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18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1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应用仙地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探讨补肾纳气平喘法在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采用仙地合剂观察组与西药吸入激素等对照组对符合入选标准的哮喘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肺功能、EOS、sICMA-1指标的变化。结果:中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总显效率70%;单纯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80%,总显效率4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单项症状疗效,喘息、咯痰症状,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在改善肺功能,降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方面,略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阳,清肺热,平喘嗽,使邪去而正安,虽非麻黄剂,同样哮去喘平,诸症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52.
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能够抑制HSP90,促使在肿瘤生长信号通路中起重要作用的HSP90效应蛋白通过泛素化降解,从而阻断肿瘤增殖生长信号通路的多个靶点,有效阻止肿瘤的生长.现综述近年来有关HSP90抑制剂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3.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异常引起的,嘌呤代谢紊乱、能量代谢异常及肾脏对尿酸的排泄障碍,使血液中尿酸浓度增加引发的一组疾病。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肾脏而引起相应的病变。  相似文献   
54.
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从中药外用法、灸法、综合外治法和其他疗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认为在运用外治法治疗本病时,应建立统一的诊疗标准、研制药物新剂型、提高远期疗效.严格进行科研设计,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和实验药理研究,建立统一配套的多因素动物实验模型,探讨外治法作用机理等方面,仍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PICU结核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加强对结核病的认识。方法分析总结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PICU收治的重症结核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应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对病情进行评估。肺结核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肺结核临床诊断标准,结核性脑膜炎及腹膜炎根据临床、实验室检查及病理诊断。结果22例患儿中,肺部结核16例,肺外结核感染6例,其中结核性脑膜炎3例。重症结核感染的临床特点:除结核感染一般症状外,均伴有一个或多器官功能障碍,其中16例有呼吸功能障碍、2例有心血管功能障碍、3例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1例有心血管、肺及胃肠功能障碍。16例肺内结核菌感染除发热、咳嗽、气促和结核中毒症状外,均有呼吸衰竭,2例患儿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8例需要机械通气治疗;2例心包积液患儿出现心包填塞。12例腺苷脱氨酶增高;14例结核分支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阳性。结论PICU危重病患儿需警惕重症结核病,腺苷脱氨酶和结核分支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可作为儿童结核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6.
<正>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及新生儿重症监护水平的迅速发展,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及其他危重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存活率均明显提高,但各类脑损伤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对于预防颅脑损伤,提高颅脑损伤儿童的生存质量而言,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所在。颅脑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价廉、可动态监测的方法,在颅脑损伤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3月期间187例高危新生儿的颅脑超声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57.
崔云  张福明  靳沛  杨峰 《现代预防医学》2013,(2):388-389,391
目的以紫杉醇处理的Jurkat细胞为模型,研究细胞自噬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10μg/ml的紫杉醇处理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后,免疫印迹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LC3β蛋白的表达变化,WST-1法检测PTX对Jurkat细胞的抑瘤率。结果 PTX处理Jurkat细胞0h、24h、48h后,抑瘤率分别为(4.2±1.2)%、(46.7±5.3)%、(65.9±9.4)%,组间比P均小于0.05;LC3β的平均荧光强度相对倍数分别(3.1±0.2)倍、(4.6±0.31)倍、(34.2±4.5)倍,组间比P值均小于0.05,与抑瘤率一样呈现时间依赖性增强;免疫印迹也显示PTX处理24h和48h后,LC3β的蛋白表达逐渐增强。结论细胞自噬在ALL化疗过程中活化,可导致化疗抵抗。  相似文献   
58.
王冰  樊茂蓉  崔云  苗青 《北京中医药》2017,36(12):1124-1126
王书臣教授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遣方用药善用对药,临证如布阵,用药似排兵,或为增效减毒,或为平调寒热,或为攻补兼施,常获佳效。总结王师临证常用的部分药对,分析其药对组成、组合原因、配伍特点、特殊用量等,挖掘王师治疗肺系疾病独特的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59.
[目的]总结介绍崔云教授从肝肾同源论治男科杂病的经验。[方法]结合中医经典理论及临床实践,通过分析逆行射精致不育、睾丸鞘膜积液、血精3则代表性验案,阐明崔云教授从肝肾同源理论论治男科杂病的经验。[结果]崔云教授基于肝肾同源理论与男科疾病的密切关联,诊治男科疑难杂病时从肝肾入手,辨治时施以疏肝补肾或温肾暖肝或清肝滋肾等治法,为男科杂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拓展了肝肾同源理论的应用范围。同时崔云教授临证治疗男科杂病,或辨症(即审症)论治、或辨体质论治、或辨病论治、或辨证论治,临证思路明晰,用药精巧,临床疗效显著。[结论]崔云教授将肝肾同源理论应用于男科临床,加以发挥并运用"审症—辨人(体质)—诊病—识证"的诊治模式,衷中参西,遣方用药于平凡中寓深意,诊治模式于常法中另辟蹊径,值得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60.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总结2007年至2009年我院PICU收治的35例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对真菌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危重病例评分、机械通气、导尿管和胃管置入、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等.结果 (1)3年间PICU共收治危重患儿2 116例,其中35例发生真菌感染,发生率为1.65%(35/2 116),其中死亡7例,病死率为20.00%(7/35).(2)发生真菌感染的平均时间为人院后(10.4±8.3)d,主要表现为肺炎21例(60.0%),腹膜炎5例(14.3%),尿路感染4例(11.4%),肠道感染3例(8.6%),败血症1例(2.9%),脑膜炎1例(2.9%).(3)儿童危重病例评分低、机械通气、留置胃管及导尿管、连续性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是引起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4)致病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结论 侵袭性真菌感染已成为PICU主要的院内感染,白色念珠菌是主要致病菌.合理利用抗生素、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及时使用抗真菌药,可能是应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策略.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cidence,clinical feature and the risk factor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summaried the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our PICU from Jan 2007 to Dec 2009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ncidence, clinical feature and the risk factor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PICU. Multiple clin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such as 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urinary drainage tube, indwelling gastric canal and 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Results ( 1 ) The incidence rate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was 1.65 % ( 35/2 116 ). The morbidity was 20. 00% ( 7/35 ). ( 2 ) Mean infected day was ( 10. 4 ±- 8. 3 ) d after admissio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cluded fungal pneumonia( 60. 0% ), peritonitis ( 14. 3% ),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 11.4% ),intestinal tract infection(8. 6% ) ,sepsis(2. 9% ) and meningitis(2. 9% ). All of the patients had used broad spectrum antibiotic. (3) The risk factor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cluded lower 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dwelling gastric tube, urinary drainage tube and 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4) Candia albicans was the predominant pathogen in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Conclusion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ICU. Lung is most commonly involved and candida albicans is the major pathogen. Using antibiotics appropriately, decreasing unnecessary invasive performance,and rationally using antifungal agent mi.ght be effective strategy for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PIC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