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8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179篇
耳鼻咽喉   43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174篇
口腔科学   103篇
临床医学   571篇
内科学   425篇
皮肤病学   78篇
神经病学   105篇
特种医学   1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213篇
综合类   1216篇
预防医学   640篇
眼科学   87篇
药学   674篇
  2篇
中国医学   419篇
肿瘤学   143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249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200篇
  1998年   178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131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0篇
  1965年   7篇
  1960年   10篇
  1959年   12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目的 :研究依据临床指征拔除气管导管后罗库溴铵、维库溴铵和阿曲库铵的肌松残留情况。方法 :6 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维库溴铵 (VEC)、罗库溴铵 (ROC)及阿曲库铵 (ATR)三组 ,每组 2 0例。静吸复合麻醉。肌松药首量 :VEC组 12 0 μg/kg ;ROC组 6 0 0 μg/kg ;ATR组 5 0 0 μg/kg。术中用四个成串刺激 (TOF)监测肌松 ,当其值 (TOFR)至 0 .1时追加肌松药 1×ED 95。结果 :维库溴铵末次给药作用时间长于罗库溴铵 (P <0 .0 1)和阿曲库铵 (P <0 .0 5 ) ;拔管时各组TOFR及TOFR <0 .75的例数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阿曲库铵残留时间短于维库溴铵 (P <0 .0 1)和罗库溴铵 (P <0 .0 5 )。结论 :非去极化肌松药罗库溴铵与维库溴铵和阿曲库铵一样 ,用药后若依据临床指征拔除气管导管都有发生术后肌松残留的危险。  相似文献   
972.
BSO逆转人肺腺癌细胞株多药耐药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GSH)合成酶抑制剂——BSO对人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株A549DDP细胞内GSH含量影响;探讨BSO逆转多药耐药(MDR)作用机制及逆转效果。方法GSH还原酶循环法测定BSO对细胞内GSH含量的影响。MTT比色法测定经BSO预处理后顺氯氨铂(DDP)、阿霉素(ADM)对细胞50%抑制浓度(IC50)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BSO对MDR细胞内柔红霉素(DNR)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耐药细胞A549DDP细胞内GSH含量较人肺腺癌A549细胞内GSH含量明显增高。BSO在一定浓度范围内(50~200μmol·L-1)对A549细胞和耐药细胞A549DDP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抑制率均小于10%)。BSO呈剂量依赖性非线性抑制细胞内GSH的合成,其对MDR细胞内GSH合成影响较为显著,而对A549细胞内GSH合成影响较小。BSO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降低DDP、ADM对A549DDP细胞的IC50,而对A549细胞的IC50无明显影响。A549DDP细胞内DNR荧光强度较A549细胞显著降低,能不同程度提高A549DDP细胞内柔红霉素荧光强度,均较未处理组显著提高;与未经BSO处理的A549细胞比较,细胞内荧光强度轻度增高,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SO能有效逆转A549DDP细胞的MDR,其机制与降低MDR细胞内GSH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73.
目的为确保临床用血质量与安全,主动发现性病感染者。方法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与赛乐迪亚TP—PA,梅毒螺旋体抗体(凝集法)确诊试验。结果4528例检测对象,共检出血清梅毒抗体阳性患者64例,阳性率约为1.4%。结论对输血前受血者进行血清中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指标的检查,可以主动发现性病感染者,还可直接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保障医疗安全,对医患双方都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74.
Beagle犬体内MN9202的测定及其代谢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福  周四元  杨铁虹  梅其炳  刘莉 《医学争鸣》2004,25(19):1794-179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Beagle犬血浆中1,4-二氢-2,6-二甲基-4-(3'硝基苯基)3,5-吡啶二甲酸甲戊酯(MN9202)的方法,并研究其代谢动力学规律.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优化色谱分离条件.Beagle犬给予二氢吡啶类药物MN9202 (0.335 mg/kg,iv),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血浆中原型药物浓度,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分析.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MN9202和干扰能得到较好的分离,其保留时间<14 min.Beagle犬静脉注射给予MN9202后,其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T1/2β为(200±32 )min,曲线下面积(AUC)为(32 147±9544)μg·min/L.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稳定、简便、准确,可用于Beagle犬血浆中MN9202的浓度测定.MN9202在Beagle犬体内代谢迅速.  相似文献   
975.
山楂为常用中药,药食同源,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的功效,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口。山楂中含有黄酮类、三萜酸类等成分。其中山楂黄酮类成分被认为是保护心肌、促进心肌收缩的主要有效成分,而金丝  相似文献   
976.
体质指数、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 (BMI)、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深圳市某区机关职员中常规检查年龄、性别、BMI、腰围 (WC)、臀围、腰臀比 (WHR)、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空腹血糖 (FPG)、空腹胰岛素 (FINS) ;用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评价胰岛素抵抗 ;根据血压≥ 14 0 /90mmHg或有高血压病史且正在治疗者确定高血压。结果 ①高血压组在校正年龄、性别后HOMA -IR及FINS均高于非高血压组 ;②控制年龄、性别、BMI后两组间HOMA -IR或FINS差异均无显著性 ,而控制年龄、性别、HOMA -IR后高血压组的BMI仍高于非高血压组 ;③以高血压有无为分类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仅年龄和BMI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BMI是不依赖于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77.
介绍了现代近红外光谱的测量原理、与传统分析技术相比近红外分析技术的优势、模型建立常用的化学计量学方法,讨论了近红外光谱法在药物分析领域和药物生产中的应用,如判别药材产地、测定药材主要成分量、假药识别、在线检测等。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非破坏、无污染等优势,随着近红外技术及相关理论的发展,将对中药的现代化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78.
目的探讨肝外伤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不同手段治疗的各种肝外伤的临床资料,包括非手术治疗20例(中转手术5例),手术治疗72例。结果非手术治疗组治愈15例,手术治疗组72例(包括中转手术5例),治愈64例,死亡8例,总治愈率为79/87(90.8%),死亡率8/87(9.2%)。结论对Ⅰ型肝外伤可采用非手术治疗,Ⅱ~Ⅲ型肝钝性损伤,血流动力学稳定可行非手术治疗,Ⅱ-Ⅵ型肝损害,伴腹腔大出血或其它脏器损伤者,一经诊断应立即手术。  相似文献   
979.
患者女性 ,2 4岁。因腹痛、右附件肿物在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患者入室后常规消毒铺巾 ,于腰 2~ 3棘突间隙正中入路穿刺。穿刺用具为BDDurasafeTM硬膜外 腰麻联合穿刺包 (苏州碧迪公司生产 ) ,穿刺与置管过程中患者无异常感觉出现。蛛网膜下腔穿刺  相似文献   
980.
营养支持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合理性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重度颅脑损伤后早期不同营养支持途径的合理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GCS <8分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 [完全胃肠外营养 (TPN) ]、B组 [完全肠内营养 (EN) ]、C组 (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 ) ,每组 15例。伤后 36~ 72h给予不同营养支持 ,观察各组营养状态的变化及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预后。结果 伤后 7天、14天时A、C组血清白蛋白 (ALB)、转铁蛋白 (Tf)、淋巴细胞总数 (TLC)、累积氮平衡优于B组 ,早期并发症少于B组 (P <0、0 5 ) ;14天时以上指标A、C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肠外营养1周后过渡到肠内营养支持是合理的营养支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