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分析中国宁夏地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RRP)及视锥-视杆细胞营养不良(CORD)的基因突变频谱。

方法:纳入2016-09/2020-02在宁夏人民医院眼科医院就诊的35例ARRP患者和18例常染色体隐性CORD患者,行详细的眼科检查。抽取外周静脉血,对先证者应用包含232个致病基因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捕获芯片进行靶向捕获富集高通量测序。利用在线分析软件对可疑基因变异致病性进行预测,利用Sanger测序对家系成员进行共分离分析。

结果:ARRP患者35例中,检测到致病基因16个,以RP1基因突变率最高,占14%(5/35),其次为ABCA4、CRB1和EYS基因,均占11%(4/35); 18例常染色体隐性CORD患者中,检测到致病基因10个,以ABCA4基因突变率最高,占28%(5/18),其次为ALMS1、PROM1、RPE65、USH2A基因,均占11%(2/18); ARRP和CORD患者中,共同致病基因有ABCA4、CLN3、CRB1、PROM1、NRL共5个,占42%(22/53)。

结论:ARRP及CORD两种疾病在表型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和交叉性,致病基因突变谱上存在一定重叠性。宁夏地区最常见的重叠基因为ABCA4。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后眼前节形态学变化,探讨PPC-ICL植入术对前房角、角膜内皮以及邻近组织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宁夏眼科医院行PPC-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58例(106眼),于术后1、6、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指标包括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UBM检查包括前房深度(ACD)、拱高(vault)、房角开放距离(AOD500)以及小梁虹膜角(TIA)在2、4、8、10 4个钟点上的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所有患者的术后UCVA达到或高于术前BCVA,术前术后IOP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BM检查显示手术前后ACD、AOD500和TI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72、21.393、22.076、21.154、21.763、19.471、19.823、19.836、19.247,P<0.05),术后1个月时3项指标均比术前显著减小(P<0.05),但术后1个月与6、12个月的ACD、AOD500、TIA和拱高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内有2例患者(2眼)由于术后拱高过小更换了PPC-ICL,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瞳孔阻滞性青光眼和晶状体前囊膜下混浊等并发症。结论 PPC-ICL植入术后1年随访期内前房结构稳定,角膜内皮细胞无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型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眼眶血管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8例眼眶血管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B型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除2例毛细血管瘤患儿接受局部激素治疗外,其余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诊断。结果:在118例眼眶血管性病变中,海绵状血管瘤69例,淋巴管瘤27例,静脉性血管瘤13例,静脉曲张5例,毛细血管瘤4例,以上眼眶血管性病变在超声检查中的表现有多种声像图,血流特征呈现多样化,结合病变特征性的内部回声与其血流情况有助于临床定性诊断。结论:B型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眼眶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5(Cdk5)和p25在不同病程皇家外科学院(RCS)大鼠视网膜色素变性(RP)模型视网膜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Cdk5/p25介导的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在RP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取RCS RP大鼠(RCS大鼠)及正常对照RCS-rdy+大鼠17、25、35、60日龄视网膜,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结构,测量外核层厚度;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视网膜中Cdk5、p25和活化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caspase 3)的表达和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视网膜中cleave-caspase 3的蛋白质水平;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视网膜中凋亡发生的情况,并对凋亡细胞平均吸光度[A,旧称光密度(OD)]值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 随着出生日龄的增加,RCS大鼠视网膜厚度较RCS-rdy+大鼠变薄,主要表现为视杆与视锥层和外核层明显变薄.在RCS大鼠17、25、35日龄组,Cdk5、p25和cleave-caspase 3的表达逐渐增强,60日龄组表达下降;对照组RCS-rdy+大鼠各日龄组表达无明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着出生日龄的增加,RCS大鼠各日龄组视网膜cleave-caspase 3的表达明显增加,以35日龄组增加最为明显,而RCS-rdy+大鼠各日龄组视网膜cleave-caspase 3的表达没有明显的变化.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凋亡细胞主要出现在外核层中,在RCS大鼠17、25、35日龄组,各组凋亡细胞呈逐渐增多的趋势,60日龄组凋亡细胞显著下降;RCS-rdy+各日龄组凋亡细胞没有明显变化.多变量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dk5表达与p25表达、Cdk5表达与cleave-caspase 3表达、Cdk5表达与凋亡细胞表达、p25表达与cleave-caspase 3表达、p25表达与凋亡细胞表达、cleave-caspase 3表达与凋亡细胞表达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949、0.808、0.959、0.887、0.979、0.852,P值为0.000,两两变量之间均显著相关.结论 17、25、35日龄RCS大鼠,随着出生日龄的增加,其视网膜凋亡细胞逐渐增多,而Cdk5、p25和cleave-caspase 3的表达逐渐增强.RCS大鼠视网膜中凋亡细胞变化趋势与Cdk5、p25和cleave-caspase 3的表达基本一致.提示RCS大鼠视网膜中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与Cdk5、p25的表达水平升高有关,Cdk5可能参与RCS大鼠RP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背景 视网膜色素变性(RP)与阿尔茨海默病有着共同的发病机制,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5)活性及其激活剂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Cdk5抑制剂roscovitine可以抑制Cdk5/p25通路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胞凋亡,但其对RP的影响尚不清楚.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roscovitine对RCS大鼠视网膜组织中p35、p25和tau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12只RCS大鼠于出生后17d右眼玻璃体腔注射4 μlroscovitine作为实验眼,左眼未进行任何干预作为对照眼.分别于注射后8d(出生后25 d)和18d(出生后35 d)用过量麻醉法各处死6只大鼠并分离视网膜,Western blot法检测RCS大鼠视网膜组织中Cdk5、p35、p25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和tau蛋白磷酸化水平,采用分光光度仪(光谱法)测定大鼠视网膜组织340 nm处的吸光度(A)值,定量分析大鼠视网膜中Cdk5/p25激酶活性,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实验眼和对照眼的检测结果.结果 玻璃体腔注射后8d和18d,大鼠实验眼视网膜组织中p35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186±0.019和1.069±0.019,明显低于对照眼的1.364±0.016和1.214±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94、-6.477,均P<0.05);大鼠实验眼视网膜组织中p25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312±0.009和0.269±0.018,明显低于对照眼的0.595±0.013和0.473±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508、-11.879,均P<0.05);实验眼与对照眼间大鼠视网膜中Cdk5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13、-0.540,均P>0.05);实验眼大鼠视网膜组织中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均低于对照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54、-6.744,均P<0.05).玻璃体腔注射后8d和18d,比色定量测定法测得大鼠实验眼视网膜中Cdk5/p25活性分别为(0.003 83±0.000 14)mol/(s·mg)和(0.00201±0.000 11)mol/(s·mg),明显低于对照眼的(0.005 47 ±0.000 27) mol/(s·mg)和(0.003 35±0.000 15) mol/(s·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52,P=0.000;t=-9.248,P=0.000). 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roscovitin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RCS大鼠视网膜组织中Cdk5/p25激酶活性及tau蛋白磷酸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背景 目前认为高度近视是多基因遗传性眼病,其发病受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具有显著的遗传异质性.已有研究报道了高度近视相关的候选基因,但后续的研究中一些候选基因与高度近视的关系仍存在争议. 目的 研究已有报道的染色体15q14、15q25和13q12.12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中国宁夏地区回族、汉族高度近视人群的关联性.方法 纳入2011年10月至2013年1月在宁夏眼科医院及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就诊的高度近视患者487例进入前瞻性队列研究,包括汉族患者380例,回族患者107例,同期收集488名屈光状态和眼轴长度在正常范围的正常受检者作为对照,包括汉族受检者361例,回族受检者127例.收集所有受检者的外周血各5 ml,提取全血DNA,选取染色体15q14、15q25和13q12.12区域的rs634990、rs524952、rs8027411、rs9318086、rs9510902、rs3794338、rs1886970、rs7325450和rs7331047共9个标签SNPs,通过Sequenom质谱平台对受检者的各SNPs基因型进行测定,并对汉族高度近视组与正常对照组、回族高度近视组与正常对照组、汉族患者与回族患者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进行比较,分析其与高度近视的相关性. 结果 汉族高度近视组与正常对照组位于染色体15q25区段的rs8027411SNPs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1),GT和TT基因型优势比(OR)值分别为1.794(95%CI∶1.198 ~ 2.687)和1.697(95% CI∶1.214~2.372).回族与汉族高度近视患者间15q25区段的rs8027411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T等位基因OR值为0.725(95%CI∶0.534 ~0.983).回族高度近视患者与正常对照者间在上述9个SNPs中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染色体15q25区段的rs8027411 SNPs可能与宁夏地区汉族高度近视的发病关联性较强.在rs8027411位点,携带GT和TT基因型的个体患高度近视的风险明显增加.本研究未发现上述9个SNPs与宁夏地区回族高度近视患者发病有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视锥杆细胞同源盒基因(CRX)在宁夏地区视网膜色素变性(rentinitis pigmentosa,RP)患者中的突变频率及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其在RP发病机制中潜在的机制。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直接测序方法,对100例RP患者(包括18例ADRP患者,15例ARRP患者,67例SRP患者)进行了CRX基因全编码区序列突变的检测,运用多因素分析研究CRX基因突变位点对RP的作用。结果:在100例RP患者CRX基因上共检测出5个变异位点,其中p.Leu78Leu,p.Ala92Ala和p.Thr187Ile为新发现的突变。其余位点突变均证实为CRX基因的多态性。p.Thr187Ile突变位点仅在2例ARRP患者身上检出,在正常对照组未发现该位点突变。结论:宁夏地区RP患者中,CRX基因的突变率低于其他人群中(小于1%)。p.Thr187Ile不是RP的致病性突变,但它是否可能通过影响其它基因的表达,增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RRP)的发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眼眶淋巴管瘤临床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I协助诊断,切除肿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诊断眼眶淋巴管瘤39例中,主要以眼球突出和眶部肿物就诊,眼部表现与影像学表现呈现多样化。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I等现代影像学技术,在诊断与鉴别诊断眼眶淋巴管瘤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国人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RB1基因突变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检测国人RB患者体细胞中RB1基因突变,分析我国RB1基因突变的特性,探讨RB1基因突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PCR—SSCP技术筛查28例RB患者及亲属的白细胞基因组DNA,测序分析确定突变。结果:共确定7例RB1基因生殖细胞性突变。结论:本组RB1基因生殖细胞性突变的方式为点突变和小缺失,这些突变改变了RB1基因的遗传信息,致使异常的RB1基因蛋白产生,导致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中国RB1基因突变方式主要是以微小突变为主,但复杂突变的比例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