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5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应用光学助视器,对14例(25眼)老年黄斑变性低视力患者作了视觉康复.经用远用助视器,25眼中的24眼(95%)远视力有改善,其中12眼(48%)远视力≥0.4;经用近用助视器,全部眼(100%)的近视力有改善,13眼(52%)近视力达≥0.5,10例患者可阅读5号中文印刷体,阅读成功率达71.4%.结果表明助视器的应用对改善老年黄斑变性低视力患者的远、近视力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比较LASIK手术前后角膜厚度的变化 ,以及术前最好矫正视力与术后裸眼视力的比较 ,分析角膜组织的额外损失量及其对术后裸眼视力的影响。方法 :48例 96只眼的角膜厚度在LASIK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进行测量 ,比较术后理论值与实测值的差异 ,分析理论值与实测值的差异所在 ,同时比较术前最好矫正视力与术后裸眼视力有无差异 ,从而判断角膜组织的额外损失量对术后裸眼视力的影响。结果 :术后 3d、 7d的角膜厚度实测值与理论值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术后 1m实测值与理论值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术前最好矫正视力与术后不同时期的裸眼视力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LASIK术中 ,除激光切削的角膜组织外 ,角膜还会有一部分额外损失量 ,微型角膜板层刀的切割作用很可能是引起这部分额外损失量的原因 ,但其对术后裸眼视力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3.
玻璃体切除术前视觉电生理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于玻璃体切除术前行视觉电生理测定,以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因眼外伤、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血管疾患等导致玻璃体出血或混浊的82例患者在玻璃体切除术前行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及视诱发电位(visualevokedpoten-tial,VEP)测定,并与术后两周的视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82例中,玻璃体切除术前ERG测定值正常者6例,轻、中度降低者37例,严重降低或记录不到者39例;在后者中,术后视力无改善或减退者分别为23例及6例,与正常ERG者术后4例进步、2例不变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术前ERG随不同病因有所区别。对术后视力差者的术前ERG及VEP也作了分析。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前行视觉电生理测定有助于对患者术后的视力改变及疗效进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14.
玻璃体混浊患者的激光干涉视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34例明显玻璃体混浊拟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进行激光干涉视力测定,以预测术后视力的恢复程度。其中3例术前激光干涉视力为无红光感,术后视力恢复分别为0.05,0.04和FC;25例术前激光视力为红光感,术后视力恢复为FC至0.5不等;6例能够辨别条纹的玻璃体混浊患者,5例术后恢复视力基本与激光干涉视力相符。认为:玻璃体混浊相对较轻患者能够辨别条纹,术前测定激光干涉视力有一定价值;严重玻璃体混浊患者,激光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干涉条纹,对视力的预测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应予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15.
黄斑部病变的局部视网膜电图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黄斑病变局部视网膜电图(localelectroretinogram,LERG)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ernvisualevokedpotential,PVEP)的变化,评价二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54只眼)正常人进行黄斑部视角5°、10°和15°LERG测定,并对25例(35只眼)黄斑病变患者进行LERG和PVEP的测定。结果黄斑病变患者5°、10°和15°LERG的a、b波振幅均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36.5′、73′及146′PVEP的P1波潜伏期及振幅均值分别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和降低(P<0.01)。在LERG(15°)与PVEP(14.8°×19.0°)刺激野相近的条件下,黄斑病变LERG异常率为62.2%、PVEP的异常率分别为48.5%(146′)、54.5%(73′)及48.5%(36.5′),LERG和PVEP的异常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LERG与PVEP的异常率相接近。由于LERG不受视路功能的影响,故认为此项检查是一种较有效和较直接的黄斑功能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6.
目的研究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患者的颜色视觉运动觉的改变,探讨DR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在PC兼容机上,应用运动觉测试软件,由微机控制,于VGA显示器产生等亮度的颜色光栅条纹和黑白光栅条纹运动,测试早期DR患者及正常对照者颜色视觉运动觉,并与色觉、视网膜电图(ERG)振荡电位(OPs)检查结果作比较。结果在时间和空间频率一致时,正常人可观察到等亮度的颜色光栅比黑白光栅运动慢。在黑白光栅亮度对比度为80%,速度为20.2mm/s及14.3mm/s时,DR患者的蓝/黄运动觉和正常人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在黑白光栅亮度对比度为80%,速度为20.2mm/s时,颜色视觉运动觉的异常率(69.2%)比色觉异常率(43.6%)及ERGOPs异常率(48.9%)要高。结论颜色视觉运动觉检查提供了一种新的DR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因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140例结直肠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表浅切口感染为70%,深部切口感染占16.40%,器官腔隙感染占13.60%。共分离病原菌20株,大肠埃希菌32株,革兰阳性球菌78株。肥胖、合并糖尿病、手术持续时间超过4h、Dukes分期高的患者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伤口感染与患者体质肥胖、糖尿病及Dukes分期有关,是影响结直肠癌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8.
特发性老年性黄斑裂孔的现代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特发性老年性黄斑裂孔是严重危害老年人中心视力的疾病之一,主要发生在60岁年龄段屈光正常的老年妇女中。发病后视网膜神经感觉层不仅在裂孔区缺损,而且在裂孔边缘发生浅层脱离和水肿。目前主要采取玻璃体切割、剥离玻璃体后皮质及黄斑前膜、惰性气体充填或术中合并生物因子应用等显微手术治疗,以保持或提高中心视力。手术并发症包括进行性晶体核硬化、色素上皮损害、血管阻塞、视网膜裂孔、局部视野缺损等。对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治疗不仅要求一定的技术条件,方法的选择还要权衡利弊。现就近几年对该病的治疗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了解婴幼儿患者视网膜电图测试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根据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ERG标准化方案,应用日本光电公司生产的Neuropaek MEB-2200K电生理仪对出生40d至6周岁以下的婴幼儿患者共314例(621只眼)进行测试.结果 将314例(621只眼)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组.各种病变出现不同比例的ERG改变,异常眼中锥杆细胞ERG异常和熄灭型最为多见,其次为视锥细胞ERG降低,杆锥细胞ERG异常也占较高比例,其他类型较少.其中视网膜病变患者以熄灭型ERG为主,其次为锥杆或杆锥细胞ERG异常,眼球震颤婴幼儿主要表现为锥杆ERG异常,其次为视锥细胞ERG下降和杆锥细胞ERG异常.约半数屈光不正患者和弱视婴幼儿ERG正常,异常者中以视锥ERG下降多见.结论 大部分婴幼儿患者的ERG出现异常.因此,继续推广视觉电生理检查的技术和相关知识对于婴幼儿眼病的正确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0.
目的:研究不同分期糖尿病网膜病变多焦视网膜电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VERIS IV视觉诱发反应图像系统测量和分析糖尿病网膜病变Ⅰ-Ⅱ期34只眼和Ⅲ-Ⅳ期30只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改变。结果:在视野约45度的测试范围内6个离心度的环状区和4个象限,Ⅲ-Ⅳ期糖尿病视网莫现变眼与正常对照眼比较,N1波,P1波和N2波的潜伏期显著延长;Ⅲ-Ⅳ期和Ⅰ-Ⅱ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与正常对照眼比较,N1波,P1波和N2波的反应密度绝对值以及N1-P1和P1-N2反应密度峰-峰值显著降低。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过程中多焦视网膜电图反应密度比潜伏期较早出现异常。多焦视网电图可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损害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