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5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临床视觉电生理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德正 《眼科》2001,10(1):9-12
二十世纪是临床视觉电生理在眼科应用中开拓的时代,在这个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视觉电生理经历了开创、繁荣和深化的阶段,目前临床视觉电生理已成为眼科临床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提供了从视网膜至视皮层无创伤性的、客观的、定量的、定位的视功能测试方法。以下将从三个方面来评述临床视觉电生理的重要进展,特别阐述最新进展—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elecreoretinogram,MERG)和多焦视诱发电位(multifocalvisualevokedpotential,MVEP)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以…  相似文献   
73.
研究表明多焦视诱发电位可反映对应于视野各部位的客观视功能 ,然而 ,电极位置的改变对多焦视诱发电位的波形影响很大。本研究探索单极记录与双极记录的多焦视诱发电位的波形差异 ,以便为临床使用多焦视诱发电位提供依据。对象与方法1.对象 :正常对照眼 30例 30眼 ,其中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35~ 65岁 ,平均 4 9.5岁。所有正常对照眼的矫正视力大于等于 1.0 ,屈光不正小于±1.5 0 DS和± 0 .2 5 DC,中心固视 ,眼底镜检查未见病变。图 1 飞标靶式刺激图形示意图。右上方的一个刺激单元内显示实际使用的黑白方块2 .方法  (1)刺激 :采用…  相似文献   
74.
为研究低体重儿(LBWI)视功能发育状态及影响因素,用日本NeuropackⅡ电生理仪,对3~10岁138例LBWI进行图形视诱发电位(P-VEP)检查,31例3~10岁足月正常体重儿作对照组,记录146’、73’、36.5’三种空间频率的P100潜伏期和N1-P1振幅。结果:LBWI三种空间频率潜伏期均较对照组延长,其中中、高空间频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种空间频率的振幅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潜伏期延长和振幅降低主要集中在胎龄<32周、体重<2.0kg组。多元回归分析示LBWIP-VEP改变与出生体重、胎龄及围产期窒息、脑损害和眼部病变等因素有关。无眼、脑合并症的早产LBWI组的N1-P1振幅与对照组比较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LBWI具有视觉发育障碍的高风险,应给予视功能发育的早期监测及随访。  相似文献   
75.
多焦视网膜电图一级反应的测量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多焦视网膜电图一级反应进行测量并对各种变异进行分析。方法 应用 VERIS 4 .0视觉诱发反应图像系统对三组不同年龄组的正常人 (共 4 4例 5 0只眼 )及各种眼病病人 (共 12 5例 15 0只眼 )进行检查。结果 正常人多焦视网膜电图振幅在第一环处反应密度最高 ,随着离心度增加 ,反应密度值逐渐降低 ;潜伏期在第 3环处最短 ,向 1环处和 6环处渐增加 ;随年龄增加 ,各环各波振幅有所降低而潜伏期有所延长。不同类型视网膜病变的多焦视网膜电图改变模式不同。结论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正常人存在年龄性影响 ,在患者存在病变部位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吲哚青绿(ICG)辅助内界膜剥除治疗前后的矫正视力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的改变.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接受PPV联合0.25%ICG辅助内界膜剥除治疗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19例19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手术前裂孔情况和手术后2个月裂孔闭合情况均以OCT检查为依据.采用VERIS Science 4.9视觉诱发反应图像系统观察手术前及手术后2、6、12个月患者mfERG6个环形视网膜区域mfERG的P1波振幅密度,同时分析比较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的改变情况.结果 手术后2个月,OCT检查显示16例16只眼黄斑裂孔闭合,占84.21%;3例3只眼黄斑裂孔未闭合,占15.79%.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手术前提高,其中以手术后2个月提高幅度最大(F=6.389,P=0.045).手术后2、6、12个月mfERG各环P1波振幅较手术前均明显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40,P<0.05).结论 IMH患者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手术后P1波振幅较手术前降低.  相似文献   
77.
六种黄斑部病变的多焦视网膜电图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6种黄斑病变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差异。 方法:记录了6种类型黄斑部病变患者的mERG,并与相应年龄组正常对照进行了比较。 结果:各种类型黄斑病变mERG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mERG各环N1、P1振幅反应降低,潜伏期延长(P<0.01);mERG振幅降低以中心1环处最为严重,随离心度增加mERG振幅与正常差异有逐渐减小趋势;在6种黄斑病变中mERG 1环振幅以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RMD)、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特发性黄斑裂孔和Stargardt病mERG降低较严重,而萎缩性ARMD、特发性黄斑部视网膜前膜及特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mERG变化相对较轻。 结论:mERG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黄斑功能测定方法;不同类型黄斑病变的黄斑功能在总体上存在有差异。眼科学报 2003;19:257-261。  相似文献   
78.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对正常对照 眼和视网膜劈裂眼进行检测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 方法用VERIS ScienceTM 4.0视诱发反应图像系统对19例(21只眼)正常对照者和8例 (15只眼)视网膜劈裂者进行检测,并用全视野视网膜电图 (electroretinogram,ER G) 对其中3例 (6只眼) 视网膜劈裂者进行检测。结果正常对照组和视网膜劈裂组6个环形视网膜区域平均反应密度值或潜伏期比较均显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视网膜劈裂患者多焦ERG三维图皆表现为多处局部性振幅降低,中央高峰反应消失或降低,其6个环形视网膜区域反应密度值的P1/N1波比值不同于全视野ERG的b/a波比值。 结论多焦ERG和全视野ERG对视网膜劈裂的诊断各有其优点。(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268-270)  相似文献   
79.
漆样裂纹性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眼底特征及视力预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不伴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眼底改变特征和视力预后。方法 对37例(38眼)不伴CNV的高度近视黄斑出血患者行眼底彩色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矫正视力的随访观察,其中11例(11眼)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结果84.2%的患眼在出血吸收后于原出血下方可见新的漆样裂纹形成;行ICGA的11只患眼中,7眼(63.6%)于ICGA可透过出血发现呈弱荧光条索的早期漆样裂纹。81.6%的患眼于出血吸收后视力均有明显增进。结论 不伴CNV的高度近视黄斑出血与新漆样裂纹形成相关,建议称之为漆样裂纹性黄斑出血。大部分患眼视力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