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29篇
肿瘤学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激光、冷冻和放射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作者对13例(15眼、21个瘤体)视网膜母细胞瘤(RB)应用激光、冷冻和放射治疗。其中10例12眼18个瘤体完全退变,既保住眼球,又保存有用视力。并讨论了各种治疗的相对适应证,治疗后肿瘤的退变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48-50)  相似文献   
92.
本文报告了眼眶内神经鞘瘤16例,均经手术切除及病理检查证实,其中男性6例,女性10例。发病年龄4—70岁,平均40岁。病程1月—5年。右眼10例,左眼6例。视力0.1—0.5者4例;>0.5者8例,<0.1者4例。突眼者12例,两眼突出度差值最大23mm,最小2.5mm。病理组织学检查:AntoniA型8例,AntoniB型4例,混合型4例。本文还对眶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以及鉴别诊断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93.
目的 研究顺铂对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为临床治疗人葡萄膜黑色素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特定时间下不同浓度以及特定浓度下不同作用时间的端粒酶抑制剂顺铂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黑色素瘤细胞.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PCR-ELISA)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CR-PAGE)测定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作用72 h,端粒酶活性在顺铂浓度达到0.10mg/L后开始下降,当浓度达到1.00mg/L后其活性下降至(0.173±0.007).当顺铂浓度固定10.00 mg/L,顺铂作用时间达到24 h后开始出现抑制作用,48 h时达到抑制高峰,端粒酶活性下降至(0.276±0.024).随着顺铂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端粒酶活性逐渐下降(P<0.05).PCR-PAGE显示顺铂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端粒酶活性的显色条带越来越少.结论 顺铂可有效降低体外培养的人眼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94.
本文报告三例因 Stevens-Johnson 综合症所致的获得性双行睫,对其治疗应用切除睑缘后唇,合并保存巩膜移植,并就其术后反应和经过进行讨论,术后随访六个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5.
恶性淋巴上皮病变又称未分化癌伴淋巴样间质,最常发生于鼻咽部,其发病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密切相关。发生于泪囊部位的恶性淋巴上皮病变仅见1例报告,该侧首先表现为颈部未分化癌淋巴结转移。笔者曾诊治1例首诊于眼科的原发于泪囊部位的恶性淋巴上皮病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90例123眼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的治疗效果。治疗方法包括保守观察、全身和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局部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和手术治疗等。治疗后平均随访1.4年。结果:用全身和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34例49眼中,上睑退缩完全消失4例6眼,明显改善13例20眼,无效17例23眼;局部肉毒杆菌毒素注射20例26眼中,上睑退缩完全消失8例9眼,明显改善9例11眼,无效3例6眼,持续时间6w至2年,注射后并发上睑下垂4例5眼;提上睑肌延长术11例15眼中,术后上睑退缩完全消失7例10眼,明显改善2例3眼,复发1例1眼,轻度过矫1例1眼;上睑退缩伴患眼下斜视15例15眼,行患眼下直肌后退术,其中术后上睑退缩完全消失14例14眼,明显改善1例1眼;10例18眼未作任何治疗,经平均2年随访观察发现2例4眼上睑退缩完全消失,1例2眼有明显改善。结论: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宜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发病初期或活动期病例用全身和局部糖皮质激素和局部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治疗效果好,静止期或保守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宜行提上睑肌延长术治疗,伴有下斜视的患者行斜视矫正术可同时矫正斜视与上睑退缩。  相似文献   
97.
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在眼内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olorDopplerultrasonography,CDU)对眼内病变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用高频率(7.5mHz)的CDU对82例眼内病变进行检查,在二维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血管血流特征。结果CDU显示21例视网膜脱离至少部分脱离的视网膜血管血流;而22例玻璃体积血和机化膜病例中,21例玻璃体腔内无血流显示,仅在1例糖尿病增殖型视网膜病变中可见细小的血管血流。在18例脉络膜黑色素瘤中的17例和4例脉络膜转移癌中的3例可见肿瘤内呈枝状分布的血管血流,频谱显示为较高阻力的供血血流波形;5例脉络膜血管瘤显示肿瘤内充满或呈弥散星点状的混杂血流,频谱显示为含动脉血流和静脉血流的波形;而在类似的肿瘤病变中,5例脉络膜积血和2例视网膜下出血未见病变区内血流。在3例(4只眼)永存性原始玻璃体增殖症中,玻璃体腔内可见呈条索状由视乳头向晶体后延伸的动脉血管血流。结论CDU对眼内病变(视网膜脱离与玻璃体积血或机化膜、恶性脉络膜黑色素瘤或转移癌与良性脉络膜血管瘤、永存性原始玻璃体增殖症等)的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
视网膜母细胞瘤3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和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b)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对1996~2005年收治的317例(362眼)Rb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Rb患儿初诊症状最常见的是白瞳症,占81.39%,初诊年龄平均为30.18个月,主诉时间平均为117.86d,眼内Rb肿瘤厚度平均为10.71mm.有家族史者占总体的1.89%;单眼为0.37%,双眼为10.42%.Rb分期:眼内期占总体的55.33%,青光眼期为10.00%,眼外期为32.67%,远处播散期为1.00%,自发萎缩者为1.33%.治疗包括传统治疗方法 和保守治疗方法 ,放弃治疗者占总体的9.39%,保守治疗者占治疗患儿的12.50%,眼球摘除者占治疗患儿的91.46%.结论 Rb患儿就诊较晚且病情严重,眼内Rb肿瘤体积较大,眼外期患儿所占比例较大.目前Rb保守治疗率较低,眼球摘除率较高.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大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进一步提高其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1995年10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35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其中大于5岁者共19例,对其病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大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症状、体征不典型,只有31.58%患者表现为“白瞳”,而47.37%以视力障碍就诊。52.63%有玻璃体内颗粒状及雪球状混浊,47.37%有眼压升高,部分表现为前房积血、假性前房积脓、虹膜红变等。肿瘤多位于视网膜周边部。误诊率高达31.58%。18例患者经手术治疗,部分术后辅以化疗,1例行保守治疗。15例患者健在,无复发及转移,1例死亡,3例失访。结论视网膜母细胞瘤5岁以上少见,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掌握其病情特点,结合超声和CT检查,有利于正确诊治。  相似文献   
100.
背景和目的:颅眶区解剖复杂,有许多孔隙、开口与颅内、眶内相通。由于肿瘤邻近重要的颅神经和血管,手术切除和重建颅底往往困难。本文探讨经颅入路切除颅眶沟通性肿瘤和球后眶内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颅入路手术切除的颅眶沟通性肿瘤和球后眶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经额经眶上缘入路和经眶上一翼点入路进行。结果:全切除肿瘤14例,次全切除2例。手术后患眼失明1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无手术死亡,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经颅入路切除颅眶沟通性肿瘤和球后眶内肿瘤时,根据肿瘤所在眶内的位置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前提,合理的手术方式和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提高全切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