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输血与手术前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输血作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案被临床医生用于治疗贫血与抢救大出血患者,因此输血安全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患者与家属的关注.无偿献血与成分输血等举措大大减少了由输血引发的输血反应与血液传播性疾病,但由于病毒检测手段的不完善及"窗口期"问题的存在,输血导致的血源性感染还是难以避免.为避免医疗纠纷与防止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了解患者在输血与手术前的感染性标志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背景:特异性的供者骨髓造血干细胞输注促进了嵌合体的形成,可以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然而为达到细胞嵌合进行骨髓移植的预处理毒性大,发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风险较高,人们开始寻找一些毒性更小的方案,其中包括免疫抑制剂联合骨髓输注等,尽管动物实验中已有诱导成功的耐受模型,但临床实用的诱导耐受方法则难以突破.目的:以嵌合体理论为基础,分析肾-骨髓联合移植诱导嵌合体形成与免疫耐受的相关性及安全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1998-01/2005-12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完成.对象:根据ABO/Rh血型相同及HLA配型原则,将同期等待肾移植的96例女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2组,每组48例.联合移植组患者接受尸体肾、骨髓联合移植;同期接受上述同一供者另一肾脏的尿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供者为48例健康男性.方法:供者在取肾的同时,采集骨髓加入细胞冷冻保养液,经细胞程序降温至-198 ℃液氮罐保存.移植后应用大剂量抗人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诱导治疗2周,于肾脏移植后2周实施骨髓细胞回输,输注的单个核细胞数为(0.9~2.5)×10~8/kg.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人性别决定基因SRY.抽血检测CD3,CD4,CD8,CD25,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β等血细胞因子质量浓度.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于不同时间点对受体进行嵌合体、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检测.随访观察两组受者的临床移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移植组嵌合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随访3年,嵌合体阳性受者和嵌合体阴性受者排斥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13%,35%,P < 0.05).联合移植组呈现免疫抑制状态,未见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结论:肾-骨髓联合移植能促进移植后嵌合体的形成,显著降低排斥反应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检测乙肝病毒前S1蛋白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合  吴书笔 《人民军医》2006,49(2):80-81
目的:检测乙肝病毒前S1蛋白,评价其在病毒感染、复制、传染性及对肝细胞损伤等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血清标志(HBV—M),将乙肝病毒感染208例分为5组。即HBsAg(+)组(A组);HBsAg(+)及HBeAg(+)组(B组);HBsAg(+)及HBcAb(+)组(C组);HBsAg(+)、HBeAg(+)及HBcAb(+)组(D组);HBsAg(+)、HBeAb(+)及HBcAh(+)组(E组)。分别对各组进行前S1蛋白、HBV-DNA、丙氨酸转氨酶(ALT)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前S1蛋白总阳性124例(59.6%),各组分别为0例、16例(69.6%)、12例(32.4%)、60例(90.9%)和36例(50.0%);HBV—DNA总阳性120例(57.7%),各组分别为1例(10.0%)、18例(78.3%)、13例(35.1%)、58例(87.8%)和30例(41.7%);ALT总异常82例(39.4%),各组分别为0例、9例(39.1%)、2例(5.4%)、57例(86.4%)和14例(19.4%)。前S1蛋白阳性和HBV—DNA阳性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98;前S1蛋白阳性和ALT异常除D组外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提示,如果前S1蛋白检测阳性,不论HBeAg与ALT检测结果是否正常,都表示存在乙肝病毒复制并具有传染性。结论:乙肝病毒前S1蛋自可作为判断乙肝病毒感染、复制、传染性及对肝细胞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实体瘤20例随访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长期随访并综合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实体瘤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 0例实体瘤患者自体骨髓移植 6例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14例 ,预处理方案为全身照射加大剂量化疗或大剂量化疗 ,动态观察移植后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及移植相关并发症。结果 :2 0例中完全缓解 12例 (60 % ) ,部分缓解 3例 (15 % ) ,总体治疗反应率 75 % ,中位随访时间 16个月 (4~ 3 2个月 ) ,生活质量Karaofsky评分 10 0分 13例 ,80~ 90分 3例 ,80分以下仅 3例。移植相关并发症以感染和消化道毒副作用常见。移植相关死亡 2例 (10 % )。结论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提高恶性实体瘤的缓解率 ,延长无病生存期 ,严重相关并发症少 ,移植后生活质量好  相似文献   
15.
血清中微量元素变化与变应性鼻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中微量元素变化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Zn、Cu、Fe、Ca、Mg、Mn、Sr的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Mn、Sr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1)。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Mn、Sr含量下降可能是变应性鼻炎发生的一个内在因素,Mn、Sr含量检测可作为变应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吴书 《河南中医》2014,(5):845-846
目的:探讨三七通舒胶囊对脑梗死患者早起康复的治疗价值,为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2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三七通舒胶囊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MA、BBS及BI指数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通舒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患者脑组织功能明显改善,神经缺损程度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7.
待肾移植患者白细胞滤过输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白细胞滤过输血对待肾移植患者产生HLA抗体的影响及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率的降低程度。方法 选择 16 6例待肾移植患者进行临床输血观察 ,其中 92例进行白细胞滤过输血 ,74例进行浓缩红细胞输注。结果 白细胞滤过组 ,HLA抗体阳性率 1.1% ,巨细胞病毒感染率 3.2 % ;未滤过组HLA抗体阳性率 9.5 % ,巨细胞病毒感染率 13.5 % ;两者差别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白细胞滤除输血 ,能够有效预防HLA抗体产生 ,减少肾移植术后CMV感染 ,对确实需输血的待肾移植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输血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病 ,许多研究证实 T、B淋巴细胞过度活化导致致病性自身抗体的产生 ,是其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 [1 ] 。应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 ,摧毁病态免疫 ,重建正常的细胞免疫体系 ,阻断致病性自身抗体的分泌 ,可能是治愈 SL E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对SL E 33例 AHSCT前后自身抗体谱进行动态检测 ,探讨 AH-SCT对 SL E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 ,评估 AHSCT对 SL E的治疗效果。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8- 0 8~ 2 0 0 2 - 0 7在我院行 AHSCT的 SL E患者33例 ,女 31例 ,男 2例 ,中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iR-138-5p与转录因子4(TCF4)对眼葡萄膜黑色素瘤MuM-2B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miR-138-5p mimic 和 pcDNA-TCF4分别或共转染 MuM-2B细胞,构建小鼠体内移植瘤模型.RT-qPCR检测细胞转染效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138-3p和TCF4靶向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进行非清髓性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诱导免疫耐受、降低排斥反应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根据ABO/Rh血型相同及HLA氨基酸残基配型相容原则,将同期等待肾移植的96例女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接受同一供体的骨髓一肾联合移植;对照组接受上述供体的肾移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CD4+.CD8+、CD19+、CD4+CD25+细胞百分比,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0、TNF-d浓度。结果:移植后随着时间延长,观察组CD3+.CD4+、CD19+细胞百分比及TNF吨浓度持续降低,与对照组相比,60d后CD3+、CD4+.CD19+下降最明显(P〈0.05),之后稳定在一个水平;观察组CD8+降低不明显,但CD4+/CD8+比值明显降低;观察组CD4+CD25+百分比及IL-10浓度持续升高,与对照组相比,CD4+CD25+百分比90d时升高最明显(P〈0.05),IL-10浓度30d时升高最为明显(P〈0.05)。观察组急性排斥发生率为12%,对照组为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体特异性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地诱导肾移植免疫耐受的临床治疗方法,能够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但更深层次的免疫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