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5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玻璃体收缩与视网膜细胞问水肿的相关性。方法色素性兔17只17只眼,激光光凝诱发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后1个月,视网膜血管分布区域作病理观察,对出现视网膜细胞间水肿者,测定其玻璃体内凝胶比重及重力下伸展度的改变,并通过II型胶原蛋白免疫印迹分析其相关的分子学机制。结果RVO后1个月,13只实验眼视网膜出现细胞问水肿,占76.5%;玻璃体出现凝缩、液化,收缩性增强;玻璃体内II型胶原的a单链相互交连成大分子的p和7重链结构,破坏了胶原支架的稳定性。结论视网膜细胞间水肿与玻璃体收缩有相关性,玻璃体胶原的相互交连并导致支架稳定性的破坏是其主要原因。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29-32)  相似文献   
12.
正常人多焦视觉诱发电位的四通道与单通道记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四通道、单通道记录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fVEP)的差异。 方法 使用VERIS多焦视觉电生理仪,分别采用四通道法及单通道跨枕极双极记录法(BOS法)测量35例正常受试者70只眼的mfVEP,将两种记录方法所得结果取反应振幅的均方根(RMS)值,逐一刺激小块进行比较,并分析两种记录方法在每一刺激小块的变异程度。引入两眼间非对称系数(RAC)分析mfVEP两眼间的对称性。 结果 与单通道记录比较,四通道记录可以明显提高mfVEP的信号强度,尤其是上半视野中的一些刺激小块和水平子午线以下的大部分刺激小块,并且可以减小个体之间的变异,增加结果的稳定性。四通道记录的mfVEP双眼间具有对称性。 结论 四通 道法记录mfVEP优于单通道法,有希望在临床推广应用。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156-159)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眼球震颤婴幼儿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测试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根据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ERG标准化方案,应用日本光电公司生产的Neuropack MEB-2200K电生理仪对出生2个月至72个月的眼球震颤婴幼儿共46例(92只眼)进行测试。结果:46例(92只眼)眼球震颤婴幼儿中,除1例(2只眼)在闪烁光刺激时无法记录到ERG闪烁光反应外,其余病例皆可记录到5种类型的ERG。其中视杆细胞ERG、标准混合ERG、振荡电位、单次闪光视锥ERG和30Hz闪烁光反应的异常率分别为65%,86%,61%,77%和62%。若对每1只眼5种类型ERG进行综合评估,有5只眼表现为单纯视杆反应降低、11只眼表现为以视杆反应改变为主的杆锥反应异常、14例表现为单纯视锥反应降低、23只眼表现为以视锥反应改变为主的锥杆反应异常、8只眼表现为单纯混合反应异常、8只眼表现为全部记录不到反应的熄灭型,各有5只眼出现全部ERG的轻度下降、中度下降、重度下降,仅8只眼记录到正常ERG。结论:眼球震颤婴幼儿的ERG异常率达91%,表明视网膜的异常在眼球震颤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手术前后的中心视野改变情况.方法 对2005~2006年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接受玻璃体手术联合0.25%ICG辅助内界膜剥离治疗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共19例(19只眼),用Octopns101全自动视野计M2程序观察手术前及手术后2个月、6个月、1年时患者中心10度视野平均缺损(MD)及中心4度平均敏感度(MS)的改变情况.结果 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后共有16例裂孔闭合(84.21%).经多元方差分析16例裂孔闭合的病人手术前及术后2月、6月、1年10度中心视野MD及4度中心视野MS四次测量结果之间的改变情况,趋势图显示术后2个月视野较术前差,随时间延长逐渐有所恢复.结论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术后2个月时中心视野较术前变差,随时间延长逐渐接近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5.
顾宝文  吴德正  梁炯基 《眼科》2000,9(1):10-13
为观察青光眼患者三种视锥细胞视觉运动觉的变化,我们分别应用蓝、绿、红条状视标显示于黄、紫及青色背景,同时保持视标与背景间丰亮度对比的方法,以分离三种视锥细胞的视觉运动觉功能。结果显示青光眼三种视锥细胞的;视觉运动觉与正常人相比,明显受损,且蓝和绿视锥细胞受损更严重。从而提示视锥细胞的视觉运动觉,可以早期反映青光眼视神经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较大样本病例的基础上,探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choroidalvasculopathy,PCV)的分类标准,并提出PCV的系统分类法。方法:42例(48只眼)国人PCV患者根据PCV的眼底表现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特征,按息肉状病灶发生的部位、息肉状病灶渗漏程度、有无与息肉状病灶相连的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及眼底出血、渗出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结果:48只PCV患眼按息肉状病灶发生的部位分为黄斑型(30只眼,占62.5%)、血管弓型(6只眼,占12.5%)、视乳头旁型(3只眼,占6.3%)、中周型及结合型(9只眼,占18.8%);按息肉状病灶渗漏程度分为活动性(34只眼,占73.8%)与非活动性(14只眼,占29.2%);按有无与息肉状病灶相连的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分为典型(36只眼,75.0%)与非典型(12只眼,25.0%);按眼底出血、渗出的严重程度分为渗出型(13只眼,占27.1%)与出血型(35只眼,占72.9%)。其中按息肉状病灶发生的部位和按有无与息肉状病灶相连的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进行分类为本研究首次提出。结论:PCV的上述分类有助于PCV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m,mfERG)对正常对照眼和特发性视网膜前膜眼进行检测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用VERISScience4.0视诱发反应图像系统对17例(20只眼)正常对照者和15例(19只眼)特发性视网膜前膜患者进行检测。结果:特发性视网膜前膜患者皆出现程度不同多焦视网膜电图异常,与正常对照组的比较显示视网膜前膜组1~6环的P1波反应密度值和1~6环的N1波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视力与第一环振幅无相关但与第一环的潜伏期存在相关。结论:多焦视网膜电图可用于对特发性视网膜前膜患者进行视功能评估。  相似文献   
18.
本文观察了15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病人的暗适应ERG、明视ERG和振荡电位,振幅降低的分别有5眼、3眼和14眼,峰时间延迟的分别有12眼,12眼和13眼。缺血型病人视功能损害较重。结果表明振荡电位和ERG的峰时间对本病的视功能判断较为敏感。对单眼患病的病人,用双眼差值判断视网膜功能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和中央静脉阻塞患眼振荡电位的频域和时域参数及其临床应用。方法:测定了BRVO9例9只眼,CRVO9例9只眼和40只正常眼的OPS,并经快速富里叶变换昨到OPS的频谱。对BRVO、CRV患眼和正常眼的OPS频域和时域各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眼比较BRVO患眼的OPS在110-250HZ频率范围内主频率显著下降;平均频谱的幅度、总功率、最大振幅和最大功率无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20.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黄斑牵引综合征的方法、疗效。方法 :经裂隙灯前置镜、接触镜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或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确诊的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共 16例 (16只眼 ) ,采用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除术切除患眼玻璃体后皮质 ,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牵引。结果 :16例患眼黄斑区牵引全部解除 ,经 3~ 15个月随访无复发 ;所有视力都有提高 ,术中术后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手术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