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68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在全车5000万白内障致盲患者中,约500万已完全失明,急需手术复明。浙江省26万盲人中有13万是白内障致盲者,并且每年以1万人的发病速度递增,情况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122.
王瑶  姚克 《国际眼科纵览》2008,33(1):179-183
人工晶状体(IOL)表面改性通过改变IOL的表面理化性能达到提高生物相容性、减少白内障术后并发症并同时保持IOL本体材料的力学光学优良性能的目的.IOL表面改性研究在近十年得到迅速发展,如等离子体、离子束、紫外光-臭氧技术的应用,高度亲水、高度疏水、亲水和(或)疏水微相分离、高表面能表面的构建.单表面修饰(前表面亲水改性,后表面保持疏水特性)、增强黏附力等改性理念的更新等.这与改性技术的进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聚合物材料的合成和天然生物大分子的应用密不可分.本文从改性技术、改性材料、改性理念三方面总结人工晶状体表面改性研究近年来的进展,探讨改性后表面的理化特性对生物相容性的影响、可能的作用机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3.
叶盼盼  姚克  谭健  汤霞靖 《眼科研究》2007,25(11):809-81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对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生和上皮间质转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人LECs株HLE-B3,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TGF-β2进行处理,分别采用MTT法测定其对细胞增生的影响;采用PI细胞周期染色分析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应用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分别检测connexin43、fibronectin及integrinβ1等转分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经TGF-β2处理后的细胞增生受到抑制,呈TGF-β2质量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的比例明显降低;connexin43表达随TGF-β2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fibronectin及integrinβ1的表达则随TGF-β2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上升。结论TGF-β2抑制了LECs的增生,显著下调LECs connexin43的表达,促进了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对后发性白内障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4.
汤霞靖  姚克  叶盼盼  姚航平 《眼科研究》2007,25(11):854-857
目的探讨植物成分小白菊内酯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人LECs(SRA01-04)用50μmol/L的H2O2诱导凋亡,同时加入不同浓度(0、10、20、50μmol/L)的小白菊内酯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用实时定量反转录PCR以及Westernblot检测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结果H2O2能明显诱导人LECs凋亡,促进caspase-3和caspase-9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小白菊内酯能明显抑制H2O2诱导的人LECs凋亡,抑制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而作用呈浓度依从性。结论小白菊内酯对氧化应激诱导的人LECs凋亡具有保护作用,提示可能对白内障的发生具有潜在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5.
前表面磷脂修饰的硅凝胶人工晶状体表面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发展,软性的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因可折叠、手术切口小、术后效果好,已成为目前IOL的发展趋势。临床常用的软性IOL大体可分为亲水的和疏水的两大类,各有其优缺点。临床观察发现亲水的IOL术后与前表面相关的病理变化较轻,如炎性反应和晶状体前囊膜混浊轻,而与后表面相关的病理变化重,即后囊膜混浊重;疏水的IOL则与亲水的IOL相反。硅凝胶软性IOL是疏水软性IOL的主要材料,有优良的本体性状,临床证明其疏水的后表面和直角边缘能减少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然而,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应用,发现硅凝胶软性IOL表面易黏附细菌和炎性细胞,引起的前表面相关并发症重,因而需要对其进行前表面改性及处理,研制一种前表面亲水后表面疏水的新型IOL。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检测微波辐射对体外培养兔晶状体蛋白溶解性的影响,探讨晶状体的微波辐射损伤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兔晶状体为对象,应用频率2450 MHz,辐射强度分别为0.25、0.50、1.00、2.00和5.00 mW/cm^2的微波连续辐射8 h,观察晶状体透明度;分别提取晶状体水溶性蛋白(WSP)、脲溶性蛋白(USP)、碱溶性蛋白(ASP)和超声溶性蛋白(SP),检测蛋白浓度变化;对晶状体WSP进行电泳分离和考马斯亮蓝染色,分析微波辐射对WSP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蛋白条带的影响。结果随着微波辐射强度的增加,晶状体的透明度逐渐下降,经过5.00 mW/cm^2微波辐射后的晶状体出现了较明显的片状皮质混浊。微波辐射强度为1.00、2.00和5.00 mW/cm^2时,晶状体WSP占总蛋白的比例明显降低,而USP含量升高,ASP含量不随微波辐射强度的增加而改变,当微波强度达到5.00mW/cm^2时,SP含量较对照组降低。随微波辐射强度增加,晶状体WSP中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含量减少,大相对分子质量蛋白条带增加。结论当微波辐射强度高于1.00 mW/cm^2时,可导致体外培养晶状体中可溶性蛋白比例降低,ASP比例升高,这种平衡的改变可破坏晶状体的透明性和折光性,导致晶状体混浊。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1800 MHz手机辐射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内活性氧(ROS)和DNA损伤的影响,以及叠加电磁噪声后对该效应的阻断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受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为4 W/kg的1800 MHz手机频段间断辐射24 h或与2μT电磁噪声联合作用24 h后,利用荧光探针检测ROS水平及用彗星试验检测DNA损伤水平。结果:4 W/kg手机辐射可明显诱发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内ROS及DNA损伤(P<0.001);与2μT电磁噪声联合暴露后可明显阻断该效应,与手机单独辐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但与假辐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电磁噪声可阻断1800 MHz手机辐射所诱发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内ROS及DNA损伤。  相似文献   
128.
目的应用眼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原发性急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行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原发性急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虹膜膨隆型)患者42例,术前用UBM测小梁虹膜夹角(θ1)、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以及中央前房深度(ACD),并随机分成2组,选择组在房角最狭窄所在象限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非选择组在颞下方或鼻下方象限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术后2周复查眼压、UBM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2组患者手术后ACD、θ1、AOD500与手术前比较均有增加,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选择组手术前后的ACD、θ1、AOD500的增加值与非选择组的增加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UBM能活体观察手术前后房角的变化、激光孔的通畅程度,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治提供了更有效的检查方法和疗效观察。激光位置的选择对手术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9.
目的:建立视网膜血管瘤增殖(retinal angiomatous proliferation,RAP)基因小鼠模型,并对RAP的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应用化学诱变剂N-乙基-N-亚硝基脲(ENU)对C57BL/6J(B6)种系小鼠进行诱变和筛选,用间接眼底镜观察突变鼠眼底表现;超薄切片观察视网膜组织学变化;荧光染色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血管异常表现。结果:用ENU诱导RAP突变小鼠呈稳定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出生后3周眼底可见黄白色病灶、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和视网膜深层新生血管增殖等典型RAP病理学改变。结论:用ENU诱导可成功建立RAP基因小鼠模型,进一步完善该模型将推动RAP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探讨人眼分别滴用0.5%左氧氟沙星、0.3%加替沙星及0.3%乳酸左氧氟沙星后房水中药物浓度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研究方法.选取2006年8月至2007年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老年白内障患者150例(150只单侧眼),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个大组:0.5%左氧氟沙星组(50只眼)、0.3%加替沙星组(50只眼)、0.3%乳酸左氧氟沙星组(50只眼),每个大组冉使用随机排列表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眼.按不同大组,术前分别局部给予0.5%左氧氟沙星、0.3%加替沙星或0.3%乳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总共4次,每次间隔15 min.手术时按不同亚组,分别于最后1次给药后15、30、60、120、180 min时抽取房水多于100 μl,然后用加样器准确定量至100μl置于带塞试管中.全部标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房水中药物浓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对不同时间点的3种药物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两两之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给药后15、30、60、120、180 min房水内0.5%左氧氟沙星浓度(1.61±0.48)、(2.41±0.80)、(2.93±0.50)、(2.56±0.63)、(1.87±0.88)mg/L分别高于对应时间点的0.3%加替沙星浓度(0.70±0.18)、(1.29±0.54)、(1.59±0.67)、(1.41±0.50)、(1.13±0.28)mg/L及0.3%乳酸左氧氟沙星浓度(0.55±0.39)、(1.15±0.42)、(1.38±0.49)、(1.02±0.33)、(0.55±0.3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64,12.82,21.13,25.00,12.22;P均<0.05).0.3%加替沙星和0.3%乳酸左氧氟沙星的房水药物浓度经检验在15、30、60、120 min无明显差异(t=1.09,0.68,0.83,2.00;均P>0.05).在180 min时0.3%加替沙星的房水药物浓度高于0.3%乳酸左氧氟沙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P<0.05).结论 人眼滴用0.5%左氧氟沙星、0.3%加替沙星及0.3%乳酸左氧氟沙星后,以滴用0.5%左氧氟沙星后房水的药物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