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黄芪总黄酮对高糖培养下的牛视网膜血管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在体外培养3代融合的牛视网膜血管周细胞为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25 mmol/L)、干预组不同浓度黄芪总黄酮组(0.25、0.5、1.0、2.0 mg/ml),孵育6d,采用TUNEL法检测培养后周细胞凋亡率;硫代巴比妥酸检测培养液丙二醛(MDA)水平;黄嘌呤氧化酶反应系统检测培养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与高糖组比较,黄芪总黄酮0.5、1.0、2.0mg/ml组周细胞MDA含量、SOD活力、MDA含量/SOD活力比值及凋亡率均降低(P<0.01);MDA含量/SOD活力与周细胞凋亡率二者呈正相关(r=0.921,P<0.01);黄芪总黄酮2.0 mg/ml组周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及凋亡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一定浓度黄芪总黄酮对高糖培养下的牛视网膜血管周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远程教育已经大量应用于医学教育事业中,但在高速发展的背后,教育理念的相对落后,地域和内容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整体水平不高,教学设计仍不够完善,教学过程管理比较薄弱等问题仍制约着国内网络教育的深入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将MOOC与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发挥MOOC在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教学中的作用,以解决目前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研究生教学存在的问题,促进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教学模式改革。本项目的研究和应用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改革,加快我国医学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条件对牛视网膜血管周细胞凋亡及凋亡调节基因Bel-2、Bax表达的影响,探讨Bcl-2、Bax对周细胞凋亡的调控.方法 在体外培养第3代近融合的视网膜血管周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5.5 mmol/L、15.0 mmol/L、25.0 mmol/L和35.0mmol/L)孵育6 d后,应用MTT方法检测高糖下牛视网膜周细胞增殖情况,TUNEL法特异性标记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法和RT-PCR测定Bcl-2、Bax基因的表达. 结果 周细胞在高浓度葡萄糖培养下,细胞增殖受抑制,呈现出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凋亡率分别为(28.4±0.8)%、(40.4±0.9)%与(50.2±0.6)%.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呈剂量依赖性促周细胞凋亡(r=0.959,P<0.01)和凋亡调节基因Bax的表达(蛋白水平r=0.966,P<0.01;mNRA水平r=0.874,P<0.01)及抑制凋亡调节基因Bcl-2的表达(蛋白水平r=-0.964,P<0.01;mNRA水平r=-0.912,P<0.01);周细胞的凋亡率与Bax/Bcl-2比率呈正相关(r=0.810,P<0.01).结论 高浓度葡萄糖培养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促进周细胞凋亡,Bcl-2、Bax基因表达的改变参与了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研究波动性与恒定性高糖对牛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3代融合的牛视网膜血管周细胞,分别在对照组(5.5 mmol/L)、不同浓度高糖(15 mmol/L、25 mmol/L)、不同幅度的高糖波动(5.5~15 mmol/L、5.5~25 mmol/L)下孵育6 d.硫代巴比妥酸检测培养液丙二醛(MDA)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培养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波动性高糖组与恒定性高糖组MDA含量/SOD活力比值增加(P<0.05),且与葡萄糖浓度及高糖波动幅度呈正相关(P<0.01),波动性高糖1组(5.5~15 mmol/L)较恒定性高糖1组(15 mmol/L)MDA含量/SOD活性比值增加(P<0.05),恒定性高糖2组(25 mmol/L)较波动性高糖2组(5.5~25 mmol/L)MDA含量/SOD活性比值增加(P<0.05).结论 在一定葡萄糖浓度范围内,波动性高糖较恒定性高糖对细胞的氧化损伤加重,而超过一定葡萄糖浓度,恒定性高糖使氧化损伤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恒定及波动高糖培养对牛视网膜血管周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线粒体调控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接近融合的视网膜血管周细胞在恒定及波动高糖中孵育6 d后,采用电镜观察周细胞超微结构改变;TUNEL法检测周细胞凋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周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的改变;分光光度计检测周细胞胞质细胞色素c的变化;免疫组化和RT-PCR测定Bax、Bel-2基因的表达.结果 (1)恒定及波动高糖卜周细胞呈现出典型的细胞凋亡改,变,恒定高糖作用强于波动高糖组;(2)恒定及波动高糖培养使用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周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与周细胞凋亡率负相关(r=-0.89,P<0.01);(3)恒定及波动高糖促使周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c转移到胞质,胞质细胞色素c浓度增加,与细胞凋亡率正相关(P<0.01);(4)恒定及波动高糖能诱导凋亡基因Bax表达增加,抑制Bcl-2的表达,Bax/Bcl-2比值增加.Bax/Bcl-2比值与线粒体跨膜电位负相关,与胞质细胞色素c浓度正相关,与周细胞凋亡率正相关(均P<0.01).结论 恒定及波动高糖均可诱导培养的周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细胞色素c释放,细胞发生凋亡,且恒定高糖作用强于波动高糖;线粒体凋亡途径在周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凋亡基因Bax、Bcl-2可能参与其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