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5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retinopathy ,DR)的全视野视网膜电图 (electroretinogram ,ERG)改变已有不少研究 ,但由于传统的视网膜电图仅能记录视网膜的整体反应 ,而无法分辨各局部视网膜的电位反应 ,因此在DR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均存在着局限性。近来 ,Sutter等[1] 发明了一种多焦视网膜电图 (multifo calelectroretinogram ,MERG)技术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测量整个测试野内许多细小部位的ERG ,其一阶反应可反映视网膜内层的功能[2 ] 。我们对 30例增生…  相似文献   
32.
老年黄斑变性是当今世界上老年人的主要致盲眼病之一,而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的形成可导致患者视力的严重下降.然而,本病的病因及病变性质尚不明确.近几年来对本病的一些临床病理和免疫学研究不仅使我们对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的发生、发展及其构成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为本病的一些临床现象作出了合理的解释,而且还提示老年黄斑变性及其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的发生和/或发展过程中有炎症和免疫因素参与,视网膜新生血管膜是一种与弥漫性玻璃膜疣相关的局限性Bruch膜内肉芽组织增生.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3,9:183-185)  相似文献   
33.
老年黄斑变性的视网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4.
报告1例青年型视网膜前膜病例。经治疗后,前膜吸收,视网膜血管弯曲现象明显改善,荧光素渗漏现象消失,视网膜电图、视野、色觉正常。结合本病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了讨论。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4,10:103-104)  相似文献   
35.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游标高敏视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游标高敏视力(hyperacuity)的临床特征及其在AMD临床诊断 、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自行研究设计的游标高敏视力检查系统软件,对23例AMD患者39只眼(干性型22只眼,湿性型17只眼)以及正常同龄对照组20例40 只眼进行高敏视力检查。受检者按要求判断计算机显示屏上活动光标与固定光标的相对位置关系,并通过移动轨迹球调整光标,计算机自动分析活动光标和固定光标位置之偏差,得出 平均阈值及其变异度。 结果 萎缩型、渗出型AMD的高敏视力阈值以及阈值变异度的变化范围均大于正常同龄对照组;正常同龄对照组、萎缩型AMD、渗出型AMD 两两比较,其高敏视力阈值及阈值变异度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三组方差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型AMD患者的视力与视力阈值的相关系数为-0.78,与高敏视力阈值变异度的相关系数为-0.80(P<0.01)。 结论 高敏视力阈值及其变异度是反映萎缩型、渗出型AMD眼视功能的一个可靠指标。对于协助AMD的诊断、分类、动态观察病情、估计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201-268)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OCT)在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形态检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Zeiss-Humphery OCT检查仪对30例(31只眼)经巩膜扣带术复位成功的患者黄斑区进行经中心凹水平和垂直扫描,观察黄斑形态,并测量中心凹处神经上皮厚度。结果共31只眼接受检查,黄斑区结构正常11只眼,神经上皮平均厚度为(149.54±12.58)μm,黄斑结构异常20只眼,检测异常率为64.5%,其中黄斑区视网膜水肿3只眼,中心凹神经上皮变薄5只眼,黄斑区色素上皮脱离6只眼,视网膜前膜和皱折4只眼,黄斑全层裂孔和视网膜出血各1只眼。OCT能观察术后黄斑结构的变化,并与术后视力存在一定关系。结论OCT能精确探查视网膜复位术后黄斑结构的变化,并且在病变的定量随访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一对双生子老年黄斑变性的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文峰吴德正梁炯基吴乐正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510060)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简称AMD)已是当前社会50岁以上老年人盲目的主要原因之一〔1〕。...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先天性视网膜血管变异的分类及临床特征。 方法 对诊断为先天性视网膜血管变异的9例(12只眼)患者全部进行全身、眼部、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其中3例(4只眼)同时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检查。 结果 8例10只眼的血管变异位于视网膜后极部,1例2只眼血管变异从后极部延伸至中周部。先天性视网膜血管变异有以下几种类型 :(1)先天性视网膜粗大血管1例(1只眼);(2)先天性视网膜小动脉纡曲2例(3只眼);(3)先天 性视网膜静脉纡曲1例(2 只眼) ;(4)先天性视盘及视网膜前血管袢5例(6只眼),其中伴有Val salva动作导致自发性视网膜出血有4例(5只眼)。 结论 先天性视网膜血管变异常好发于视网膜后极部,变异可发生在视网膜动脉或静脉,并可因Valsalva动作诱发自发性出血。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269-332)  相似文献   
39.
本文综合报告了黄斑和黄斑疾患的最近研究。观察了黄斑微血管的形态特征,并作了定量分析,测量黄斑无血管区的面积和各径,并将临床视网膜电图的强度-反应函数,色光视网膜电图,色光视觉眼电图和图形视诱发电位应用于黄斑疾患,提高了视觉电生理的诊断阳性率。上述方法对黄斑和黄斑病的早期诊断研究及发病机理的探讨提供了有用价值。  相似文献   
40.
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的色光模型视诱发电位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由异常的眼内压所致。用白/黑(W/B)模型刺激,视诱发电位(VEP)潜伏期延长与杯盘比(C/D)相关。在C/D大于0.8眼,VEP三相波均有延迟。同样,异常的VEP振幅也发生在C/D大于0.8的眼。在这些病例中,VEP三相波振幅降低的程度与C/D的扩大相一致。用红/黑(R/B)模型刺激,比较患者的双眼VEP。在一眼C/D比另一眼大0.2的眼,VEP的潜伏期和振幅的异常比另一眼增加。我们研究表明,颜色模型VEP可很好地检测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的功能。此技术对于研究VEP与由压力性水肿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视神经异常之间的关系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