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5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15例随访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观察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PCV)的病程变化及视力预后。 方法 对15例临床确诊的PCV患者的20只患眼行矫正视力和眼底彩色照相随访观察,随访时间2~6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9.1个月;其中10例14只眼采用荧光素 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作了眼底形态学的随访,随访时间3~53个月,平均随访时 间21.0个月。 结果 20只患眼随访视力为0.3及其以上者5只眼,占25.0 %;视力为0.1~0.2者6只眼,占30.0%;视力为0.1以下者9只眼,占45.0%。随访过程中2只眼视力增进,占10.0%,10 只眼视力稳定,占50.0%,8只患眼视力下降,占40.0%;仅1只眼形成盘状瘢痕,占5.0%。14 只眼底血管造影随访的患眼中,造影显示息肉状病灶稳定不变者4只眼,占28.6%;部分消退者2只眼,占14.3%;息肉状病灶有扩展和新生者6只眼,占42.7%;消退和新生并存者2只眼,占14.3%。 结论 PCV患眼视力预后差异较大;在病程进展过程中息肉状病灶可增多、消退或稳定不变。(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8-11)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观察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眼底表现的异同。 方法 回顾性分析渗出型AMD患者123例137只眼及PCV患者42例48只眼的眼底彩色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资料。 结果 137只渗出型AMD患眼中,FFA显示16只眼为典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占11.7%;隐匿型CNV121只眼,占88.3%。隐匿型CNV患眼中,42只眼ICGA检查可见“热点状”(hot spots)荧光,占34.7%;74只眼表现为后期斑状强荧光,占61.2%;2只眼CNV与PCV共存 ,占1.7%。48只PCV眼中,7只眼的眼底彩色像可见特有的视网膜下橘红色结节样病灶,占14.6%; 2只眼FFA即显示出分 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及息肉状病灶,占4.2%; 36只眼ICGA显示异常分支的脉络膜血管网及其末梢的息肉状扩张灶,占75.0%;12只眼ICGA显示多个息肉状扩张灶而未见伴有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占25.0%。息肉状病灶呈葡萄串样外观者16只眼,占33.3%;,呈多个孤立并存者32只眼,占66.7%。造影后期部分息肉状病灶染料渗漏或染色,部分呈息肉状病灶中心为弱荧光,周围环状染色的“冲刷现象”。 结论 渗出型AMD与PCV不同的ICGA表现及PCV眼底特征性的视网膜下橘红色结节样病灶有助于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307-309)  相似文献   
83.
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又称Best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发病年龄多在3~15岁(平均6岁).本病为双眼患病,两侧对称,少数病人可两眼先后发病.在病情进展过程中,形态变化很大,视力受损程度也不同.现将我们发现的同胞姐弟两例的临床表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和视觉电生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4.
中山眼科中心吴德正等人从眼科生理、生物物理学角度对低视力进行了系列研究,主要特色:①用客观视觉电生理的方法来评价低视力者的残剩视功能。对低视力者作闪烁视网膜电图的测定,通过自行设计的软件,经计算机数据处理,确定各种病因产生的低视力者的视功能,以作康复的主要依据之一。②通过对比敏感度的  相似文献   
85.
对做了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的112例3~10岁低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围产期调查,发现低体重儿F-ERG改变与其在围产期中的温箱监护、吸氧、窒息及母亲被动吸烟有关。提示应重视围产期异常的低体重儿视网膜功能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86.
目的:应用黄斑区密集点矩阵视野(dense matrix mapping in macula,DMMM)探讨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功能变化及评价其在AM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用Humphrey-640视野计自行设计DMMM检测正常对照组16人24只眼,AMD干性组51例71只眼,湿性组23例27只眼。 结果:①黄斑区2.5°内DMMM各组平均光敏感度阈值(mean light sensitivity,MLS):AMD干性组33.30±2.49,湿性组20.67±8.30,正常老年人组35.61±1.37,组间t检验均有高度显著差异。②黄斑区5°内MLS:AMD干性组32.95±1.82,湿性组22.11±7.74,正常老年人组34.93±1.46,组间t检验,均有高度显著差异。 结论:AMD干性组早期便有DMMM的MLS改变。DMMM评价AMD视功能早期改变的敏感性较高。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217-219)  相似文献   
87.
目的比较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fVEP)的差异。方法使用VERIS多焦视觉电生理仪,采用四通道法测量正常受试者22例41眼及青光眼患者22例40眼的mfVEP,将正常人及青光眼患者所得结果取反应振幅的信噪比值(SNR),逐一刺激单元进行比较。结果青光眼患者的mfVEP显著低于正常人,尤其是上半视野中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单元多,与青光眼患者视神经病理性损害的方式一致。结论mfVEP可应用于青光眼患者的检测,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 了解婴幼儿患者视网膜电图测试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根据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ERG标准化方案,应用日本光电公司生产的Neuropaek MEB-2200K电生理仪对出生40d至6周岁以下的婴幼儿患者共314例(621只眼)进行测试.结果 将314例(621只眼)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组.各种病变出现不同比例的ERG改变,异常眼中锥杆细胞ERG异常和熄灭型最为多见,其次为视锥细胞ERG降低,杆锥细胞ERG异常也占较高比例,其他类型较少.其中视网膜病变患者以熄灭型ERG为主,其次为锥杆或杆锥细胞ERG异常,眼球震颤婴幼儿主要表现为锥杆ERG异常,其次为视锥细胞ERG下降和杆锥细胞ERG异常.约半数屈光不正患者和弱视婴幼儿ERG正常,异常者中以视锥ERG下降多见.结论 大部分婴幼儿患者的ERG出现异常.因此,继续推广视觉电生理检查的技术和相关知识对于婴幼儿眼病的正确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9.
早产儿视网膜功能的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早产儿视网膜功能变化特征。方法 对78例4~5个月婴儿在口服镇静 剂熟睡后进行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ERG)检查,测量各项反应的a波和b波的振幅和隐含期 ,以评价未成熟儿的视网膜功能。78例156只眼中,健康足月产儿33例66只眼,健康早产儿2 5例50只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20例40只眼。结果 所有足 月产儿和健康早产儿 都可以记录到明显的ERG波形。足月产儿的标准混合反应b波振幅为388.7 μV,健康早产儿 的标准混合反应b波振幅为336.7 μV,分别为正常成人混合反应b波振幅的64.4%和55.6 %。ROP患儿中,20只眼记录不到波形,其余20只眼的标准混合反应b波振幅为183.8 μV,和足月产儿相比,隐含期也显著延迟。健康早产儿的ERG振幅较足月产儿 轻度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出生后视网膜还处于不断成熟发育过程中, 健康足月产儿的ER G尚未达到正常成人的水平;早产儿视网膜发育程度较足月儿慢,不论是健康早产儿还是ROP 患儿,其ERG均不及健康足月产儿。因此ERG检查是评价早产儿视网膜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比较液晶电视射出的线偏振光和圆偏振光对视疲劳的影响程度.方法 64例正常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分别观看出射光为线偏振光或圆偏振光的液晶电视机播放的故事片125min.用眼电图(EOG)记录观看故事片前后及观看故事片过程中的瞬目频率,分析比较瞬目频率的变化特性.结果 线偏振光组观看故事片后的瞬目频率比观看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圆偏振光组观看故事片前后的瞬目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时间观看出射光为线偏振光的液晶电视机较出射光为圆偏振光时易引起视疲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