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5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角膜地形图和波前像差的原理及其在屈光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屈光手术的广泛开展 ,角膜地形图和波前相差在术前及术后的应用也愈加广泛和重视 ,其对术前病人的筛选、手术方案的选择及其引导的个性化切削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角膜地形图和波前相差的原理及应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2.
文峰  吴德正等 《眼科研究》1998,16(2):150-151
老年黄斑变性的一对双生子报道文峰吴德正吴乐正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是当前社会50岁以上老年人盲目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认为它是一种与年龄有关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层Bruch氏膜色素上皮外层...  相似文献   
93.
特发性老年性黄斑裂孔的现代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特发性老年性黄斑裂孔是严重危害老年人中心视力的疾病之一,主要发生在60岁年龄段屈光正常的老年妇女中。发病后视网膜神经感觉层不仅在裂孔区缺损,而且在裂孔边缘发生浅层脱离和水肿。目前主要采取玻璃体切割、剥离玻璃体后皮质及黄斑前膜、惰性气体充填或术中合并生物因子应用等显微手术治疗,以保持或提高中心视力。手术并发症包括进行性晶体核硬化、色素上皮损害、血管阻塞、视网膜裂孔、局部视野缺损等。对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治疗不仅要求一定的技术条件,方法的选择还要权衡利弊。现就近几年对该病的治疗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4.
眼作为一种传感器,在扫描景物象中,吸收和汇集大量视信息,最后在大脑皮层完成分析和储存。视觉系统如同神经组织一样,它主要呈现为生物电活动。探索视觉过程中的这种电活动,有助于阐明视觉机理。由于现代电子科学的进步,新的电子技术和控制仪器的引进,促进了电生理技术的发展。电生理测定作为一种客观的无损害性的方法应用于临床,有助于对眼疾患的诊断、予后估计、疗效鉴定等。最近,更由于配备电子计算机的计算、  相似文献   
95.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微视野检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chorioretinopathy,CSC)的微视野检查特征。方法:应用MP-1微视野计(MP-1NidekTechnologies,Vigonza,Italy)检测了19例(21只眼)CSC患者,年龄30~50岁,平均(39.3±6.8)岁。其中迁延型5只眼、急性型6只眼、恢复型5只眼、复发型5只眼。其中视力≥1.0的10只眼、0.6~0.9的6只眼、≤0.5的5只眼。正常对照20例(20只眼),年龄30~50岁,平均年龄(37.6±6.7)岁。记录患眼和正常眼的固视情况,以及中心20°的光敏感度。结果:不同类型及不同视力的患眼与正常眼的2°固视率和4°固视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不同类型及不同视力的患眼与正常眼相比,黄斑20°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Meansensitivity,MS)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类型及不同视力患眼之间的视网膜MS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P-1微视野计检查可以量化地评价CSC患眼的固视情况和黄斑区MS,进一步提高了患眼的功能评价。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不同分期糖尿病网膜病变多焦视网膜电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VERIS IV视觉诱发反应图像系统测量和分析糖尿病网膜病变Ⅰ-Ⅱ期34只眼和Ⅲ-Ⅳ期30只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改变。结果:在视野约45度的测试范围内6个离心度的环状区和4个象限,Ⅲ-Ⅳ期糖尿病视网莫现变眼与正常对照眼比较,N1波,P1波和N2波的潜伏期显著延长;Ⅲ-Ⅳ期和Ⅰ-Ⅱ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与正常对照眼比较,N1波,P1波和N2波的反应密度绝对值以及N1-P1和P1-N2反应密度峰-峰值显著降低。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过程中多焦视网膜电图反应密度比潜伏期较早出现异常。多焦视网电图可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损害的监测。  相似文献   
97.
屈光不正性弱视多导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屈光不正性弱视多导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变化的特点。方法:选取13.7'、27.5'及55'三种方格对正常儿童(88眼)及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44眼)进行多导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的研究,分析枕区五个导联位的P1潜时及N1P1振幅,并观察每一例地形图。结果:13.7'及27.5'方格,弱视眼的P1潜时同正常组相比显著延迟,弱视眼的N1P1振幅在枕区导联降低;在55'方格两组间P1潜时及N1P1振幅差异显著性意义,N1P1振幅的分布同正常组改变。地形图:枕区高电位活动不对称分布增多。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P1潜时入N1P1振幅的异常,主要发生在高空间频率,P通道可能受到了视觉发育敏感期异常视觉经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的多焦视网膜电图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 mERG)的改变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VERIS Science TM4.0对18例(18只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前后分别进行mERG检查,并对不同区域的mERG进行了比较。结果手术前脱离区a、b波的潜伏期比非脱离区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t=4.541、t=6.784,P<0.01),脱离区a、b波的振幅密度明显小于非脱离区,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t=3.680、t=4.257,P<0.01);手术后中心凹、黄斑区、黄斑外区及全测试区的a、b 波的振幅密度均比手术前明显提高(P<0.01),但是a、b波的潜伏期手术前后则无明显变化(P>0.05);手术后原脱离区a、b波的振幅密度均比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 结论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视网膜功能有一定提高,mERG是评价术后视网膜功能恢复的有用工具,振幅密度比潜伏期更敏感。(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264-267)  相似文献   
99.
多焦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在视野 不同区域的分布特性 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多焦图形视诱发电位在视野不同区域的分布特性。方法用VERIS ScienceTM4.0电生理记录系统记录14例正常人的多焦图形视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 tential,VEP)。刺激图形为带图形的飞镖盘, 以伪随机二元m-系列对26°视野范围的60个不同部位进行图形翻转刺激。电极安放采用枕部的双极记录。分析2次反应的第1片。把60个小块的反应组合成不同的区域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上半视野和下半视野的多焦VEP反应极性相反,上半视野P1波潜伏期较长,反应密度较低。随离心度增加,多焦VEP反应密度降低。水平区域的多焦VEP反应与垂直区域有不同。 结论用多焦VEP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记录到视野范围内多个不同部位的VEP反应。视野不同区域的多焦VEP各有其特点。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280-283)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究胃溃疡穿孔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特征、并发症及方法。方法随机选取40例胃溃疡穿孔患者进行探究治疗,汇总分析其临床诊治过程。结果胃溃疡单纯修补缝合术26例、胃大部切除术9例、腹腔置引流管5例。经治疗后,26例痊愈,5N出现并发症,9N复发。结论胃溃疡穿孔发病原因多为胃溃疡,及早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能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