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口腔科学 | 35篇 |
临床医学 | 4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4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篇 |
中国医学 | 5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皮肤的老化分为内源性老化和光老化,内源性老化即自然老化,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光老化加速了皮肤自然老化的进程。皮肤光老化常发生于习惯暴露的部位,其中面部是最易受累的部位,另外还有手背、前臂、上胸部等光暴露部位。光老化的临床特点为:皮肤质地的改变,如皮肤干燥、松弛、细小皱纹、皮肤粗糙、毛孔扩大等;色素性改变,如色素增加或脱失;血管性改变,如皮肤血管扩张等[1-3]。对光老化皮肤的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参数下Nd:YAG激光照射家兔面神经所致形态及支配肌功能改变。了解激光对面神经热效应的安全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组设计,观察28只家兔56侧面神经在各组Nd:YAG激光照射后神经升温状况、功能评价、面神经运动状况,支配肌肌电改变。结果 能量密度≤70Jcm2时Nd:YAG激光可致面神经轻度变性;术后3周支配肌功能基本恢复。能量密度≤140Jcm2时激光可致面神经中度变性,术后3周支配肌功能明显下降,6周基本恢复。能量密度为240Jcm2时激光致面神经不可逆损伤,面神经支配肌功能完全丧失。结论 Nd:YAG激光对家兔面神经的影响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索建立婴幼儿血管瘤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将16只裸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每周肌注雌二醇1次,每次0.1 mg;另一组为对照组,将不同类型的婴儿颌面部血管瘤标本分别植入16只裸鼠体内,观察其生长状况,测量其体积变化,并于90 d时进行病理学检查,进行CD31、CD34、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CD34免疫荧光检测。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移植瘤体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其生长特点与人血管瘤相似。光镜下检测符合血管瘤增殖期的病理特点,CD31、CD34、Ki67检测呈强阳性,与裸鼠瘤周正常肌肉组织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通过组织块移植法建立婴幼儿血管瘤模型是一种可靠的方法,为婴幼儿血管瘤的研究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54.
目的:通过分析鲜红斑痣增厚结节与年龄、性别的关系,了解鲜红斑痣增厚结节形成的过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93例确诊为鲜红斑痣的患者,按其临床表现分为无增厚结节组、增厚组、增厚结节组3组.按年龄分为0~19岁和≥20岁2段,然后对与增厚结节形成相关的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AS6.12软件包.分别对数据进行Fisher确切概率计算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无增厚结节组165例,占85.49%,增厚组10例,占5.18%;增厚结节组18例、占9.33%.3组之间的年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1).0~19岁段94例,≥20岁段99例,增厚结节鲜红斑痣的分布有年龄差异(P<0.01),但无性别差异(P>0.01).结论:随年龄增加,部分鲜红斑痣患者形成增厚、结节病灶,且发生年龄有差异. 相似文献
55.
107例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治疗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总结我科自1956~1990年内共收治的107例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病例治疗经验。本组资料显示,该肿瘤好发年龄组为40~59岁组占52.3%,原发于粘膜者占93.5%,皮肤仅占6.5%。好发部位依次是腭部43%,牙龈35%,而唇、舌部少见。除10例失访外(作死亡计算)余下97例患者分别随访3~12年,随访率为92.4%,全组3,5年生存率分别是45.8%,31.8%。死亡病例79例,其中死于局部复发32.8%,远处转移44.3%,淋巴转移6.3%,其它死因占16.5%。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表明:①手术切除原发灶组3,5年生存率均为0%。冷冻治疗原发灶组则为37.5%,31.2%。后者优于前者,有统计学差别。②选择性颈清25例,3,5年生存率为52.6%,30.0%,治疗性颈清37例,其3,5年生存率为40.6%,19.2%,无统计学差异,但提示前者组中患者预后稍好。本组资料颈清病检中淋巴结阳性率高达79.0%。cN_0有53%转移阳性率。作者建议做选择性颈清扫术是必须的。③107例中手术、冷冻及综合治疗三种治疗方法的比较,显示以综合治疗法为最好。因此,作者以为恶性黑色素瘤应该综合治疗,颈清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不同波长激光和不同激光能量密度照射家兔耳静脉后的温度改变。方法:采用立体数码体视显微镜,定量测量10只家兔(0只耳朵、80个区域)的静脉主干和I级分支的平均管径大小。采用PDL585nm脉冲染料激光和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分别对5只家兔(10只耳朵、40个区域)的静脉进行激光照射。PDL585nm激光能量密度分别为6、7、8、9、10J/cm^2,1064nm Nd:YAG激光能量密度分别为14、160、180、200、220J/cm^2。利用数码热敏温度仪测量激光照射后的兔耳皮肤温度改变。结果:家兔耳静脉的主干静脉管径为(1.0120±0.1900)mm,I级分支静脉管径为(0.4523±0.1074)mm。PDL585nm激光照射后,兔耳皮肤温度即刻升高至39.9℃~46.0℃;1064nm Nd:YAG激光照射后,兔耳皮肤温度即刻升高至38.6℃~45.4℃。结论:脉冲染料激光PDL585nm、1064nmNd:YAG激光照射均致兔耳皮肤温度升高,并与能量密度呈正比。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氪激光匹配血啉甲醚(PsD-007)的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癌前病变作用效果,比较不同浓度光敏剂PDT的作用差别。方法二甲基苯并蒽(9,10-dimethyl-1,2-benzanthracene,DMBA)诱导的金黄地鼠颊囊黏膜癌前病变模型25只,随机分为A、B、C、D、E五组。于全麻下经股静脉输入不同浓度的光敏剂血啉甲醚(PsD-007,5 mg/kg、10 mg/kg、20 mg/kg、40 mg/kg、60 mg/kg)。即刻对一侧的颊黏膜进行氪激光照射,波长为413 nm,功率密度为150 mW/cm~2,照射时间为20 min。另一侧颊囊作自身对照,研究6周的颊囊黏膜的组织病理学表现。结果 24例金黄地鼠术后6周(注:C组中有一只于术后第二周死亡),其中PDT侧颊囊黏膜病理表现为:15侧正常黏膜,9侧轻度异常增生;而24例对照侧颊囊已经发展为6侧中度异常增生,5侧重度异常增生,13侧原位癌及鳞癌。氪激光侧与对照侧之间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P〈0.01)。10 mg/kg以上的不同浓度光敏剂剂量组之间,PDT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1)氪激光匹配静脉型光敏剂血啉甲醚(PsD-007)的PDT作用于金黄地鼠颊囊黏膜异常增生具有良好的效果。2)10 mg/kg浓度的PSD-007剂量已达到氪激光PDT作用异常增生的初始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58.
目的:在Ⅱa期临床试验基础上,探索新型光敏剂-注射用海姆泊芬联合532nm激光光动力治疗微静脉畸形的最佳剂量,初步评价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后续临床试验提供依据。方法:遵循平行、对照、双盲的试验原则,对本科就诊的25例微静脉畸形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照2:2:1的比例随机分配入A组(高剂量组,5mg/kg)、B组(低剂量组,2.5mg/kg)和对照组(安慰剂组),接受不超过2个疗程的光动力治疗。光敏剂为注射用海姆泊芬冻干粉针剂,激光波长为532nm,功率密度为80~100mW/cm2,照射时间为20min。实验数据采用SAS9.1.3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第1疗程8~12周后,A组治愈率为10.0%,总显效率为40.0%,总有效率为90.0%(n=10);B组治愈率为0.0%,总显效率为0.0%,总有效率为55.6%(n=9,脱落1例);对照组(C组)治愈率为0.0%,总显效率为0.0%,总有效率为40.0%(n=5)。A组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B组,A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C组)(P〈0.05)。第1疗程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A组50.0%、B组22.2%和C组0.0%。第2疗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A组20%、B组33.3%和C组20%。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海姆泊芬光动力疗法用于微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高剂量组(5mg/kg)的疗效明显优于低剂量(2.5mg/kg)组和对照组,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9.
为进一步阐明颞颌关节镜手术相关的解剖结构,作者用4具头颅8侧及10侧已制备的半侧头颅解剖标本,共18侧标本,对面神经、耳颞神经和颞浅动静脉血管神经束至耳屏后缘中点的距离,关节窝与颅中窝的最近距离,关节上腔后壁至外耳道前壁的距离,外耳道软骨的前倾角等数据进行了测量。临床上,对95例次关节镜手术过程中,关节囊内外侧壁至表皮穿刺点的距离也进行了测定和记录,根据临床实际遇到的情况,及文献中报道并发症的种类,对解剖结构与临床并发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0.
鲜红斑痣的皮肤分光光度测量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反射皮肤光度计测定鲜红斑痣患者的皮肤黑、红色指数 (M Index、E Index) ,了解鲜红斑痣的程度 ,以期对治疗作出评价。方法 随机选择鲜红斑痣患者 2 0例 ,取病灶对侧正常皮肤作为对照。采用皮肤光度计多点测量 ,计算均数。每位病人于氢波光光动力疗法 (PDT)治疗前、后逐次测量 ,绘图描记。结果 正常皮肤平均M Index为 (36 .18± 6 .45 ) % ,E Index为 (1.39± 4.85 ) % ;病灶的M Index为 (4 4.85± 6 .6 1) % ,E Index为 (13 .0 5±6 .30 ) % ;经治疗 1次后病灶的M Index为 (4 1.0 0± 5 .30 ) % ,E Index为 (9.0 4± 4.98) %。经检验 ,正常皮肤的M指数与病灶M指数有统计学差异 ,正常皮肤、病灶经治疗 1次后的E Index均有差异。结论 正常皮肤与病灶皮肤在黑白色度上存在差异 ,但是病灶在治疗前后黑白指数无明显改变。而红色指数在正常皮肤、病灶及经治疗 1次病灶组均有差异。治疗前后对比 ,E Index指数呈下降趋势 ,表明PDT治疗有效。皮肤光度计有定量判断鲜红斑痣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