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6篇
  免费   388篇
  国内免费   168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66篇
妇产科学   50篇
基础医学   223篇
口腔科学   43篇
临床医学   1153篇
内科学   476篇
皮肤病学   97篇
神经病学   94篇
特种医学   2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51篇
综合类   1723篇
预防医学   622篇
眼科学   80篇
药学   730篇
  18篇
中国医学   587篇
肿瘤学   204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288篇
  2021年   335篇
  2020年   235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248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351篇
  2013年   384篇
  2012年   463篇
  2011年   454篇
  2010年   408篇
  2009年   413篇
  2008年   386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是指慢性疾病过程中甚至正常情况下,由于某种原因突然导致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本文6例患者均为产后发病,以短期内贫血症状的加重、感染及严重的出血倾向为主要表现,临床诊为急性造血功能停滞.  相似文献   
82.
目的提升医院儿科药房药学服务的质量。方法采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4个方面分析医院儿科药房药学服务的开展情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结果医院全面落实用药交代,加强合理用药宣传,普及用药知识,开展药物治疗监测及药物基因检测等,实现了个体化精准用药;增加处方前置审核,运用信息化技术,可为患儿安全用药保驾护航。结论建议医院应加强对儿科药学服务的重视,建立更完善的儿科药学服务体系;药师应明确自身定位,发扬优势,弥补劣势,积极探索多元的药学服务模式,以促进儿童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3.
目的 研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DRP)患者和散发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RP1基因突变频率及特征,并探讨它们在RP发病机制中潜在的作用。 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方法,对7个ADRP家系的55例成员、散发RP患者30例及75名健康成年人进行了RP1基因全编码区和邻近剪切位点的内含子区域序列突变的检测。运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RP1基因突变位点对RP的作用。 结果 ADRP家系成员和散发的RP患者在RP1基因的第四外显子上均检测出852、872、921和939共4个变异位点。在ADRP家系和散发的RP患者中RP1基因的R872H位点改变与RP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χ2=4.469,P=0.03)。P903L位点的改变仅在家系成员中检出,散发病例及正常人中均未检测出。 结论 RP1基因R872H位点多态性可增高RP的危险性,具有潜在的致病性,考虑为家系和散发RP患者的易感基因。P903L位点改变是否为致病基因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4.
目的:了解视网膜母细胞瘤患RBl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应用PCR-SSCP技术筛奄RB患白细胞基因组DNA,测序分析确定突变。结果:在RB患10例中,确定双眼RB患1例第8外显子37位核苷酸A-T突变,引起12位谷氨酸变为天门冬酰氨酸(G12A)。其母亲同样为第8外显子36位核苷酸A-T突变,引起12位谷氨酸变为天门冬酰氨酸(G12A)。结论:本组双眼RB患1例为遗传性,其RB1基因突变为微小突变,其母亲为突变基因携带,本研究为遗传咨询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分析掌跖纤维瘤病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 11月—2019年10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诊治的47例掌跖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结果 47例患者中男29例,女18例,平均发病年龄(56.9±9.51)岁,平均病程12个月(5~36月);皮损...  相似文献   
86.
目的:测定红芪多糖3(HPS-3)中4个组分的绝对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均方根旋转半径(Rg),多分散系数(Mw/Mn)等分子特征参数,以均方根旋转半径(Rg)对重均分子量(Mw)作图,计算4个组分在溶液状态的构象。方法: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散射(GPC-MALLS)联用技术,流动相为含0.02%NaN3的0.1 mol.L-1NaNO3溶液,Ultrahydro-gelTM1000,500色谱柱串联。结果:HPS-3的4个组分中,HPS-3-C的Mw最大(1.986×105g.mol-1);其次为HPS-3-B(1.113×105 g.mol-1)和HPS-3-D(8.457×104 g.mol-1);HPS-3-A的Mw最小(1.223×104 g.mol-1),而Rg最大(55.5 nm)。HPS-3-D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最广,Mw/Mn 2.543。在流动相中,HPS-3-A为球型构象,HPS-3-C为无规则线团构象,HPS-3-B和HPS-3-D则均为高枝化度结构。结论:为进一步研究HPS-3中4个组分分子特征与其生物活性的关系提供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效果。方法 30例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证属痰浊中阻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中药组(15例)和西药组(15例)。西药组患者手法复位前后,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口服,中药组患者手法复位前后,给予加味苓桂术甘汤口服。评定临床疗效,并随访1年,观察疗效及复发次数。结果中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西药组72. 50%(P 0. 05)。中药组复发率0,显著优于西药组26. 67%(P 0. 05)。结论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证属痰浊中阻之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疗效确切,并且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88.
目的 研究无高血压性嗜铬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132例散发性单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HEO),分为2组A组即嗜铬细胞瘤合并高血压(HPs)90例,B组即无高血压性嗜铬细胞瘤(NPs)42例,原发性高血压(PH)98例作为参照组即C组.比较分析A、B及C组3组患者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 A、B、C 3组在性别、年龄及身高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BP和DBP3组相比,C组最高,A组第二,B组最低.B组的三联征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A组眩晕、持续高血压及阵发性高血压发生率均比B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P=0.002).A、B两组CT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苯乙醇胺-N-甲级转移酶(PNMT)免疫组化染色定性结果分为2个亚组,B组亚组肿瘤直径与PNMT表现呈负相关,而A组亚组则没有此情况.A、B两组在细胞低密度、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型及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03,P=0.003),其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VMAT1外,其它基因表达水平A组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P=0.041,P=0.035).结论 NPs和HPs的临床病理特点不同,主要与肿瘤发生及发展进程中儿茶酚胺途径的相关产物及催化酶的基因转录水平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anti-CCP)抗体对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对68例因不明原因发热和关节痛疑诊为JIA患儿进行血清anti-CCP抗体水平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68例疑诊JIA患儿中,多关节型JIA 10例,全身型JIA 13例,少关节型JIA 8例,与附着点炎症相关的JIA 13例;其他风湿性疾病11例,血液与肿瘤疾病8例,感染性疾病5例.多关节型JIA患儿的血清anti-CCP水平显著高于全身型、少关节型和附着点炎症相关的JIA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清anti-CCP抗体≥15.8 RU/mL为阳性阈值,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为0.80,其对多关节型JIA诊断的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67.6%.多关节型JIA患儿血清antiCCP水平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764,P=0.017).结论 血清anti-CCP可作为临床诊断多关节型JIA的血清学指标之一,15.8 RU/mL是较为适宜的诊断界限值.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观察电针“百会”“神庭”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影响,并从突触结构及突触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角度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穴位组、电针非穴位组和奥拉西坦组,每组7只。采用改良双侧颈动脉结扎模型,电针穴位组大鼠选择“百会”“神庭”两穴治疗,电针非穴位组大鼠选择固定非穴位刺激,每次电针30 min,每日1次,连续干预14 d;奥拉西坦组大鼠选择腹腔注射奥拉西坦,50 mg/kg,每日1次,连续14 d。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和空间记忆能力;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突触结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突触后致密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 95, PSD95)、GluA1、GluN2B和磷酸化GluN2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期逃避潜伏时间延长,测试期跨越平台次数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缩短,大脑质量显著增加,海马CA1区突触结构数明显减少,海马PSD95、GluA1、GluN2B和磷酸化GluN2B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穴位组大鼠的学习期逃避潜伏时间缩短,测试期跨越平台次数增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大脑质量降低,CA1区突触结构数增多,海马PSD95、GluA1、GluN2B和磷酸化GluN2B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百会”“神庭”能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改变海马突触结构,分子机制可能和增加突触蛋白PSD95、GluA1和GluN2B的蛋白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