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19篇
耳鼻咽喉   25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77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232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干姜、炮姜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了干姜、炮姜水煎液按4.5g/kg灌胃对大鼠4种实验性胃溃疡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炮姜除消炎痛模型外,对其他3种溃疡模型均呈明显的抑制倾向,干姜则无此作用。急性毒性试验显示:炮姜LD50为170.6±1.1g/kg,干姜250g/kg以上未见死亡。提示:干姜经砂炒炮制后的炮姜,水溶性成分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72.
本文就喉肌电图的应用解剖、技术操作及临床应用有关的文献进行综述。近年来由于技术操作及引导电极的改进,喉肌电图已有可能用于声带麻痹患者的常规检查。己证实喉肌电图在声带麻痹的鉴别诊断、判断预后等再题上有重要价直。  相似文献   
73.
本文对双侧喉麻痹后环杓后肌功能重建的有关文献进行了综述。近年来由于对环杓后肌及其支配神经的解剖、组织化学、生理特性了解的深入,促进了环杓后肌神经再支配的研究。在心肌、膈肌起搏的启发下,许多作者开始将功能性电刺激应用于环杓后肌功能重建这一领域。  相似文献   
74.
卡那霉素再次耳中毒后听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鸡卡那霉素初次耳中毒后其内耳的功能及形态变化已有较多研究,有关再次耳中毒后听功能的变化目前报道尚少.目的探讨鸡卡那霉素再次耳中毒后听功能的损伤及恢复.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地点和材料本实验完成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新华医院.所用动物为新生罗曼鸡.干预将雏鸡于初次耳中毒后16 d开始再次每天肌注卡那霉素(200mg/kg),共10 d.主要观察指标于再次药毕后1,7,10,15 d进行听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观察其阈值、阈值时Ⅰ波潜伏期和振幅变化.结果首次耳中毒时,小鸡听功能损失于药毕时达到极限.停药后即迅速开始恢复,药毕7 d时,鸡ABR阈值有明显下降,药毕10 d时,ABR阈值恢复稳定.再次施药10 d完毕时,小鸡ABR阈值再次明显升高,但其程度较初次损伤时为轻(107.14 vs 116.32),药毕后鸡听功能恢复更快,再次药毕7 d时鸡ABR阈值已恢复稳定,与再次药毕1 d时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此后鸡ABR阈值未见明显变化.结论鸡卡那霉素再次耳中毒时,其听功能损失程度较初次损伤时为轻,恢复速度亦较初次损伤时为快.结果提示鸡卡那霉素初次耳中毒后,其基底乳头对卡那霉素的再次损伤具有一定程度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75.
背量:鸡卡那霉素初次耳中毒后其内耳的功能及形态变化已有较多研究,有关再次耳中毒后听功能的变化目前报道尚少。目的:探讨鸡卡那霉素再次耳中毒后听功能的损伤及恢复。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地点和材料:本实验完成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新华医院。所用动物为新生罗曼鸡。干预:将雏鸡于初次耳中毒后16d开始再次每天肌注卡那霉素(200mg/kg),共10d。主要观察指标:于再次药毕后1,7,10,15d进行听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观察其阈值、阈值时I波潜伏期和振幅变化。结果:首次耳中毒时,小鸡听功能损失于药毕时达到极限。停药后即迅速开始恢复,药毕7d时,鸡ABR阈值有明显下降,药毕10d时,ABR阈值恢复稳定。再次施药10d完毕时,小鸡ABR阈值再次明显升高,但其程度较初次损伤时为轻(107.14vs 116.32),药毕后鸡听功能恢复更快,再次药毕7d时鸡ABR阈值已恢复稳定,与再次药毕1d时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此后鸡ABR阈值未见明显变化。结论:鸡卡那霉素再次耳中毒时,其听功能损失程度较初次损伤时为轻,恢复速度亦较初次损伤时为快。结果提示鸡卡那霉素初次耳中毒后,其基底乳头对卡那霉素的再次损伤具有一定程度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76.
中药代谢动力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13,自引:13,他引:0  
介绍近年来中药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及其检测分析方法。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的30多篇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并分类汇总。文献报道中药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以血药浓度法为主,还有证治药动学,中药血清药理学,中药胃肠动力学,PK-PD模型等新方法。检测分析方法以液相法为主,而色谱联用技术的应用更为中药代谢动力学研究开创了新的思路。我国中药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已初具规模,对单味中药的单体成分的代谢研究较多,今后的研究应对中药复方的代谢过程及作用机制进行探索,以寻求更好的复方代谢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77.
78.
三角帆蚌及其相似种的分子标记技术(RAPD)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30个随机引物对三角帆蚌及其相似种进行鉴别分析。方法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2个引物,分别能扩增出1~5条大小不等的片段,片段长度在250~1000bp之间。结论RAPD的技术方法能鉴别三角帆蚌软体组织与相似种软体组织。  相似文献   
79.
目的:建立有毒中药京大戟与甘遂生品、醋制品中大戟二烯醇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两者炮制前后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98∶2),柱温为3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大戟二烯醇进样量在0.42~6.23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京大戟和甘遂生品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8%和99.80%,RSD分别为1.69%和1.83%(n=9)。京大戟中大戟二烯醇的含量明显高于甘遂,且醋制不会对大戟二烯醇的含量造成显著影响。结论:本方法能准确测定京大戟和甘遂中大戟二烯醇的含量。  相似文献   
80.
李蕴  吴皓 《家庭用药》2009,(7):34-34
聋儿语言康复训练是在经过医学诊断、听力诊断及配备听觉辅助设备的基础上。聋儿听力得到一定的补偿及听觉功能有一定康复的前提下。通过语言训练而使聋儿能听会说,进行正常的语言交往,并且不断在交流中培养语感,发展语言,最终回归到有声环境和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