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3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45篇
预防医学   5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9篇
  2篇
中国医学   60篇
肿瘤学   5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因印迹 (genomicimprintin)在胚胎发育、生长中起重要作用[1]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印迹基因异常是某些恶性肿瘤重要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这种基因突变的调控异常可能是癌变机制中的重要环节[2 ] 。IGF2 (insulin likegrowfactorⅡ )为父源等位基因表达的印迹基因 ,在除肝、脉络膜丛和软脑脊膜外的绝大多数正常组织中均表现为父源等位基因表达 ,而母源等位基因静止或表达极弱[3] 。有报道 ,IGF2的印迹异常与儿童肿瘤如Wilms瘤和某些成人肿瘤 ,如肾透明细胞肉瘤、卵巢癌等密切相关。IGF2…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中t(11;18)/APl2-MALT1、t(1;14)/IgH-bcl-10、t(14;18)/IgH-MALT1和其他遗传学异常的发生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196例不同部位的MALT淋巴瘤,包括胃53例[其中9例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成分]、眼眶50例、涎腺20例、肺20例、肠17例、皮肤17例、肝脏8例、甲状腺5例和其他部位6例(包括舌根2例,胰腺、喉、声带和肾脏各1例),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别检测APl2-MALT1、bel-10、MALT1和IgH基因的异常.结果 在196例MALT淋巴瘤中,APl2-MALT1融合基因共检出25例(12.8%).但是在不同部位,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从高到低依次为肺(45.0%,9/20)、不伴DLBCL成分的胃MALT淋巴瘤(22.7%,10/44)、涎腺(15.0%,3/20)、肠2/17、眼眶2.0%(1/50).而在伴DLBCL成分的胃MALT淋巴瘤、皮肤、甲状腺、肝脏和其他散发部位均未发现APl2-MALT1融合基因.在196例中,1例肺MALT淋巴瘤同时显示IgH基因和MALT1基因异常,可能是t(14;18)/IgH-MALT1异常.3例(2例不伴DLBCL成分的胃和1例肺)同时显示IgH基因和bcl-10基因异常,可能是t(1;14)/IgH-bcl-10异常.此外,用MALT1基因探针检测中,6例(2例涎腺、2例肝脏、1例伴DLBCL成分的胃和1例甲状腺)可能为18号染色体3体;3例(2例胃和1例肠)为MALT1基因扩增.结论 在MALT淋巴瘤中特异性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低,但在不同部位,这些异常发生率存在差异.该现象提示发生在不同部位的MALT淋巴瘤,尽管组织形态学特点类似,但可能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3.
肉瘤样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肉瘤样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对1例sALCL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TCR)基因克隆性重排情况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眼观:送检淋巴结1枚,1.5cm×1.0cm×1.0cm,切面呈鱼肉状。镜检:淋巴结基本结构几乎完全被破坏,异型的梭形和上皮样细胞弥漫增生。免疫表型:瘤细胞呈CD30、ALK1、EMA、CD45RO、CD45、TIA1、granzymeB、perforin、CD68(部分)、SMA(梭形成分)阳性。基因重排:TCRβ1克隆性重排。结论sALCL属罕见恶性肿瘤,其形态不典型,易误诊为其他恶性肿瘤,免疫表型和遗传学异常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4.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培养医学生临床综合思维尤为关键。其涉及学科广泛、内容抽象,是基础医学的重点、难点课程之一。本教研室在多年教学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开拓了主线式PBL(main-line-problem-based learning,ML-PBL)教学方法。ML-PBL包括主线教学法、临床病例讨论法和主线...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 研究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gastricischemia/reperfusion.GI/R)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 min,去除动脉夹再灌注1 h的GI/R损伤模型,于静脉注射PDTC后,肉眼计数胃黏膜损伤指数,并运用免疫组化及TdT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实验技术,观察PDTC对大鼠GI/R后胃黏膜细胞坏死、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 min再灌注1 h后可造成胃黏膜明显损伤,静脉注射PDTC 200 mr/ks可明显减轻GI/R损伤,并使胃黏膜细胞增殖增加、凋亡减少.结论 静脉注射PDTC对G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是通过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抑制胃黏膜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7.
周晓燕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3):173-173
病历资料患者,女,26岁,1995年8月2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因停经2个月(末次月经1995年4月25日),恶心呕吐,腹痛伴阴道不规则少量出血1周来门诊就诊。妇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内有少量活动性出血,宫颈口容1指松,后穹隆饱满,宫体平位,如孕9周大小,双附件未触及异常,诊断为先兆流产,查尿HCG+,B超提示先兆流产。遂行人工流产术。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特征.方法 分析2006-2008年西夏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门诊收集预防接种门诊狂犬病暴露人群资料.结果 就诊2256例暴露者,95.66%由犬类动物咬、抓伤所致;暴露人群农村多于城镇,男性多于女性,分别为56.29%和43.71%;职业分布中学生为狂犬病暴露的高危人群,15岁以下占31.61%;97.86%的暴露者完成了全程接种.结论 应重视狂犬病对居民健康的威胁,加强大类免疫和管理,犬类动物咬、抓伤后应及时清创伤口和全程足量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79.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7岁,已婚,因"左背部疼痛2个月余伴胸闷"于2017年5月28日入我院呼吸内科。患者于2017年3月起出现左侧背部疼痛,3月18日于我院查胸部CT平扫无明显异常,1个月后仍有左侧背部疼痛伴有胸闷。2017年4月27日至外院就诊查胸部CT示左侧胸腔积液伴有左侧肋骨包块(图1);肋骨三维成像CT示左侧第7后肋骨皮质毛糙,肿瘤不除外(图2)。患者于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参佛胃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采用100μg/ml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2%水杨酸钠和30%酒精等综合方法进行造模,3个月制成大鼠CAG模型。设正常组、模型组、维酶素组以及参佛胃康大、中、小剂量治疗组,观察大鼠胃酸、胃蛋白酶活性及血清胃泌素(Gas)含量。结果:治疗30d后,参佛胃康大、中剂量组及维酶素组均能不同程度的升高胃酸、提高胃蛋白酶活性、增加血清胃泌素含量,以参佛胃康大、中剂量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参佛胃康对CAG的疗效机理与升高胃酸、提高胃蛋白酶活性、增加血清胃泌素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