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眼科学   150篇
药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01.
本文总结76例151只眼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暗视视网膜电图的特性,全部病例都呈现异常的病理改变,其中84.8%为熄灭型,15.2%为降低型,证实熄灭型为本病主要电生理特征。比较暗视视网膜电图改变与暗适应、视野及色觉变化的关系,发现51.4%的熄灭型眼伴有重度暗适应功能降低,视野缩窄呈管型,部分患者还有色觉障碍,显示不同程度蓝色盲或全色盲,这类病人的预后极差。并观察到某些病人虽其暗适应功能轻度降低,视野呈周边环状缺损,色觉正常,但其暗视视网膜电图为熄灭型,提示此项检查对该病早期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02.
老年黄斑变性与遗传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黄斑变性(ARMD)是否存在遗传因素。方法分析一个7姊妹兄弟的家族中,4位成员的老年黄斑变性患病情况。结果在被检查的6位60岁以上的姊弟中,3位男性均患ARMD,且其中2姊弟为湿性型,其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mtDNA)均呈突变。虽然这些成员长期生活在不同国家和环境,却有类似的临床或实验室改变。结论从本家族ARMD发病情况看,ARMD发病机制上可能存在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实验性暗区对多焦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 应用VERIS Science 4.0视觉诱发反应图像系统对10例(20只眼)正常人进行mf-VEP检测,每例受试者在同一测试时间共进行6次测试,左右眼各3次.右眼分别进行全视野测试和遮盖上半视野、遮盖下半视野测试;左眼分别进行全视野测试和遮盖中央3环视野、遮盖鼻下1/4视野测试.通过VERIS软件分析mf-VEP的二阶一次反应,并对不同视野区域遮盖前后的mf-VEP分区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受斌者mf-VEP在遮盖的视野区域出现振幅反应密度或振幅总和反应明显降低,潜伏期延长不明显,部分波形呈平坦型;在未遮盖的大部分视野区域振幅反应密度无变化,仅局部区域下降,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f-VEP可发现实验性暗区的影响,其改变与视野具有对应一致性,可以用于临床检测,但在分析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划分不同的区域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分折多导VEPs对青光眼半侧视野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记录115名不同程度的视野损害青光眼患者的全野、半野多导VEPs,分析全野刺激下Oz位,半野刺激下T5/6位P1波的峰潜时延迟出现百分率,分析各位点的波形对青光眼视野损害的诊断率.结果全野、半野刺激下的多导VEPs及其不同位点的综合波形分析能提高多导VEPs对青光眼视野损害的诊断价值.结论全野、半野刺激下的多导VEPs能提高VEP对青光眼半侧视野损害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5.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多焦视网膜电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多焦视网膜电图(ERG)特性和评价多焦ERG应用价值。方法检测了 12例(24眼)RP患者的多焦 ERG,测试野为26.6°×22.1°,记录 103个部位的反应,同时检测全视野 ERG。结果RP眼在各个环的a波和b波潜伏期、b波振幅密度和振幅之和均较正常值有显著延长和降低(P<0.05或P<0.01)。50%患眼在第1环可记录到潜伏期正常、振幅密度和总和均降低的b波,而75%患眼的全视野ERG呈平坦反应。结论 多焦ERG能更有效地评价RP的黄斑区功能。  相似文献   
106.
多焦视网膜电图评价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功能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 MERG)对视网膜脱离(retina detachment, RD)的视功能客观评价意义。 方法 应用VERIS 4.0视诱发反应图像系统检测21例RD患者的22只患眼和36例正常人的42只眼的MERG。测试野的水平视角为±26.6°,垂直视角为±22.1°,采用Burian-Allen接触镜电极,在8 min(分16段)记录103个视网膜部位的反应。 结果RD眼于4个象限、黄斑区和黄斑外区MERG a波、b波潜伏期及b波振幅密度、振幅之和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脱离区、非脱离区和正常眼的 MERG b波振幅密度分别为(3.44±2.85)、(6.34±3.31)、(21.32±6.48)nV/deg2,三者之间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多焦ERG能客观定量评价RD的黄斑部、后极部的脱离区和非脱离区的视功能。(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244-247)  相似文献   
107.
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治疗前后的视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功能。方法 19例(19只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其中2期3只眼,3期10只眼,4期6只眼。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黄斑裂孔。术前和术后均进行国际标准视力、激光视网膜视力、明视强度反应ERG和Humphrey 30-2程序视野测定。 结果 (1)国际标准视力:术前视力0.01至0.1,术后视力0.04至0.4,术前术后视力改变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p>0.05)。(2)激光视网膜视力:术前激光视网膜视力0.12至0.4,术后激光视网膜视力 从0.2至0.63。术前和术后激光视网膜视力改变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3)ERG明视强度反应曲线:术前和术后b波最大振幅Rmax(μV)和代表曲线斜率的n值的改变差异均无显著性的意义(P>0.05)。术后半饱合光刺激强度K(cd·sec/m2)的对数单位Log值,较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4)Humphrey视野:术后 0~10° 较术前光阈值提高,差异 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15~30°光阈值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P>0.05)。 结论 手术治疗IMH能提高视网膜黄斑部视锥细胞功能。(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213-284)  相似文献   
108.
眼科人工智能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如大数据应用、图像信息分析、机器人时代等,现在又迈上促进生物识别精确化的新台阶,这些实践应用都能更好地保护视器官,使之具备正常视功能,展示出独特的视觉信息特色。眼科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开辟新领域,取得了诸多新成就。  相似文献   
109.
110.
亚非眼科学的新动向-第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12届亚非眼科大会于2000年11月11日至15日在广州举行.来自世界五大洲的学者参加了会议.会上交流形式多样,有特邀演讲、会议发言、论文展示等.另外会议还组织了学术讲座、技术讲座、眼科设备展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