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眼科学   79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分析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天津眼科医院1995年4月至2009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26例脉络膜黑色素瘤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特点,并随访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肿瘤早期症状与肿瘤位置密切相关,眼底和B超检查可发现眼内扁平形肿块,联合彩超、MRI检查多可确诊,并注意与脉络膜出血、转移癌等病变相鉴别.中后期肿瘤继发症状复杂,应避免误诊,影像学检查可见典型蘑菇形、类圆形或半球形肿块.超声、MRI检查具有特殊表现.其中3例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向眶内侵犯,行眶内容摘除术,其余23例行眼球摘除术.病理检查结果混合细胞型19例,梭形细胞型4例,上皮细胞型3例,伴巩膜侵犯7例,视神经侵犯3例,眶内侵犯4例.共随访患者12例,平均随访时间23.8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或全身转移.结论 超声、MR[对该肿瘤的诊断和鉴别有较大帮助,眼球摘除仍是目前治疗体积较大脉络膜黑色素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2.
目的对我科收治的231例(281眼)眶前部占位性病变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方法总结眶前部常见病变的病理类型,对一些常见的、有代表性的及容易混淆的疾病分别进行讨论。结果本文收集的眶前部病变有20种。其中最常见的有皮样囊肿34例(34眼),泪腺脱垂27例(49眼),眶脂肪脱出24例(40眼),皮样脂肪瘤22例(24眼),海绵状血管瘤21例(21眼),泪腺炎14例(24眼),副泪腺导管囊肿12例(12眼),结膜上皮性囊肿9例(9眼)。结论发生于眶前部病变种类繁多,CT和彩色多普勒是初步判断病变特性的重要手段,也是选择合理的手术路径,完整切除病变及获得最佳外观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B型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眼眶血管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8例眼眶血管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B型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除2例毛细血管瘤患儿接受局部激素治疗外,其余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诊断。结果:在118例眼眶血管性病变中,海绵状血管瘤69例,淋巴管瘤27例,静脉性血管瘤13例,静脉曲张5例,毛细血管瘤4例,以上眼眶血管性病变在超声检查中的表现有多种声像图,血流特征呈现多样化,结合病变特征性的内部回声与其血流情况有助于临床定性诊断。结论:B型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眼眶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4.
眼眶肿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分析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治疗方法在眼眶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和适应征。方法 利用γ刀、X刀两种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方法,对85例眼眶肿瘤病人进行放射治疗,其中,γ刀治疗76例(1995~2001年),X刀治疗9例(2001年)。通过对31例γ刀治疗和9例X刀治疗患者的随访观察,分析γ刀、X刀中心治疗剂量、边缘剂量、等剂量范围与病变大小、位置和类型等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γ刀放射治疗平均边缘剂量36.60Gy(30~45.50Gy),X刀平均边缘剂量40.67Gy(30.00~50.00Gy)。经γ刀治疗患者,有31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3~120),γ刀治疗后肿瘤缩小或消失者21例,有效率67.74%,肿瘤得到控制者3例,增大者1例,2例恶性肿瘤患者死亡,未作影像学检查者4例。24例脑膜瘤患者治疗前病变平均最大径为2.54cm,治疗后肿瘤缩小者16例,消失者1例,肿瘤无变化者3例,增大者1例。3例未作影像学检查;行2次γ刀治疗者2例。X刀治疗患者均为术后病人,包括:泪腺腺样囊性癌、腺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和泪腺混合瘤等,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6~16),除1例眶缘低分化腺癌治疗后6个月复发外。其余未见复发。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是眼眶肿瘤综合治疗中一种有效的方法。微侵袭性,并发症少。适用于:(1)眼眶内复杂的静脉性血管瘤;(2)视神经鞘脑膜瘤向视神经管内蔓延。眶内异位脑膜瘤及蝶骨嵴脑膜瘤,手术残留或患者视功能好,或者向颅内蔓延手术危险性大者;(3)眶后部肿瘤,特别是侵及眶尖者,患者对手术有顾虑,或术后瘤变残留者。(4)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5.
眼眶腺样囊性癌的治疗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总结眼眶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为改善预后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1991年1月至2006年7月就诊的75例眼眶腺样囊性癌患者的手术记录、病理分型及随访记录.相关数据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眼眶实体型腺样囊性癌的2年复发率为85%(17/20)、5年复发率为100%(19/19),而腺样.管状型则分别为23.53%(8/34)和64.52%(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年,χ2=19.14,P=0.000;5年,Fisher精确检验,P=0.003).前者发生局部蔓延和远处转移例数亦多于后者.肿瘤切除术后放射治疗的5年复发率为70%(14/20),低于单纯手术切除的复发率92.86%(13/14)(Fisher精确检验,P=0.198).首次手术行眶内容物剜除术的5年复发率为25%(1/4),低于复发后再行眶内容物剜除术的病例为75%(6/8)(Fisher精确检验,P=0.222),γ刀、粒子刀、化疗及生物治疗的效果不能确定.局部蔓延主要是至颅内、副鼻窦和颞窝,远处转移可到达肺、骨、肝、耳前淋巴结.5年远处转移率为25.71%(9/35),肺转移和骨转移各占33.33%(3/9).5年生存率74.29%(26/35),死亡率25.71%(9/35),无瘤生存率37.14%(13/35),10年无瘤生存率17.14%(6/35).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颅内蔓延.肿瘤切除联合放射治疗可以使5年生存率提高到80%(16/20).结论 腺样囊性癌是高度恶性的眼眶肿瘤,复发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病理分型、治疗方法均影响预后.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可以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眼眶成纤维细胞(OF)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诊断为TAO且拟行眼眶减压术的患者6例6眼, 术中收集眼眶脂肪结缔组织, 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OF并进行波形蛋白免疫荧光鉴定。诱导OF成脂分化并油红O染色鉴定。分别采用含0、0.1、1.0、10.0 μg/L TNF-α的完全培养液诱导眼眶成熟脂肪细胞去分化。分别收集原代、分化14 d和去分化20 d细胞,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ERK1)、ERK2及脂肪包被蛋白1(perilipin1)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PARγ、P-ERK1/2、perilipin1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体外成功培养人TAO来源OF, 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 呈旋涡状紧密排列, 波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OF成脂分化诱导后, 部分细胞的细胞质中可出现脂滴样结构, 油红O染色可见细胞质内被着染的脂滴结构, 证实分化后所得到细胞为脂肪细胞。0.1 μ...  相似文献   
67.
采用眼科B型、A型超声以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已成为观察眼球及眼眶病变,以及测量眼球结构参数的常用检查方法,可为眼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本共识的建立经草案初拟、专家初审、分地区讨论和专家定稿四个阶段,开展了多场研讨会,整合了多家医院超声专家、眼科专家的经验和建议,历时1年最终达成共识。希望本共识能为广大眼科工作者开展超声检查操作提供参考规范。  相似文献   
68.
1病例报告患者,女,46岁,主因左眼反复红肿、眼球突出10mo,加重10d,于2007-10-09以“左眶内占位性病变”收入我院。患者自10mo前始即出现上睑红肿,曾行眼眶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按照眼睑过敏治疗6mo,无好转。1mo前眼睑肿胀加重,行眼部彩超检查,显示泪腺肿大,考虑炎性假瘤,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点滴,1次/d,20d,病情仍进展。复查眼眶CT,显示眶外上泪腺区椭圆形占位,骨壁完整无破坏。MRI检查显示病变区T1WI为中低信号,T2WI为中高信号。结合眼睑红肿、结膜充血表现,仍考虑炎性假瘤,给予地塞米松加量至15mg静脉点滴,1次/d,7d,并加用卡铂、环磷酰胺和VP-16。  相似文献   
69.
70.
眼眶爆裂性骨折随着手术的不断增加,其术后的并发症也随之增多[1].现报告1例骨折修复术后7年继发眶内黏液囊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