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生殖相关肾虚证和补肾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岑妍慧  赵飞兰  范蓉  何国珍 《医学综述》2014,(12):2226-2228
中医认为不孕不育症属于肾虚证,且临床上主要应用补肾中药治疗不孕不育症。大量的实验研究也表明,生殖相关肾虚证存在着下丘脑-垂体-生殖腺轴各器官组织学和分泌功能上的变化,补肾中药可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生殖腺轴各器官的紊乱而调节和改善生殖功能,对生殖腺轴有多水平、多靶点的调节作用。近年来对生殖相关的肾虚证的本质和补肾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基因和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32.
组织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学科,与其它医学基础学科以及临床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整个医学体系的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医学生接触到的最早的医学基础学科之一,由于远离临床课程,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好。因此在组织学理论教学中,引入相关课程以及临床课程的知识点,在整合医学模式下重新构建组织学的知识体系,注重早期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加强基础与临床课程的相互联系,是提高组织学理论教学水平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3.
34.
35.
背景:目前尚无较有效的肝癌干细胞的鉴定方法。目的:探索更为简单有效并适用于鉴定肝癌肿瘤细胞株中干细胞的方法。方法:首先利用单细胞分离技术获得单个细胞,逐个种入96孔板中,经筛选获得单细胞克隆(即成瘤性克隆)来源的细胞亚株,细胞亚株移植到裸鼠前肢腋下观察其成瘤作用。结果与结论:利用单细胞分离技术获得单细胞/孔的孔数为371个,成功率为96.4%;按照单细胞克隆的生长情况,筛选获得的来源于成瘤性克隆的细胞亚株移植到裸鼠前肢腋下,成瘤率为100%。结果证实"单细胞移植-成瘤性验证"具有鉴定肝癌干细胞的有效性,为后续的研究奠定技术和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36.
组织胚胎学是医学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特点是知识覆盖面广及理论性强,使教师和学生深感"教"与"学"均不易,尤其近年来随着双语教学的深入开展,在双语课程中应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以及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得到全面协调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传统的外语教学使外语学习与专业教学相脱节,所以我们在组织胚胎  相似文献   
37.
对外中医专业学生进行全英文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接受专业基础医学知识的同时,能全面提升使用英文思维的自学能力,是与国、际接轨的一种趋势,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中医药人才,有利于我国中医药事业在国际领域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8.
背景:胰腺干细胞具有分裂与高度分化潜能的特性,可以在体外进行成功分离和培养,但体外如何对其进行有效扩增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的:在胎鼠成纤维细胞饲养层条件下体外传代培养小鼠胰腺干细胞。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07/2008-01在广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细胞无菌培养室完成。 材料:SPF级新生昆明小鼠20只,孕14 d昆明小鼠多只,均购自广西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 方法:取SPF级新生昆明小鼠的胰腺组织,Ⅴ型胶原酶消化,未消化完全的组织块自然沉降后,收集上层的含细胞离散液,离心弃上清,加入含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无血清低糖DMEM培养基,在经多聚赖氨酸溶液处理的24孔板中培养。取孕14 d昆明小鼠,剖腹取胎鼠,去除头部及内脏,将躯干及四肢采用组织块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调整密度为5×108 L-1接种于24孔板中,传至第3代经丝裂霉素适当处理制备饲养层细胞。取原代培养5 d的胰腺干细胞,按30个/cm2密度种入铺有饲养层细胞的孔板中,当胰腺干细胞铺满小孔底部面积的80%时继续传代。 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原代培养48 h对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胰腺干细胞特异分子标志物巢蛋白的表达。分别于传代后2,3,4,5 d检测碱性磷酸酶、巢蛋白和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的表达。 结果:原代培养的来源于胰腺组织的细胞中,可见一些大、圆、单个核的细胞,胞浆折光性强,核浆比例大,呈附壁生长,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表达胰腺干细胞特异性分子标志巢蛋白,且具有活跃的分裂增殖能力。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条件下对胰腺干细胞进行体外传代培养,可连续传至第3代,各代胰腺干细胞仍保持大、圆、单个核、核浆比例大及增殖能力强等特性,传代后各时间点碱性磷酸酶、巢蛋白染色均呈阳性,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蛋白染色呈阴性反应,可保持未分化状态。 结论:以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经丝裂霉素C处理后可分泌供胰腺干细胞生长所需的因子,并抑制胰腺干细胞的自主分化,体外连续传至第3代仍能够保持较好的生长特性、高度增殖能力及未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39.
<正>组织胚胎学是一门重要基础医学课,医学生只有掌握此课程内容后才能对后续课程展开更深入的认识,并且最终能运用于临床,服务临床。对于大部分医学生来说,其学习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结合临床,而且教学中凡提到临床例子,学生就很有  相似文献   
40.
背景:目前由于胰岛来源匮乏,使得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无法满足临床需求,故体外将胰腺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成为研究焦点。目的:于体外将小鼠胰腺干细胞诱导成胰岛样细胞团并对其进行相关检测,探寻一种胰腺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成胰岛及鉴定的技术和方法。方法:体外获得纯化的小鼠胰腺干细胞,采用联合诱导剂对其进行成胰岛方向的诱导分化,并对诱导形成的胰岛样细胞团进行形态学观察、双硫腙染色、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结论:实验通过细胞形态学和细胞生长特性的观察以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证实体外成功获得了小鼠胰腺干细胞,采用联合诱导剂将其诱导成胰岛样结构,呈球形,以较细长的蒂部与瓶底连接,双硫腙染色将其染成铁红色。RT-PCR和Western blot法可分别检测到胰岛样细胞团的胰岛素mRNA和胰岛素蛋白。结果证实小鼠胰腺干细胞可体外诱导分化成含β细胞的胰岛样细胞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