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5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目的 观察正常人多焦视诱发电位(mfVEP)的双眼对称性。 方法 应用VERIS Science 4.0视觉诱发反应图像系统对36名正常人的72只眼进行mfVEP测试,刺激图形为带图形的飞镖盘,对应的视角为25°。图形中有60个小块,每个小块包括4×4个黑白相间的格子,由二元伪随机m-序列控制其黑白翻转形成视觉刺激。 结果 左右眼各对应象限的P1波潜伏期及振幅配对 t 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眼同侧视野的潜伏期与振幅的数据差异大于相应视野象限的数据差异。右眼或左眼4个象限组间比较显示双眼各自鼻上与颞下、鼻下象限P1波潜伏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振幅方面仅左眼颞上与颞下象限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正常人双眼mfVEP以视网膜对称性优于视皮层的对称性。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42-44)  相似文献   
122.
漆样裂纹性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眼底特征及视力预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不伴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眼底改变特征和视力预后。方法 对37例(38眼)不伴CNV的高度近视黄斑出血患者行眼底彩色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矫正视力的随访观察,其中11例(11眼)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结果84.2%的患眼在出血吸收后于原出血下方可见新的漆样裂纹形成;行ICGA的11只患眼中,7眼(63.6%)于ICGA可透过出血发现呈弱荧光条索的早期漆样裂纹。81.6%的患眼于出血吸收后视力均有明显增进。结论 不伴CNV的高度近视黄斑出血与新漆样裂纹形成相关,建议称之为漆样裂纹性黄斑出血。大部分患眼视力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3.
124.
目的:观察视野正常及异常者双眼视野总合现象,探讨最佳眼法、双眼平均法、最佳点法、双眼总合法等四种双眼视野形成学说的有效性。方法:用OCTOPUS 101型计算机视野计对15例视野正常者及58例各种眼病视野异常者的单、双眼视野进行了测定。结果:无论单眼视野正常与否,双眼视野均存在有总合现象,即双眼视野的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高于单眼。视野正常组与视野异常组的双眼视野总合现象发生率(总合率),分别为93.00%、和93.10%,差异无显著性(P>0.05)。双眼视野MS较单眼MS升高幅度(总合幅度),在视野正常组平均为7.05%,视野异常组总合幅度变异较大。通过双眼视野MS实测值与四种双眼视野形成学说的估算值比较发现,无论在视野正常组及视野异常组,四种学说中以最佳点法预测的双眼视野MS值与实测值差异最小。结论:双眼视野总合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视觉现象,四种双眼视野形成学说中以最佳点法最能揭示双眼视野总合现象。眼科学报 2002;18:253-258.  相似文献   
125.
弱视眼的对比敏感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6.
对13例(25眼)正常人,4例(8眼)先天性红色盲和8例(15眼)先天性绿色盲进行440~620nm波长范围15种单色光图像翻转刺激的光谱视诱发电们(光谱VEP)测定。正常人最短的N1 、P1、N2潜伏期位于560nm而最大的N1-P1和P1-N2振幅位于560~570nm;随着刺激光波长增加或降低,潜伏期逐渐增加而振幅逐渐降低。先天性绿色盲光谱VEP各波较短潜伏期和较大振幅也出现于560~570nm处,但与正常人相比,600~620nm处各波潜伏期延长。先天性红色盲则分别在520~530nm和570nm处潜伏期较短而振幅较大,形成双谷样和双峰样改变;最短潜伏期和最大振幅位地520~530nm处。与正常人比较,较短潜伏期和较大振幅向短波端移位。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5,11:165-168)  相似文献   
127.
目的:评价BSS PLUS眼内灌注在玻璃体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138例(144眼)玻璃体手术中,分别采用BSS PLUS和国产BSS灌注液眼内灌注,对比术后第一天角膜内皮和眼内反应性炎症的变化:随访3月,比较晶状体透明度的差异。结果:术后第一天BSS PLUS组角膜内皮丢失少于BSS组,差异有显著性(t=5.183,P<0.05);两组间所有病例术后第一天眼内反应性炎症未显示明显差异(x^2=1.677,P>0.05);而将两组内各病例分类比较后,显示出糖尿病组的玻璃体手术中,使用BSS PLUS者术后眼内炎症反应明显轻于使用国产BSS者,差异有显著性(x^2=4.711,P<0.05)。结论:BSS PLUS眼内灌注液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可保护角膜内皮,减少眼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8.
52例糖尿病患者图形视诱发电位检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者检测了30例(60眼)正常人和52例(104眼)糖尿病患者(无视网膜病者52眼,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2眼)的图形视诱发电位(PVEP)。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PVEP与正常组PVEP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现为P100潜伏期延长和P100波幅值降低。P100潜伏期延长与糖尿病病程呈显著正相关。在糖尿病组,PVEP的异常检出率为58.7%,略高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异常检出率(54.5%)。因此,PVEP对糖尿病患者在尚无视网膜病变以及只有非增殖期视网膜损害者的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5,11:162-164)  相似文献   
129.
一般认为老年性白内障的早期改变不影响视力。对比敏感度是一种比视敏度更为敏感的形觉功能定量检查方法。本文检查了20例33只早期老年性白内障眼的对比敏感度。患者年龄为49~73岁,平均58岁;其中男性9例(15眼),女性11例(18眼)。所有患眼检查前均测得其最佳矫正视力在1.0~1.5。同时还做了眼底、色觉检查及眼压测量。在0.5至22.8周/每度视角(C/D)的空间频率范围内使用0.5 C/D、1 C/D、3 C/D、6 C/D、11.4 C/D、和22.8 C/D 6个空间频率的垂直向静态正弦波光栅测量患眼的阀值对比敏感度,并与同年龄组正常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3只眼中有18只眼(55%)在不同的空间频率敏感度低于正常值,其中9只眼(50%)在高空间频率(11.4 C/D 和22.8 C/D)对比敏感度异常(或伴有中、低频敏感度异常),9只眼(50%)则只有中、低频区敏感度异常。上述结果说明早期老年性白内障病人当视力还在正常范围时,其对比敏感度已出现异常。因此,对此敏感度是测定早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形觉功能改变比较敏感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0.
视网膜电图检测对玻璃体手术眼视功能预测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玻璃体切割手术前、术中、术后的ERG改变及各种有关眼部条件对ERG的作用,重点讨论了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联合填充物对ERG的影响,并且对手术中的温度、所用灌注液对ERG的影响也作了详细的介绍.我们认为;术前ERG的检测对手术预后的估计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术前ERG熄灭的病人,在手术预后方面也必须认真对待.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4,10:60-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