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69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Purpose: To report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urgical findings of a rare case of anterior internal lenticonus accompanied by congenital nuclear cataract. Methods: The patient was examined by complete ophthalmologic and systemic examinations followed by manual small incision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in the right eye. Literature regarding this rare condition was also reviewed. Results: Ocular examination showed the cortex and adult nucleus of lens were clear, yet the infant and fetal nucleus were opacified with increasing severity in the right eye. The anterior surface of the fetal nucleus was conically protruded and nearly contacted with the adult nucleus, yet the contour of anterior capsule was normal. During cataract extraction, no fragibility of anterior capsule was found, and a chalk-like fibrotic core nucleus with a conus of anterior surface was found after nucleus was prolapsed from the right ey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 was counting fingers and 20/32, respectively. Literature search revealed that there were only five cases of internal lenticonus reported before and no definitive cases were accompanied by congenital nuclear cataract. Conclusions: We firstly reported a rare case of anterior internal lenticonus accompanied by congenital nuclear cataract. Viral infection during embryonal and fetal period might account for the formation of anterior internal lenticonus and congenital nuclear cataract in this case. Cataract extraction could successfully performed in internal lenticonus cases and got a good visual outcome.  相似文献   
92.
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混浊是近来研究的热点之一.亲水性IOL混浊平均发生率不同文献统计差异较大,国内平均发病年龄小于国外.PMMA、硅凝胶和疏水性丙烯酸酯IOL混浊的发生率均较亲水性为低.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糖尿病和青光眼是与IOL混浊关系最大的两种疾病.对比敏感度检查对早期诊断IOL混浊具有重要价值.IOL混浊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尤其是后发障,应引起高度重视.IOL置换术是目前治疗IOL混浊的主要手段.手术时机需根据患者视力、年龄等情况具体掌握.置换术后效果明显,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二次植入IOL优先选择非亲水性IOL.  相似文献   
93.
目的总结采用胫骨前外侧切口、限制性接触钢板内固定治疗闭合胫腓骨骨折术后并发皮肤坏死的原因。方法对采用限制性接触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237例出现皮肤坏死的2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7例车祸伤皮肤坏死6例,76例砸压伤皮肤坏死11例,64例高空坠落伤皮肤坏死5例,不同原因的损伤皮肤坏死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89例长斜型骨折皮肤坏死3例,73例螺旋型骨折皮肤坏死6例,75例粉碎骨折皮肤坏死13例;按Tscherme关于闭合骨折的分类,81例0级坏死1例,76例Ⅰ级坏死3例,69例Ⅱ级坏死7例,11例Ⅲ级坏死11例。不同类型和分级的损伤皮肤坏死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粉碎骨折容易出现皮肤坏死,Ⅲ级闭合骨折容易出现皮肤坏死。  相似文献   
94.
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混浊是近来研究的热点之一.不同材料的人工晶状体的混浊机制不同,亲水性丙烯酸酯和硅凝胶人工晶状体混浊多为沉积性混浊,而疏水性丙烯酸酯和PMMA人工晶状体混浊多为非沉积性混浊;沉积物除常见的羟基磷灰石外,还包括蛋白质、无机盐等多种类型;房水高钙磷学说和人工晶状体诱导学说均可能是导致人工晶状体混浊的发病机制;糖尿病和青光眼被认为是与人工晶状体混浊关系最大的两种疾病.  相似文献   
95.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最常见的致盲眼病,后极性白内障在先天性白内障中不少见,其混浊位于视轴上,在跟屈光系统的结点附近,对视力有显著影响.本文就目前已发现的导致人类先天性后极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观察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 (ECC IOL)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TIMPs)在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 ,探讨TIMPs以ECCO IOL术后后囊膜混浊的影响。方法  2 5只健康成年家兔 ,均一只眼行晶体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另一只未手术眼作为对照组。每 5兔为一组 ,分别于术后 1、3、7、1 4、30d取出晶状体后囊膜 ,用RT -PCR检测各标本中的TIMPsmRNA的表达 ,对扩增产物用凝交成像系统进行定量分析 ,以TIMP/GAPDH的比值表示TIMPs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 ,并用羟脯氨酸试剂盒检测晶体囊膜羟脯氨酸量的变化。结果 在常晶体上皮细胞组织均有TIMP - 1、- 2、- 3和 - 4mNA的表达 ;术后第 1天 ,TIMP - 1、- 2、- 3和- 4mRNA均明显升高 ,术后第 7天 ,TIMP - 1、- 2和 - 3RNA的表达量达到最大 ,此后表达式量逐渐下降 ,术后第30天的表达量仍高于对照组 ,术后TIMP - 4mRNA则表现为下降 ;结论 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TIMPsmRNA在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均明显升高 ,提示TIMPs可能是抑制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细胞外基质降解的主要因素 ,TIMPs可能是后囊膜混浊的形成和纤维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7.
不同浓度国产聚维酮碘对兔角膜毒性损伤的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蒋劲  姚克  章征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4):338-340
术后眼内炎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术后并发症,视力预后常很不理想。Ciulla等在对各种预防性措施的回顾性研究中发现,术前结膜囊滴聚维酮碘(polyvinylpyrrohdone-iodine,PVP-Ⅰ)消毒是目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人眼分别滴用0.5%左氧氟沙星、0.3%加替沙星及0.3%乳酸左氧氟沙星后房水中药物浓度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研究方法.选取2006年8月至2007年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老年白内障患者150例(150只单侧眼),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个大组:0.5%左氧氟沙星组(50只眼)、0.3%加替沙星组(50只眼)、0.3%乳酸左氧氟沙星组(50只眼),每个大组冉使用随机排列表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眼.按不同大组,术前分别局部给予0.5%左氧氟沙星、0.3%加替沙星或0.3%乳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总共4次,每次间隔15 min.手术时按不同亚组,分别于最后1次给药后15、30、60、120、180 min时抽取房水多于100 μl,然后用加样器准确定量至100μl置于带塞试管中.全部标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房水中药物浓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对不同时间点的3种药物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两两之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给药后15、30、60、120、180 min房水内0.5%左氧氟沙星浓度(1.61±0.48)、(2.41±0.80)、(2.93±0.50)、(2.56±0.63)、(1.87±0.88)mg/L分别高于对应时间点的0.3%加替沙星浓度(0.70±0.18)、(1.29±0.54)、(1.59±0.67)、(1.41±0.50)、(1.13±0.28)mg/L及0.3%乳酸左氧氟沙星浓度(0.55±0.39)、(1.15±0.42)、(1.38±0.49)、(1.02±0.33)、(0.55±0.3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64,12.82,21.13,25.00,12.22;P均<0.05).0.3%加替沙星和0.3%乳酸左氧氟沙星的房水药物浓度经检验在15、30、60、120 min无明显差异(t=1.09,0.68,0.83,2.00;均P>0.05).在180 min时0.3%加替沙星的房水药物浓度高于0.3%乳酸左氧氟沙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P<0.05).结论 人眼滴用0.5%左氧氟沙星、0.3%加替沙星及0.3%乳酸左氧氟沙星后,以滴用0.5%左氧氟沙星后房水的药物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99.
晶状体蛋白是晶状体的结构蛋白,其在晶状体中的丰富含量以及自身特殊的空间结构,对维持晶状体透明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晶状体蛋白编码基因的突变参与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的形成与发展。本通过比较多个人类白内障家系和小鼠先天性白内障模型晶状体蛋白基因突变形式,试图对其致病特征和致病机制及其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0.
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小瞳孔是导致手术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既往处理小瞳孔的方法包括黏弹剂直接扩大瞳孔、虹膜张力切开、多点虹膜括约肌剪开和瞳孔牵张等[1-3],这些方法不仅术中瞳孔开大的程度有限,直径仅可达到约5 mm,无法满足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瞳孔大小的要求;而且对术后瞳孔括约肌的功能均造成不良影响.目前,国外多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使用折叠式瞳孔扩张环和弹性虹膜拉钩以扩大小瞳孔[4,5].为评价和探讨弹性虹膜拉钩在小瞳孔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技术要点,我们在45例不同原因小瞳孔白内障患者的术中使用弹性虹膜拉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