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60篇
药学   9篇
  2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的:研究泪道的显微外科应用解剖,为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造口自体组织移植泪道再造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个成人尸头的40侧泪道标本进行了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和测量。观察泪囊和鼻泪管在鼻腔外侧壁的投影和毗邻关系,测量泪囊窝的长径、前后径、深度。测量泪囊窝内侧壁的厚度,测量骨性鼻泪管上口、中部和下口的口径,并根据椭圆面积公式计算出骨性鼻泪管上口、中部和下口的横截面积。测量泪阜-鼻腔及泪囊的水平距、30°斜距、45°斜距。测量泪阜-鼻泪管上口距离和泪阜-鼻泪管上口连线与鼻底平面的夹角。结果:泪囊窝的长径为(17.85±1.72)mm,泪囊窝的前后径为(6.74±1.28)mm,深度为(3.09±0.78)mm。泪囊窝中1/3部在泪前嵴、泪囊窝骨壁中垂线和泪后嵴的厚度分别为(4.03±0.89)mm,(0.61±0.36)mm,(0.63±0.24)mm,泪前嵴最厚(F检验,P<0.05),泪囊窝骨壁中垂线处和泪后嵴(即:泪囊窝中央和中央偏稍后部)均较薄,两者比较差异具无显著性意义(Q检验,P>0.05)。骨性鼻泪管上口、中部和下口横截面积分别为(29.04±3.40)mm2,(26.19±2.96)mm2,(43.50±5.60)mm2,显示中段最为狭窄(Q检验,P<0.05)。泪阜-鼻腔水平距、30°斜距和45°斜距分别为(17.23±0.70)mm,(14.51±1.72)mm,(17.34±2.38)mm,30°斜距最短,30°斜距和45°斜距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Q检验,P>0.05)。泪阜到鼻泪管上口距离为(11.86±1.84)mm,泪阜到鼻泪管上口连线与鼻底平面的夹角为49.9°±1.8°(48.0°~54°)。结论:泪阜到鼻腔及泪囊的距离和泪阜-鼻泪管上口连线与鼻底平面的夹角对鼻腔外侧壁造口部位选择、隧道的倾斜角度和自体移植组织长短的确定有指导意义。造骨孔应该从泪囊窝中央或中央稍偏后部起始,然后向前和下方扩大,隧道下斜45°为最佳。全泪道再造所取移植组织的长度应大于21.22mm。  相似文献   
162.
孟霞  刘杨  吴海洋 《华西医学》2010,(1):202-202
快速过敏皮试仪以其无痛、快速、安全、准确等优点在临床日益得到广泛应用。我们2008年1月-2009年8月共做青霉素过敏试验200例,均使用广州伟杰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YLM-Ⅱ型快速过敏皮试仪,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3.
目的 探讨自体大隐静脉或口唇黏膜移植泪湖一鼻腔泪道再造手术治疗外伤性泪道严重毁损的实用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48眼)外伤性泪道严重毁损患者的致伤原因、伴随伤情况等.根据所采用4种手术方法将患者分成4组:A组患者5例5眼,患者行经鼻内窥镜入路的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泪道再造术;B组患者6例6眼,患者行经鼻口口唇黏膜移植泪道再造术;C组患者17例17眼,患者行经皮肤入路的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泪道再造术;D组患者20例20眼,患者行经皮肤入路的口唇黏膜移植泪道再造术.所造泪道均置入硅胶泪道支架管(直径为2.5mm),3个月后取出.拔管后随访3~10个月,平均5个月.对术后泪道通畅情况、泪溢症状改善的程度等做统计分析,对不同入路术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48例(48眼)患者中,车祸伤28例,占58.33%,伴有眼睑和内眦部的外伤性畸形37例,占77.08%;4组患者术后带管3个月期间,泪溢症状即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拔管后1周,4组患者泪道均通畅,拔管后12周B组1例、C组2例、D组2例患者出现泪道阻塞.拔管后第12周,泪道行放射性核素99mm锝(TcO4-)显影检查,A、B、c、D 4组核素入鼻时间分别为(8.4±5.2)min、(9.0±5.9)min、(6.6±5.2)min、(6.9±5.6)min,4组中时间最短是C组,时间最长是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B组治疗有效患者均为5例,C组和D组治疗有效患者分别为15例和18例.结论 自体大隐静脉或口唇黏膜移植泪湖-鼻腔泪道再造手术治疗外伤性泪道严重毁损实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4.
泪道阻塞性疾病的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泪道阻塞性疾病(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diseases,LDOD)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和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在LDOD的诊断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综述了泪道阻塞的病因、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5.
王朋  陶海  吴海洋  余伟群 《人民军医》2010,(11):862-862
1病例报告 患者女,43岁。因右眼干涩10余年,3个月前加重,入院就诊。查体:右眼视力1.2,左眼1.0;眼睑无红肿,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  相似文献   
166.
25例眼眶皮样囊肿影像检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利用现代影像检查手段,对眼眶皮样囊肿的定位及定性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对25例眼眶皮样囊肿的X线、B超、彩色超声多普勒、CT、MRI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X线检查能粗略反映眼眶骨骼改变。超声多普勒反映肿瘤的血流情况。B超、CG、MRI均可确定病变益并提示病变的性质,但B超能较好显示病变内结构和动态,CT确定空间位置较精确。MRI上信号高低与脂质、H^+含量有关。T1WI像上有高信号。结论  相似文献   
167.
吴海洋  张秀芬 《武警医学》1996,7(3):142-142
开罐式截囊与环形撕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比较武警总医院眼科吴海洋,张秀芬(北京100039)关键词开罐式截囊,环形撕囊,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为目前治疗白内障的最佳方法,为减少后囊破裂这一并发症,1992~1993年,我们以环形撕囊法...  相似文献   
168.
手部骨关节肿瘤及瘤样病变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手部骨关节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发病规律。方法:对1970 ̄1999年4月间经我院病理证实的226例手部骨关节肿瘤及瘤样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肿瘤194例,恶性18例、瘤样病变14例,良恶性之比为11.6:1,男:女=1.46:1。好发年龄为11 ̄30岁。在良性肿瘤中,软骨瘤124例(占63.9%),骨软骨瘤33例(占17.0%),滑膜瘤12例(占6.2%),骨巨细胞瘤5例(占2.6%  相似文献   
169.
目的:观察石氏温经宣痹通络汤对膝骨关节炎小鼠软骨组织的影响。方法:将40只无特定病原体级C57BL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西乐葆组,每组10只,采用内侧半月板失稳法建立膝骨关节炎模型。每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周期结束后,取小鼠膝关节软骨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剂和番红固绿染色剂染色,光镜下观察软骨组织学变化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分布情况,进行染色强度的积分吸光度图像分析。结果:光镜下显示,中药组小鼠软骨结构基本完整,透明软骨无明显纤维化,关节软骨病理积分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中药组与西乐葆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免疫组化分析:中药组IGF-1染色强度的积分吸光度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药组IGF-1染色强度的积分吸光度与西乐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石氏温经宣痹通络汤具有修复软骨损伤、阻止透明软骨纤维化、保持与恢复软骨细胞结构完整性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小鼠膝骨性关节炎,但作用并不优于塞...  相似文献   
170.
目的:研究纤溶酶和透明质酸酶诱导猪玻璃体后脱离(PV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两种酶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的效果。 方法:小型猪15只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5只,随机选取1只眼为实验眼,对侧眼为对照眼。三组实验眼玻璃体腔分别注射50U(0.1mL)透明质酸酶、0.5U(0.1mL)纤溶酶和0.5U(0.05mL)纤溶酶加50U(0.05mL)透明质酸酶,对照眼均注射平衡盐溶液(BSS)0.1ml。注药后进行裂隙灯、直、间接检眼镜、眼B超、视网膜电图(ERG)等检查,7d后摘除眼球进行光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检查。 结果:B超检查显示A组有1只实验眼、B组有两只实验眼于注药后1d观察到部分性PVD,C组有1只实验眼于注药后1h观察到部分性PVD。B超、光镜和扫描电镜检查显示注药后7dA组和B组实验眼均见部分性PVD,C组实验眼均见完全性PVD,对照眼未见PVD。实验及对照眼注药前、后ERGa波、b波波幅均无显著性差异,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未见视网膜损害。 结论:0.5U纤溶酶和50U透明质酸酶单独及联合应用均可快速、安全、有效地诱导猪眼玻璃体后脱离,且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诱导PVD更快速、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