Hp阴性组,且与临床症状呈正相关;2组胃黏膜炎症活动性、淋巴滤泡增生、胃小凹增生、黏膜浅层血管扩张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而在炎症程度、间质水肿、固有膜内平滑肌纤维增生、肠化生、腺体萎缩等方面则无显著差异。结论 BRG患儿合并Hp感染时临床症状、胃镜下及组织学表现更重,且胆汁反流程度加重,二者在发病中有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