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眼科学   150篇
药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寿命不断延长,老年性黄斑变性在欧美及我国均已成为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本文就近年来开展的激光手术,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以及视网膜移植技术等治疗方法进行了综合阐述,这些治疗技术将为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2.
本文检查了一组不同视力的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病人的对比敏感度(CSF),并将其结果与视力进行对照以研究 CSF 改变与视力改变的关系。结果发现在眼底出现 AMD 改变而视力正常的患眼中即可出现 CSF 异常;患眼 CSF 改变的频率范围及程度均与视力条件有一定的关系,且不同空间频率 CSF 改变与视力改变的关系有所不同。本文对上述改变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3.
藏族和汉族的老年黄斑变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50-90岁的藏族和汉族老年人进行了致盲眼病-老年黄斑变性的流行病学调查。藏、汉族的老年黄斑变性患病率分别为15.59%和6.41%。并比较了两民族间老年黄斑变性的患病率差异,及与本病发生可能有关的危险因素,表明对老年黄斑变性的预防和发病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4.
光对视网膜损伤的观察——2.超微结构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只新西兰兔进行了视网膜光损伤的实验。每只兔一眼接受间接眼底镜的光照(视网膜的幅照度为318mw/cm~2)另眼作为对照。照光时间分别为10,30,60分钟。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损伤后的形态学变化及其发展过程。比较了照光后2小时,2、7、14、30天照光眼组和对照组组织学的改变。结果表明,视网膜色素上皮有胞浆结构不均,基底膜皱折变圆不规则。光感受器外段盘膜出现空泡和排列的紊乱.内段线粒体有肿胀。照光时间愈长,损伤的变化就愈明显,而其恢复的过程就愈慢。  相似文献   
165.
已测定38例(76只眼)正常人及20例(40只眼)开角青光眼的模型视诱发电位。前者平均年龄为31.6岁;后者平均年龄为34.8岁。正常人模型视诱发电位的各波潜伏期平均值与标准差分别是:N_1=60.7±7.3ms;P_1=100.9±14.5ms;N_2=139.1±17.6ms,开角青光眼的各波潜伏期平均值与标准羞分别是:N_1=75.5±16.6ms;P_1=130±21.8ms。经统计掌处理,两组的N_1、P_1潜伏期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并且又将开角青光眼的P_1潜伏期值与Friedmann Analyzer MⅡ得分作相关分析:γ=-0.55,(P<0.01),两者之间呈负相关。作者认为,模型视诱发电位的p_1潜伏期指标对角角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6.
本文报告了25例(31只眼)特发性视网膜前膜,年龄18~70岁,平均55.5岁;男性9例,女性16例:19例为单眼患病,6例为双眼患病,视力0.07~1.5。本病早期眼底的表现为黄斑区闪烁样反光增强,微血管和小血管扭曲,以后逐渐发展。我们依据眼底照相和荧光血管造影,从形态上将本病分成三类:1.玻璃纸样黄斑病变;2.假黄斑裂孔;3.黄斑部团块状或条索状膜。并观察到有些病例会较快发展,提出应定期随访。本文对本病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发病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7.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和发展的脉络膜毛细血管、Bruch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和视网膜的变性。AMD是欧美国家65岁以上老年人低视力和盲目的首要原因。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AMD的患病率将不断上升。据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估计,每年约有10万人罹患AMD,因本病新致盲者超过1.6万。Framingham眼科研究所的调查资料表明,在75岁以上的人群中,大约1/3的女性和1/4  相似文献   
168.
老年黄斑变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9.
对正常人黄斑区2.5°、5°、7.5°范围进行了局部视网膜电图(LERG)测定。结果表明,年龄、刺激光范围、频率等因素对LERG振幅、潜伏期有影响。随着年龄增加,LERG潜伏期延长、振幅有下降趋势。局部刺激光范围扩大.LERG振幅增大、潜伏期缩短。LERG振幅还与刺激光频率有关,3Hz和30Hz时可以记录到LERG较大振幅反应.以3Hz时振幅最高。正常人LERG的测定有助于了解黄斑的生理学特点。  相似文献   
170.
视神经炎视诱发电位的追踪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例(11眼)视神经炎患者,追踪观察了发作期和恢复后的视诱发电位(VEP),使用60′,15′方格,1.9次/秒模型翻转刺激,发现视神经炎的急性发作期VEP异常率占100%,其表现形式为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其中60′方格刺激时,VEP波呈平坦型的有3眼,15′方格刺激时,VEP消失的有6眼。视神经炎恢复期,VEP潜伏期和振幅均有改善,但潜伏期要比振幅恢复得慢。1年内VEP恢复正常的占9%,与其他观察指标相比,VEP恢复得最慢。我们认为。急性期部分眼VEP消失与视力有关。恢复期VEP趋于正常的早迟可以反映视神经受损的程度及修复状态。VEP检测视神经病变是一项敏感指标,对于预测,诊断和估计视神经病变的预后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