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评价单纯白内障摘出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1年8月~2003年6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17例(20眼),单纯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18月。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18眼术后眼压正常,2眼加用抗青光眼滴眼液控制正常,术后平均眼压(16.75±3.10)mmHg与术前眼压(25.31±11.60)mmHg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配对t检验P相似文献
12.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严重眼外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严重眼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严重眼外伤28例(29眼).结果 本组28例(29眼)中,术后视力提高者24例(25眼,86%),其中0.05以上者14例(15眼,51%),3例复发视网膜脱离,2例再手术成功.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是目前治疗严重眼外伤较为理想的方法,对恢复视功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数据仓库及数据挖掘技术在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治疗领域中的应用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手术包括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微型角膜刀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当今世界最热门、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自我管理量表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设计适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自我管理量表.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及专家评定的方法设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并随机对10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调查,于2周后随机抽取其中的30例患者进行重测,检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 量表的总体Cronrbach's a系数、重测信度及专家对量表总体评定的内容指数分别为0.9016、0.897和0.901,各维度与总体的相关系数为0.682 ~ 0.876,累积贡献率为50.214%.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可以作为评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有效工具,同时也为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以及常见并发症。方法:选择本院眼科2009年8月-2010年8月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患者12例(15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玻璃体手术。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对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及其眼底病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5眼中13眼(86.7嘲术后视力提高,1眼术后因玻璃体再次出血再次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1眼因取硅油后再次出现视网膜脱离复发。术后常见并发症为前房反应及高眼压。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术中摘除混浊晶状体,有利于清楚观察眼内病变,决定手术方式,有利于玻璃体彻底切除和后段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早期恢复患者视力,避免再次白内障手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无缝线切口技术的推广 ,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 6mm的角膜缘切口植入PMMA的后房型及开襻式的前房型人工晶状体 ,先后报道了经巩膜隧道切口植入Φ为 6mm的PMMA人工晶状体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1,2 ] ,我们在开展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同时 ,开展了颞侧透明角膜切口二期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 ,效果良好 ,现将随访≥ 3月的 16例 ( 16眼 )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 16眼 )男 10例 ,女 6例 ,年龄 12~ 67岁 ,平均 41 6岁 ,导致无晶状体眼的原因有 :外伤性白内障抽吸致无晶状体眼 4眼 ,老年性… 相似文献
17.
玻璃体腔注药、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药、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04年我院及外院转来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患者8例8眼,明确诊断后,不论以后是否行玻璃体切割术,均即刻行玻璃体穿刺吸取玻璃体行真菌、细菌涂片,培养及药敏检查,并行玻璃体腔注药,视情况早期行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腔注药。结果8眼中,1眼细菌感染合并真菌感染者行眼内容物挖除,7眼炎症控制,视力提高,其中脱残≥0.3者5眼(62.5%)。结论早期诊断,即刻行玻璃体腔注药,早期行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多方法系统治疗晶状体脱位的疗效。方法:在26列(26眼)晶状体脱位及术前并发症的手术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术式,充分运用眼科新技术,新材料,如:无缝线小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晶状体切除、玻璃体切除连续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囊袋内缝全固定,带虹膜人工晶状体植入,晶状体囊张力环的应用以及重水、硅油、惰性气体的应用等,并作系统治疗。结果:26例脱位晶状体均顺利摘出,其术前并发症亦得到有效处理,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者24眼(92.3%),不变者2眼(0.76%),其中≥0.3者15眼(57.6%)。结论:对于晶状体脱位,根据患眼病情,灵活选择术式,并充分运用现代眼科新技术,有利于患者术后视功能的改善及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鲜羊膜在儿童共同性斜视缝线调整显微手术中的应用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方法:应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依据眼科门诊就诊号将2010-01/2015-10在我科住院并行显微斜视矫正术的60例112眼儿童共同性斜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A组30例58眼行直肌后徙缝线调整联合羊膜移植术, B组30例54眼行单纯直肌后徙缝线调整术,斜视矫正术后随访均≥6 mo。
结果:斜视患者27例48眼术后眼位需调整,眼位需调整率为42.9%。术后1mo,眼位可调整18例29眼,其中A组16例26眼,眼位可调整率为44.8%,眼位可调整量平均为2.56±0.64 mm;B 组2例3眼,眼位可调整率为5.6%,眼位可调整量平均为0.52±0.28mm,两组比较眼位可调整率及可调整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477,P<0.01;t=16.502,P<0.01)。除3例患儿术后不配合眼位调整外,其余均在术后1 mo内行不同程度的眼位调整,眼位调整后, A组27例53眼眼位正位,正位率为91.4%, B 组16例28眼眼位正位,正位率为51.9%,两组比较斜视术后正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27,P<0.01)。
结论:在儿童共同性斜视缝线调整显微手术过程中应用新鲜羊膜效果确切,可明显延长眼位调整时间及增加眼位调整量,提高了儿童斜视手术的可控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方法:应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依据眼科门诊就诊号将2010-01/2015-10在我科住院并行显微斜视矫正术的60例112眼儿童共同性斜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A组30例58眼行直肌后徙缝线调整联合羊膜移植术, B组30例54眼行单纯直肌后徙缝线调整术,斜视矫正术后随访均≥6 mo。
结果:斜视患者27例48眼术后眼位需调整,眼位需调整率为42.9%。术后1mo,眼位可调整18例29眼,其中A组16例26眼,眼位可调整率为44.8%,眼位可调整量平均为2.56±0.64 mm;B 组2例3眼,眼位可调整率为5.6%,眼位可调整量平均为0.52±0.28mm,两组比较眼位可调整率及可调整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477,P<0.01;t=16.502,P<0.01)。除3例患儿术后不配合眼位调整外,其余均在术后1 mo内行不同程度的眼位调整,眼位调整后, A组27例53眼眼位正位,正位率为91.4%, B 组16例28眼眼位正位,正位率为51.9%,两组比较斜视术后正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27,P<0.01)。
结论:在儿童共同性斜视缝线调整显微手术过程中应用新鲜羊膜效果确切,可明显延长眼位调整时间及增加眼位调整量,提高了儿童斜视手术的可控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