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1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35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199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303篇
预防医学   85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04篇
  5篇
中国医学   165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比较剖宫产手术中不同腰穿间隙及注药速度对麻醉平面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健康足月产妇,随机均分为8组。8组均先选取L1~2做硬膜外穿刺并向头侧置管3.5cm,再用25G腰穿针做穿刺,缺口向头侧,见脑脊液回流畅,注入0.75%布比卡因1mL。Ⅰ5组:选取L2~3作为腰穿间隙,注药速度为5s。Ⅰ10组:选取L2~3作为腰穿间隙,注药速度为10s。Ⅰ15组:选取L2~3作为腰穿间隙,注药速度为15s。Ⅰ20组:选取L2~3作为腰穿间隙,注药速度为20s。Ⅱ5组:选取L3~4作为腰穿间隙,注药速度为5s。Ⅱ10组:选取L3~4作为腰穿间隙,注药速度为10s。Ⅱ15组:选取L3~4作为腰穿间隙,注药速度为15s。Ⅱ20组:选取L3~4作为腰穿间隙,注药速度为20s。注药完毕后立即平卧,记录止痛平面达T10的时间,腰麻的最高止痛平面及达最高止痛平面的时间,平面未达T8硬膜外用药量,骶丛阻滞情况及观察血压、心率、脉搏,记录麻黄碱使用情况。结果Ⅰ组和Ⅱ组在年龄、身高、体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止痛平面达T10时间,腰麻的最高止痛平面,达到最高止痛平面的时间Ⅰ、Ⅱ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组有3例腰麻止痛平面未达T10,Ⅱ组有29例腰麻止痛平面未达T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骶丛阻滞两组均好。硬膜外用药情况,麻黄碱使用情况Ⅰ、Ⅱ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5、10、15、20s注药,不论是腰麻平面达T10时间、腰麻最高平面、达最高平面时间,还是硬膜外用药量、麻黄碱使用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Ⅱ组5、10、15、20s注药,腰麻平面达T10时间,达最高平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麻最高平面、硬膜外用药情况、麻黄碱使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剖宫产手术L2~3间隙穿刺较L3~4间隙穿刺进行腰麻麻醉平面向上扩散更高更快,硬而膜外用药情况少,减少麻醉时间,但麻黄碱使用情况相对较多。而两者对骶丛阻滞无明显影响。可以看出Ⅰ组15、20s注药组麻醉平面较理想,硬膜外用药情况少,麻黄碱使用情况亦较少,而Ⅱ组有较多病例麻醉平面不符合手术要求,须硬膜外加药,延长了麻醉时间,不利于紧急手术的实施。因此,L2~3间隙穿刺进行腰麻,15、20s注入0.75%布比卡因1mL是较理想的腰麻方式。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PICC置管技术在临床中应用的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行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PICC组),并与同期行颈静脉置管的68例患者(CBP组)在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上相比较.结果:PICC置管技术在置管成功率上与颈静脉置管无差异,而在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上均优于经静脉置管.结论:PICC技术在临床上有较实用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不同商品规格西洋参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含量,评价西洋参的药用安全性,为其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了22个不同产地不同规格西洋参中Pb、Cd、Cu、As、Hg的含量,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以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限量标准为依据,判断西洋参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超标情况。结果:建立了不同产地西洋参样品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分布特征图谱;西洋参中Pb、Cd、Cu、As、Hg的含量均低于中国药典的限量标准;方差分析表明长度对西洋参中Pb、Cd的含量具有显著性影响,单枝质量对Pb、Cd、Cu、As、Hg的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西洋参具有较高的药用安全性,从药用安全性角度为西洋参商品规格标准的修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4.
全军实施联勤保障后,由于编制体制的调整,许多军队疗养院和医院进行了合并,这种新的管理模式,为军队疗养院(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该单位于2004年转隶南京总医院,成为院属疗养区,经过4年多的实践,通过进行"疗治结合"发展模式的探索,将自身资源优势与医院技术优势有机的结合,提升了疗养区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保障力,促进了疗养区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05.
磷酸二酯酶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磷酸二酯酶(PDE)是一类调节Camp/Cgmp活性的超家族酶系.不同的PDE亚型在心血管系统的组织分布和细胞定位不同,所司的功能也不同.该文介绍了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PDE1、PDE3、PDE4和PDE5亚型的分子结构、功能、生物学活性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肺动脉高压、心衰等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探讨了选择性PDE抑制剂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了解比例辅助通气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5例需要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首先进行常规机械通气(SIMV模式),分别于通气1小时后改为SIMV+PAV模式通气1小时,观察人机对抗次数、每分钟通气量(MV)、动态肺顺应性(Cdyn)、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所有病例的人机对抗次数明显减少,而MV、Cdyn的数值均呈明显增加,三个指标数值变化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的数值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AV+SIMV模式,明显减少了人机对抗,提高了新生儿通气的舒适水平,减少了患儿所需的呼吸功。  相似文献   
107.
<正>现代社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快速升高,随之引起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年提高。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分析影响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术中危险因素,探讨术中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发生,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时手术室护理和术后·临床护理工作也带来不利的影响。方法:对6倒手术患者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患者手术自身因素,患者年龄大于55岁,手术时间过长,麻醉因素等是导致压疮的主要因素。结论:通过术前对患者全面详细的评估,针对患者的情况制定预防计划,加强术中观察与护理,及时发现压疮的危险因素,做到及时处理,并采取护理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以下。  相似文献   
109.
金属烤瓷冠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金属烤瓷冠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方法:选择门诊100例180件金属烤瓷铸造修复体修复后所致的失败原因进行分析,机械性失败病例为根折和铸造核冠脱落及瓷崩裂各1例。结果:机械性失败原因发生率为1.7%。结论:修复后所致失败原因应早先在金属烤瓷铸造修复体时要严格掌握好,选择好,设计要合理,备牙技术要提高,取模要精确等因素,积极处理好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11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eurotoxic effects ofLDN-57444, a specific ubiquitin C-termiual hydrolase L1 (UCH-L1) inhibitor, on dopaminergic neurons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 Methods The viability of SK-N-SH cells exposed to 5, 10, 25, 50, 75 or 100 μmol/L LDN-57444 for 24 h was assessed using MTT assay, and the cell apoptosis was detected with Hoechst staining. Western blot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the expressions of UCH-L1 protein, ubiquitin monomer and polyubiquitinated proteins, and the activity of the 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UPS) was evaluated with fluorometry. Results After exposure to UCH-LI inhibitor for 24 h, the cell process-like structures of SK-N-SH cells diminished, and the cell body shrank and became spherical. Exposure to LDN-57444 resulted in concentration-dependent reduction of the cell viability, and the reduction becam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ollowing the exposure to 50 μmol/L LDN-57444,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exposure also resulted in obvious cell apoptosis as shown by nuclear fragmentation and presence of the apoptotie bodies. Western blot detected no obvious changes in UCH-L1 protein expression but identified reduced ubiquitin monomer and increased polyubiquitinated protein expression in the cells. Fluorometry showed reduced activity of UPS in the exposed cells. Conclusion UCH-L1 inhibitor produces neurotoxicity to dopaminergie neurons and induces cell apoptosis possibly as the result of impaired UPS activity and intracellular accumulation of polyubiquitinated proteins following the expos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