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1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3篇 |
内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13篇 |
眼科学 | 150篇 |
药学 | 4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4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162.
163.
164.
光对视网膜损伤的观察——2.超微结构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只新西兰兔进行了视网膜光损伤的实验。每只兔一眼接受间接眼底镜的光照(视网膜的幅照度为318mw/cm~2)另眼作为对照。照光时间分别为10,30,60分钟。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损伤后的形态学变化及其发展过程。比较了照光后2小时,2、7、14、30天照光眼组和对照组组织学的改变。结果表明,视网膜色素上皮有胞浆结构不均,基底膜皱折变圆不规则。光感受器外段盘膜出现空泡和排列的紊乱.内段线粒体有肿胀。照光时间愈长,损伤的变化就愈明显,而其恢复的过程就愈慢。 相似文献
165.
已测定38例(76只眼)正常人及20例(40只眼)开角青光眼的模型视诱发电位。前者平均年龄为31.6岁;后者平均年龄为34.8岁。正常人模型视诱发电位的各波潜伏期平均值与标准差分别是:N_1=60.7±7.3ms;P_1=100.9±14.5ms;N_2=139.1±17.6ms,开角青光眼的各波潜伏期平均值与标准羞分别是:N_1=75.5±16.6ms;P_1=130±21.8ms。经统计掌处理,两组的N_1、P_1潜伏期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并且又将开角青光眼的P_1潜伏期值与Friedmann Analyzer MⅡ得分作相关分析:γ=-0.55,(P<0.01),两者之间呈负相关。作者认为,模型视诱发电位的p_1潜伏期指标对角角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6.
167.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和发展的脉络膜毛细血管、Bruch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和视网膜的变性。AMD是欧美国家65岁以上老年人低视力和盲目的首要原因。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AMD的患病率将不断上升。据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估计,每年约有10万人罹患AMD,因本病新致盲者超过1.6万。Framingham眼科研究所的调查资料表明,在75岁以上的人群中,大约1/3的女性和1/4 相似文献
168.
169.
170.
视神经炎视诱发电位的追踪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例(11眼)视神经炎患者,追踪观察了发作期和恢复后的视诱发电位(VEP),使用60′,15′方格,1.9次/秒模型翻转刺激,发现视神经炎的急性发作期VEP异常率占100%,其表现形式为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其中60′方格刺激时,VEP波呈平坦型的有3眼,15′方格刺激时,VEP消失的有6眼。视神经炎恢复期,VEP潜伏期和振幅均有改善,但潜伏期要比振幅恢复得慢。1年内VEP恢复正常的占9%,与其他观察指标相比,VEP恢复得最慢。我们认为。急性期部分眼VEP消失与视力有关。恢复期VEP趋于正常的早迟可以反映视神经受损的程度及修复状态。VEP检测视神经病变是一项敏感指标,对于预测,诊断和估计视神经病变的预后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