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评价前房角分离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效果。方法102例(102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实施前房角镜直视下前房角分离术并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观察术前及术后视力、眼压及UBM检查结果。结果视力:术后1周、3个月、1年及2年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术后1周、3个月、1年及2年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压总控制率为97.1%。UBM检查: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开放距离、小梁虹膜夹角、小梁睫状体距离于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房角分离联合超声乳化术可以作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联合1.8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1例接受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联合1.8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合并白内障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前术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散光变化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1.7个月(8~21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术前平均眼压为(37.9 ±10.2)mmHg,末次随访时平均眼压为(14.3 ±5.8)mmHg(t=9.19,P<0.01)。2例患者术后仍需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所有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提高,平均最佳矫正视力自术前(0.19±0.11)提高至术后(0.57 ±0.14),(t=11.45,P<0.01)。患者角膜散光术前平均为(0.80±0.21)D,术后散光平均为(0.78±0.3)D(t=0.19,P=0.85)。1例患者术后第一天出现一过性低眼压合并脉络膜脱离,药物控制一周内恢复。2例患者术后第一天出现少许前房出血,第二天出血自行吸收。2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发生包裹性囊肿,眼压再次升高。结论 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联合1.8 mm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评估虹膜拉钩联合2L型可缝合囊袋张力环(2L-MCTR)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严重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优缺点、手术技巧和相关并发症进行探讨。方法 统计各种原因导致严重晶状体悬韧带异常并发晶状体位置和形态异常的的患者,行可缝合囊袋张力环(2L-MCTR)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7例11只眼,术后随访1~3年,检查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是否有后囊膜混浊。用UBM观察IOL位置、MCTR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果 11只眼矫正视力均>0.3,其中7只眼最佳矫正视力>0.8,3只眼最佳矫正视力>0.5。1只眼因外伤合并视网膜挫伤,最佳矫正视力为0.3;1只眼改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超声活体显微镜(UBM)显示MCTR及人工晶状体位于囊袋内。结论 虹膜拉钩的使用可维持术中晶状体囊袋的稳定及手术过程的操作安全。McTR植入可以使人工晶状体位于囊袋内生理位置,并维持术后人工晶状体的长期稳定性,安全有效地避免患者进行性加重的晶状体悬韧带异常导致的术后人工晶状体脱位。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撕囊直径下行囊袋内超声乳化对角膜和血-房水屏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05-01/2017-04-31在潍坊眼科医院行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手术的白内障患者(78例100眼)。术前按照撕囊直径分为试验组36例50眼,术中撕囊直径4.7mm; 对照组42例50眼,术中撕囊直径6.0mm。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平均超声能量和有效超声时间,术前和术后1d,1wk,2mo的最佳矫正视力、中央角膜厚度、房水闪辉细胞,术后2mo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晶状体核硬度分级、中央角膜厚度、术中平均超声能量及有效超声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各时间点中央角膜厚度与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差值作为各时间点中央角膜厚度变化值,结果显示,术后1d,1wk试验组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变化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2mo中央角膜厚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1wk试验组患者的房水闪辉细胞数低于对照组; 至术后2mo,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mo试验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直径撕囊行囊袋内超声乳化能够减少术中超声乳化能量对角膜的损伤,同时减少对血-房水屏障的破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35.
目的 通过评估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预留度数人工晶状体(IOL)或足度数IOL植入术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眼轴(AL)、等效球镜(SE)的变化,评估IOL度数选择对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眼部发育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4年12月2017年12月于潍坊眼科医院诊断为双眼先天性白内障的患者20例(20只眼),年龄(2.73±0.91)岁(2~4岁),所有患者的双眼均进行了白内障摘除联合一期IOL植入手术,并均以右眼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植入的IOL度数不同,分为预留度数IOL组(A组,10例10只眼)及足度数IOL组(B组,10例10只眼)。A组患者以预留2~3 D的度数选择IOL,B组患者以足度数矫正选择IOL,并结合术后1周的屈光结果排除测量误差,将术后1周的SE和AL作为首次记录指标。评价指标包括术后1、6、12、24、48个月的SE和AL,以及术后48个月随访时记录的logMAR BCVA。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2.88±1.14)岁,B组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0.58±0.71)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1)。术后1周A组患者...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肝素修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炎症反应的情况。 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潍坊眼科医院晶状体病区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患者62例(82只眼)进行研究。其中,男性27例(33只眼),女性35例(49只眼)。年龄40~85岁,平均年龄(65.6±10.0)岁。根据术中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类型,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AQBH组、iSert组及LUCIA组等3组。三组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植入相应组名类型的人工晶状体。术后,分别于术后1 d、3 d、1周、1个月及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检测并记录前房闪辉检测结果,以均数±标准差描述。三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前房闪辉检测结果的比较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进一步采用SNK法进行两两比较。 结果术后1 d,AQBH组、iSert组及LUCIA组患者术眼前房闪辉检测结果分别为(10.79±0.97)p/ms、(15.37±1.00)p/ms及(10.07±0.98)p/ms。经t检验,LUCIA组与iSert组、AQBH组与iSert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3.29;P<0.05),其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29,P>0.05)。术后3 d,AQBH组、iSert组及LUCIA组患者术眼前房闪辉检测结果分别为(14.24±0.97)p/ms、(14.42±1.00)p/ms及(9.34±0.98)p/ms。经t检验,LUCIA组与AQBH及iSer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3.63;P<0.05),其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P>0.05)。术后1周,AQBH组、iSert组及LUCIA组患者术眼前房闪辉检测结果分别为(9.20±0.97)p/ms、(10.14±1.00)p/ms及(7.29±0.98)p/ms。经t检验,LUCIA组与iSert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5),其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0.68;P>0.05)。术后1个月,AQBH组、iSert组及LUCIA组患者术眼前房闪辉检测结果分别为(9.19±0.97)p/ms、(13.17±1.00)p/ms及(7.70±0.98)p/ms。经t检验,LUCIA组与iSert组、AQBH组与iSer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2.86;P<0.05),其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P>0.05)。术后3个月,AQBH组、iSert组及LUCIA组患者术眼前房闪辉检测结果分别为(7.43±0.97)p/ms、(8.02±1.00)p/ms及(5.93±0.98)p/ms。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9,-1.49,-0.42;P>0.05)。 结论术后1 d、3 d、1周及1个月时患者术眼前房闪辉的检测结果,LUCIA组均低于iSert组;术后3 d时略低于AQBH组(其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时三组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7.
<正>精神分裂症危险行为包括由于疾病引起的暴力、滋事、肇事、肇祸等行为。暴力是指严重的、强烈的、突然的对他人身体或财物直接进行攻击,包括打击、侵袭、伤害、甚至杀害;滋事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肇事是指违反《治安管理条例》的行为;肇祸是指违反《刑法》的行为。研究者对其发生的社会心理学及生物学相关因素和干预措施进行大量研究,本文就这些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初步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研究.对86例(100眼)白内障患者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飞秒激光组),记录术中平均超声能量(AVE)、有效超声时间(EPT);术后2个月的BCVA、术源性散光(SIA)、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术前及术后1周、2周、1个月及2个月泪膜破裂时间、下睑中央泪河高度及干眼分级,并与行传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81例(100眼)患者(传统组)进行比较;同时对手术并发症及应用体会进行总结分析.2组间的数据比较应用成组t检验,对于不同时间点数据的比较采用连续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飞秒激光组术中AVE及EPT分别为6.38%±1.96%,(6.03±2.25)s,而传统组分别为10.13%± 1.64%,(8.01±1.3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9、3.73,P均<0.05);飞秒激光组术后BCVA与传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P>O.05);飞秒激光组的SIA为(0.38±0.24)D,与传统组[(0.64±0.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P<0.05).Ⅲ级核及以下白内障患者行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手术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P<0.05),而Ⅲ级核以上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明显高于传统超声乳化手术(t=3.92,P<0.05).与术前相比,飞秒激光组术后1周时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缩短(F=6.80,P<0.05),而传统组术后1周及2周时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缩短,干眼分级增加(F=24.00,P<0.05),术后1周下睑中央泪河高度明显增加(F=6.48,P<0.05).飞秒激光组无严重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安全、有效,能够减少超声能量的使用,减少SIA,但对于内皮细胞的影响因晶状体核级不同而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可植入式角膜接触镜(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后角膜曲率及散光的变化,并进行比较,为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视觉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收集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34例(52眼)为A组,同期行ICL植入术的患者26例(52眼)为B组,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角膜前后表面曲率、角膜散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角膜前表面曲率、角膜后表面曲率、角膜前表面散光、角膜后表面散光及角膜总屈光力与总散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数值变化值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前表面曲率及散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34、0.427),角膜后表面曲率、角膜后表面散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00)。B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前表面曲率及前表面散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75、0.446),角膜后表面曲率及后表面散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6)。A组与B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前表面曲率差值、角膜前表面散光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34、0.841)。A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差值、角膜后表面散光差值均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22)。A组与B组手术前后角膜总散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ICL植入术对角膜前表面曲率及前表面散光的影响较小,但是对角膜后表面曲率及后表面散光的影响较大,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较ICL植入术对角膜后表面曲率及后表面散光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0.
白内障是当今世界主要的致盲性眼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白内障发病率逐年增加.手术治疗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李学民等研究表明,很多患者术后一段时期内出现眼部干涩感、异物感等干眼症状.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泪河、角结膜荧光素染色),基础泪液分泌实验(SchirmerⅠ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均出现异常,且部分患者干眼症庄将持续下去,不随时间推移而减轻[1].Zeev等[2]曾应用不同生存质量量表就患者的健康状态、视功能以及眼部症状进行全面研究,表明干眼症能显著影响患者健康状态.但在临床工作中,尚未对白内障术后干眼及相关眼表异常给予应有的重视,而导致干眼及眼表异常的加重[3].因此,应加强对白内障患者术后干眼及相关眼表异常改变的重视,及时发现,合理治疗,以维持患者眼表的稳定,使患者视力得到更好的恢复,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