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5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老年黄斑变性黄斑出血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用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me green angiography,ICGA)观察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黄斑出血掩盖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 方法:对22例24只眼AMD黄斑出血患者作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ln angiography,FFA)及ICGA检查,并对两种不同的眼底血管造影图像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ICGA检查在本组AMD黄斑出血病例显示了CNV的如下特点:①ICGA发现了FFA未能发现的CNV,②ICGA较准确地判断了CNV的位置;③ICGA发现CNV的数量比FFA多,更全面地显示CNV;④ICGA较准确地显示了CNV的范围大小。 结论:ICGA能较全面、准确地揭示AMD黄斑出血所掩盖的CNV,并能扩大适于激光光凝的CNV范围及提高激光光凝的成功率。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13:146-149)  相似文献   
112.
黄斑部病变的局部视网膜电图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黄斑病变局部视网膜电图(localelectroretinogram,LERG)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ernvisualevokedpotential,PVEP)的变化,评价二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54只眼)正常人进行黄斑部视角5°、10°和15°LERG测定,并对25例(35只眼)黄斑病变患者进行LERG和PVEP的测定。结果黄斑病变患者5°、10°和15°LERG的a、b波振幅均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36.5′、73′及146′PVEP的P1波潜伏期及振幅均值分别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和降低(P<0.01)。在LERG(15°)与PVEP(14.8°×19.0°)刺激野相近的条件下,黄斑病变LERG异常率为62.2%、PVEP的异常率分别为48.5%(146′)、54.5%(73′)及48.5%(36.5′),LERG和PVEP的异常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LERG与PVEP的异常率相接近。由于LERG不受视路功能的影响,故认为此项检查是一种较有效和较直接的黄斑功能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3.
目的研究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患者的颜色视觉运动觉的改变,探讨DR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在PC兼容机上,应用运动觉测试软件,由微机控制,于VGA显示器产生等亮度的颜色光栅条纹和黑白光栅条纹运动,测试早期DR患者及正常对照者颜色视觉运动觉,并与色觉、视网膜电图(ERG)振荡电位(OPs)检查结果作比较。结果在时间和空间频率一致时,正常人可观察到等亮度的颜色光栅比黑白光栅运动慢。在黑白光栅亮度对比度为80%,速度为20.2mm/s及14.3mm/s时,DR患者的蓝/黄运动觉和正常人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在黑白光栅亮度对比度为80%,速度为20.2mm/s时,颜色视觉运动觉的异常率(69.2%)比色觉异常率(43.6%)及ERGOPs异常率(48.9%)要高。结论颜色视觉运动觉检查提供了一种新的DR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4.
多焦视网膜电图一级反应的测量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多焦视网膜电图一级反应进行测量并对各种变异进行分析。方法 应用 VERIS 4 .0视觉诱发反应图像系统对三组不同年龄组的正常人 (共 4 4例 5 0只眼 )及各种眼病病人 (共 12 5例 15 0只眼 )进行检查。结果 正常人多焦视网膜电图振幅在第一环处反应密度最高 ,随着离心度增加 ,反应密度值逐渐降低 ;潜伏期在第 3环处最短 ,向 1环处和 6环处渐增加 ;随年龄增加 ,各环各波振幅有所降低而潜伏期有所延长。不同类型视网膜病变的多焦视网膜电图改变模式不同。结论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正常人存在年龄性影响 ,在患者存在病变部位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5.
视网膜血管瘤又称为 Von- Hippel病 ,是一种眼底视网膜血管先天发育异常疾病 ,发生于 3 0岁左右 ,多呈染色体显性遗传 ,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或其它脏器同类病灶则称为 Von- Hippel- Lindau病。早期视网膜瘤体较小 ,渗液较少 ,不影响视力 ;瘤体较大时 ,可导致视网膜出血、继发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 ,严重影响患者视功能 ,必须早期治疗 ,最主要的方法是激光光凝 [1]。我们采用氩离子激光治疗 2例视网膜血管瘤病患者 ,现报告如下。病例资料例 1 男性 ,3 2岁。因右眼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2年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因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140例结直肠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表浅切口感染为70%,深部切口感染占16.40%,器官腔隙感染占13.60%。共分离病原菌20株,大肠埃希菌32株,革兰阳性球菌78株。肥胖、合并糖尿病、手术持续时间超过4h、Dukes分期高的患者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伤口感染与患者体质肥胖、糖尿病及Dukes分期有关,是影响结直肠癌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观察正常人多焦视诱发电位(mfVEP)的双眼对称性。 方法 应用VERIS Science 4.0视觉诱发反应图像系统对36名正常人的72只眼进行mfVEP测试,刺激图形为带图形的飞镖盘,对应的视角为25°。图形中有60个小块,每个小块包括4×4个黑白相间的格子,由二元伪随机m-序列控制其黑白翻转形成视觉刺激。 结果 左右眼各对应象限的P1波潜伏期及振幅配对 t 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眼同侧视野的潜伏期与振幅的数据差异大于相应视野象限的数据差异。右眼或左眼4个象限组间比较显示双眼各自鼻上与颞下、鼻下象限P1波潜伏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振幅方面仅左眼颞上与颞下象限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正常人双眼mfVEP以视网膜对称性优于视皮层的对称性。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42-44)  相似文献   
118.
漆样裂纹性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眼底特征及视力预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不伴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眼底改变特征和视力预后。方法 对37例(38眼)不伴CNV的高度近视黄斑出血患者行眼底彩色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矫正视力的随访观察,其中11例(11眼)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结果84.2%的患眼在出血吸收后于原出血下方可见新的漆样裂纹形成;行ICGA的11只患眼中,7眼(63.6%)于ICGA可透过出血发现呈弱荧光条索的早期漆样裂纹。81.6%的患眼于出血吸收后视力均有明显增进。结论 不伴CNV的高度近视黄斑出血与新漆样裂纹形成相关,建议称之为漆样裂纹性黄斑出血。大部分患眼视力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吲哚青绿(ICG)辅助内界膜剥除治疗前后的矫正视力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的改变.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接受PPV联合0.25%ICG辅助内界膜剥除治疗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19例19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手术前裂孔情况和手术后2个月裂孔闭合情况均以OCT检查为依据.采用VERIS Science 4.9视觉诱发反应图像系统观察手术前及手术后2、6、12个月患者mfERG6个环形视网膜区域mfERG的P1波振幅密度,同时分析比较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的改变情况.结果 手术后2个月,OCT检查显示16例16只眼黄斑裂孔闭合,占84.21%;3例3只眼黄斑裂孔未闭合,占15.79%.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手术前提高,其中以手术后2个月提高幅度最大(F=6.389,P=0.045).手术后2、6、12个月mfERG各环P1波振幅较手术前均明显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40,P<0.05).结论 IMH患者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手术后P1波振幅较手术前降低.  相似文献   
120.
背景以往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确诊主要依靠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而光学断层相干扫描(OCT)与FFA的联合应用为CSC的动态观察及评价其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途径。目的通过将CSC患者的FFA图像导人OCT中,研究2种检查方法定位病变部位的一致性,探讨CSC的发病机制。方法44例单眼诊断为CSC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包括男36例,女8例;年龄(39.34±5.3)岁,视力0.64±0.27。所有患者均进行了FFA和OCT检查。在Topcon3DOCT1000中导人FFA图像,直接对照OCT病灶与FFA渗漏点,观察二者病变部位的一致性,并用OCT方法测量中心凹神经上皮厚度及其脱离高度。结果OCT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的改变包括RPE脱离34例(77.3%),RPE小隆起和粗糙10例(22.7%);在RPE脱离的34眼中OCT与FFA定位一致者占31例31眼(91.2%),2种结果不一致者为3例3眼(8.8%)。OCT检测CSC患眼中心凹神经上皮层的厚度为(138.5±19.40)μm,与正常眼的(137.35±5.01)μ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P〉0.05);神经上皮层脱离的高度为(263.34±126.7)μm。结论CSC的病理机制为RPE脱离继发黄斑区神经上皮脱离,FFA渗漏点基本与OCT所测RPE脱离的部位相对应。无RPE脱离者可能与RPE通透性改变有关,OCT能精确测量中心凹神经上皮厚度及脱离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