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4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方梦园  孟倩丽 《眼科研究》2011,29(2):179-183
共刺激信号已经成为免疫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属于抑制性共刺激分子,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病原微生物感染、肿瘤免疫逃逸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PD—1及其配体(PD-1/PD—L)通路在眼科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眼部多种疾病和现象,如眼部免疫性疾病、眼部感染性疾病、眼部肿瘤、眼组织的免疫赦免等均发现有PD—1/PD—L通路的改变。这些发现不仅进一步阐明了一些眼部疾病的发病机制,而且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就PD—1/PD—L通路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眼科生理病理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PACG)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386例(2897眼)PACG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发生恶性青光眼分为恶性青光眼组与非恶性青光眼组,探讨恶性青光眼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PACG患者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ACG患者手术后恶性青光眼的发生率为2.93%。恶性青光眼组患者的女性比例、行小梁切除术比例、术前眼压、晶状体厚度、房角完全闭合比例均显著高于非恶性青光眼组(均为P<0.05),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均显著低于非恶性青光眼组(均为P<0.05)。两组间的年龄、病程、血压、相对晶状体位置等临床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女性、年龄45~60岁、小梁切除术、术前眼压>30mmHg(1kPa=7.5mmHg)、前房深度<1.8mm、晶状体厚度>4.5mm、眼轴长度<22mm、房角完全闭合是PACG患者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其中,短眼轴、术前持续高眼压、房角完全闭合3个因素是PACG患者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性别、年龄、眼压以及患者自身的眼球解剖结构是PACG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易感因素,需引起临床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观察细胞骨架相关蛋白2(CKAP2)在db/db小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特点,分析其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选取雄性db/db糖尿病小鼠(db/db组)及同窝正常野生型wt/wt小鼠(wt/wt组)各15只.采用HE染色观察两组小鼠视网膜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54.
目的:调查40岁及以上居民因屈光不正导致视力损害的患病率,以及影响视力矫正的因素.方法:我们于2011/2012年对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4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糖尿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按照WHO标准,根据日常生活视力0.05≤好眼视力<0.3,筛查出视力损害者共707例.分析因屈光不正导致视力损害的患病率,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及不同文化程度间可矫正的屈光不正导致的视力损害率,分析影响视力矫正的因素.结果:视力损害者的患病率为7.90%(707/8952).因屈光不正导致的视力损害者患病率为5.57%(499/8952),占视力损害者的70.58%(499/707).其中,可矫正的视力损害者患病率为5.36%(480/8952),占视力损害者的67.89%(480/707).不可矫正的视力损害者的患病率为0.21%(19/8952),占视力损害者的2.69%(19/707).经x2检验,随着年龄的增加,因屈光不正导致的视力损害率显著下降(P<0.01).屈光不正导致的视力损害在文化程度方面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但在性别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视力损害者中可矫正的视力损害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由92.1%降至49.1%,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较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可矫正的视力损害率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可矫正的视力损害率在性别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开展积极的屈光不正矫治,可使约2/3的日常生活视力损害的患者有效改善视力,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短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纳入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的DME患者67例67眼,采集患者一般信息、全身病史及相关血液学检测指标(血糖、血常规、血脂、生化、肾功能等)、眼部病史及眼科相关检查结果[视力、眼压、眼底彩色照相、OCT相关影像学指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等]。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1 mm黄斑中心视网膜体积小(OR=0.001,95%CI为0.001~0.036)、1 mm 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薄(OR=0.994,95%CI 为0.988~1.000)、白细胞计数低(OR=0.561,95%CI为0.332~0.948)、血红蛋白浓度高(OR=1.076,95%CI为1.021~1.135)、红细胞计数高(OR=11.798,95%CI为 1.854~75.078)、视力下降时间长(OR=2.008,95%CI为 1.053~3.830)、基线最佳矫正视力低(OR=0.274,95%CI为 0.093~0.804)是DME患者抗VEGF治疗后短期疗效不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DME患者基线时视功能与眼部解剖结构以及全身情况可能影响抗VEGF治疗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