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29篇
肿瘤学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 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相关基因与葡萄膜黑色素瘤病理分型及浸润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定量检测96例葡萄膜黑色素瘤 标本中cyclinD1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Bcl-2在所有葡萄膜黑色素瘤中均有较高表达,与病理学分型及巩膜外浸润无关;cyclinD1的表达依梭型 、混合型、上皮型逐渐增高,与肿瘤的浸润能力呈正相关。结论bcl-2的表达对于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的存活具有重要作用,cyclinD1可作为其恶性程度的评估指标。(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44-46)  相似文献   
42.
眼眶炎性假瘤所致的眶尖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眼眶炎性假瘤所致的眶尖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等。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1 978年 1月到 1 998年 1 2月眼眶炎性假瘤病例 1 94例 ,其中 9例有典型的眶尖综合征表现 :患眼向各个方向运动受限或眼球固定 ,上睑下垂 ,调节麻痹 ,瞳孔散大 ,下睑皮肤麻木和视力下降或丧失等。治疗方法包括全身口服皮质激素、局部放射治疗、手术切除和上述方法联合治疗等。结果  9例病人中 ,6例有眼球突出 ,5例有眼眶疼痛与结膜或眼睑充血。 5例经全身激素治疗后 ,4例视力有提高 ;3例上睑下垂基本消失 ,2例睑裂部分开大 ;5例病人眼球运动均恢复正常。 4例经开眶手术活检后用全身激素治疗 ,1例视力恢复正常 ,上睑下垂消失 ,眼球运动恢复正常 ;3例病情无好转。结论 眼眶炎性假瘤是眶尖综合征的常见原因之一 ,约一半病人没有眼部疼痛与充血 ,全身激素治疗效果好 ,其与眼眶恶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3.
患者女  32岁 因左眼视力下降及视物变形、变小 1年。在外院曾用激素、维生素治疗无明显好转 ,于 1998年 3月来我院就诊。患者无眼外伤、传染病、慢性病史。右眼视力 1.5 ,左眼视力 0 .3。右眼前段及眼底检查无异常。左眼前段无异常 ,眼底视乳头大小、颜色正常 ,边界清 ,视乳头颞侧、上下方脉络膜呈黄白色反光 ,略隆起 ,边缘不整齐 ,下方周边部有较密集棕褐色色素堆积。黄斑区周围见片状出血灶 (加页图 1)。应用百胜 AU4多普勒彩色血流图诊断仪 (探头频率10 MHz)对双眼进行扫查 :右眼超声图像显示正常。左眼视乳头颞侧球壁见一弧形稍隆…  相似文献   
44.
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眼眶特发性假瘤通常首选全身激素治疗,本文指在探讨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中心1980年1月至1994年1月住院病人中用手术治疗的52例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至20年,平均2.9年。结果 29例完全治愈,2例部分有效,21例复发。21例复发病人中,2例经再次手术,5例经再手术加用全身激素,5例加用激素和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药,5例加用激素和低剂量放射治疗(20GY,分2个疗程)后最终治愈。  相似文献   
45.
足叶乙甙眼局部化疗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避免大剂量、多周期全身化疗治疗RB所带来的严重副作用,应用眼结膜下注射足叶乙甙治疗RB裸鼠,评价该药物眼局部用药对RB的疗效及对眼局部毒副作用。方法 20只RB裸鼠分4组(G1~G4),每组5只,全身用药组(G1)腹腔内注药足叶乙甙150ug及环孢霉索A(CSA)1.0mg。G2~G4组结膜下注射不同剂量的足叶乙甙,浓度分别为50、75、150ug,每周2次。共3周。每天裂隙灯观察前房肿瘤情况并作照相。第6周取眼球作病理切片和图像处理。结果 1.G1:前房RB肿瘤未见控制。病理检查RB细胞广泛侵犯前房、晶体前后部位。G2前房肿瘤继续增大,与G1相比无差异。G3前房肿瘤生长延缓。瘤体控制率为20%。G4前房肿瘤生长明显控制。肿瘤控制率为40%,肿瘤治愈率为20%。病理检查肿瘤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全身用药组。2.眼局部注射部位结膜及巩膜大体和病理检查未见异常。3.图像分析G1~G4组肿瘤面积(mm^2)分别为:0.659、0.634、0.515、0.235,肿瘤抑瘤率分别为7.18%、10.70%、27.43%、66.90%。统计学分析显示,G2、G3肿瘤面积大小和抑瘤率与G1之间无显著性差异。G4肿瘤面积及抑瘤率与G1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1.结膜下局部注射足叶乙甙对眼内RB肿瘤有明显疗效。治疗效果与药物剂量呈相关关系。2.结膜下注射足叶乙甙(150ug)对控制和杀灭RB肿瘤细胞比全身化疗用药方法更有效。眼局部化疗用药剂量较全身用药量明显降低。该方法对眼结膜、巩膜组织无明显刺激作用,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化疗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46.
超声多普勒是探测运动的脏器(主要是血流)反射回的超声频率的变化和测量血流速度的一种方法。它在眼科中的应用始于八十年代初期。近几年来,双功能和彩色超声多普勒的发展,已成为无损估测颈动脉分支疾病的常规方法,对眼缺血性和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眼和眼眶的检查,不仅可显示眼眶血管的解剖部位,而且可对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睫状后动脉血流速度进行测定,为研究眼和眼眶血流动力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7.
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的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多年来最常用的方法是眼球摘除,单眼患儿摘除患眼,双眼患儿摘除较严重的一眼。随着保守疗法的巧妙发挥,现在患眼常可挽救,且保留有用视力。为强调这种趋势,根据治疗324例的经验,介绍现行的方法,概述治疗的指征,指出有关眼球摘除、光凝、冷冻和放射疗法对治疗本病所起作用的许多错误观念,简述一些与视网膜母细胞瘤遗传学有关的最新发现,认为这些研究途径可改进对该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8.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两种植入法临床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比较用巩膜包裹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义眼台和不用巩膜包裹的带线HA义眼台在眼球摘除术后眼眶内植入的部效。方法:共眶内植入HA义眼台232例,其中用同种异体巩膜包裹HA义眼台48例,自体巩膜包裹义眼台8例,带线义眼台176例,随访5月 ̄4年。结果:共29例(占12.5%)发生与义眼台有关的并发症、主要是义眼台暴露(25例),其他为义眼台暴露后合并眶内感染(2例),球结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析各类角膜肿瘤的发病比率、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39例角膜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角膜肿瘤中,男性31例(31只眼),女性8例(8只眼)。右眼24例,左眼15例。年龄3岁~88岁(平均45.7岁)。以鳞状细胞癌最常见,占46.15%,其次为色素痣(30.77%)和乳头状瘤(7.69%),而恶性黑色素瘤、瘤样增生、内翻性乳头状瘤、继发性黑病变、淀粉样变性、和炎性假瘤(各占2.56%)等较少见。角膜肿瘤多发于单眼,以角膜缘为好发部位。结论角膜肿瘤以鳞状细胞癌和色素痣多见,应尽早手术切除明确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50.
王莉菲  吴中耀 《眼科新进展》2007,27(10):735-737,741
目的 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患者眼眶前脂肪细胞分化前后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进一步验证脂肪细胞分化在TAO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培养TAO患者(14例)眼眶前脂肪细胞,并诱导其向脂肪细胞分化,采用RT-PCR法检测分化前后脂肪细胞分化转录因子前脂肪细胞因子-1(Pref-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脂肪细胞分泌因子瘦素(Leptin)、脂联素(Adiponectin)以及共同抗原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5个基因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 RT-PCR法测的TAO眼眶前脂肪细胞分化后各基因mRNA表达的相对灰度值为Leptin 0.82±0.09、Adiponetic 0.79±0.05、PPARγ 0.62 4±0.05、TSHR 0.86±0.08、Pref-10.70±0.04,其中前4个基因表达明显较分化前增强(P<0.05),Pref-1则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TAO患者眼眶前脂肪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向成熟脂肪细胞转化,并伴随着相关基因的改变,在TAO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