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29篇
肿瘤学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 研究两种端粒酶抑制剂干扰素α 2b(IFN-α 2b)和顺铂(CDDP)对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为临床化疗人葡萄膜黑色素瘤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用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的IFN-α2b和CDDP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倒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并用MTT法检测干扰剂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随着IFN-α 2b和CDDP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出现生长抑制的形态学变化,电子显微镜显示细胞出现凋亡;作用72 h,IFN-α 2b和CDDP浓度分别大于500IU/ml及1.00mg/L时细胞出现抑制状态,并在浓度分别达到5000IU/ml及10.00 mg/L时其细胞抑制率(66.1±4.7)%及(74.0±3.3)%开始与对照组出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FN-α 2b(5000 IU/ml)和CDDP(10.00 mg/L)浓度同定,作用时间达到48 h后细胞出现抑制状态,72 h后抑制率(67.9±8.1)%及(76.5±1.6)%开始与对照组出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随着两者浓度升高及作用时间增长,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受到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P<0.01).结论 端粒酶抑制剂IFN-α2b和CDDP可有效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且随着两者浓度升高及作用时间延长抑制作用加强,可造成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2.
44例结膜乳头状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分析和探讨眼结膜乳头状瘤的发病年龄、临床和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44例47眼结膜乳头状瘤住院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 44例(47只眼)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结膜乳头状瘤,年龄2~72岁,平均18岁,其中2~10岁29例占65.9%。术后患者随访时间1~6年,平均随访时间3.5年,无一例失访。36例一次手术成功,无复发。复发病例共8例,其中5例复发1次,两例复发2次,一例复发3次。结论 眼结膜乳头状瘤易复发。肿物切除联合冷冻或电灼是治疗眼结膜乳头状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3.
甲状腺相关眼病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2001年间收治的62例TAO性视神经病变患 者120只眼的临床资料。 结果 TAO性视神经病变占同期TAO住院患者的18.3%,男性多于女性。TAO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生与眶压增高、眼肌病变及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糖尿病、心脏病等全身性疾病有关(P均<0.0000),而与眼球突出度、眼压和TAO病程无关(P均>0.05)。62例患者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视力提高者占29.0%;冲击治疗时视力有提高,但停药后又下降者占24.2%;冲击治疗后视力无改善者占46.8%。63只眼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基础上进行开眶减压手术,93.7%的患眼视力明显提高。结论 TA O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生与眶压增高、眼肌病变及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糖尿病、心脏病等全 身性疾病有关;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和开眶减压手术是治疗TAO性视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142-144)  相似文献   
134.
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眼眶前脂肪细胞的培养及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TAO)眼眶组织中是否存在前脂肪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探讨脂肪细胞在TAO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用TAO患者眼眶中的脂肪颗粒,共8例(8只眼),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前脂肪细胞因子-1的表达,初步验证前脂肪细胞的存在;诱导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内脂滴形成情况;RT-PCR检测分化过程中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改变。【结果】原代培养细胞为梭形,增殖旺盛;免疫组化显示前脂肪细胞因子-1表达阳性;细胞可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并伴有PPARγ基因表达的增强。【结论】TAO患者眼眶组织中存在着功能活跃的前脂肪细胞;进一步验证了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加在TAO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5.
带预置缝线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眼眶内植入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 1996年 2月开始应用带预置缝线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义眼座直接植入眶内的方法对需Ⅰ、Ⅱ期眶内义眼座植入的 176例患者进行治疗 ,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1)对象 :取本院 1996年 2月至 1998年7月间在本院行带预置缝线HA义眼座眶内植入的患者 176例 (176只眼 ) ,男性 116例 ,女性 6 0例 ;年龄 2个月至 6 7岁。其中眼球摘除术后Ⅰ期眶内义眼座植入术 12 0例 ,Ⅱ期 5 6例。随访时间 5~ 30个月 ,平均 9 6个月。 (2 )带预置缝线HA义眼座的制备 :采用本中心生产的珊瑚型义眼座 145例 ,…  相似文献   
136.
目的 检测端粒酶在人眼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葡萄膜黑色素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选取16例因患葡萄膜黑色素瘤而行眼球摘除术的患者,取其葡萄膜黑色素瘤组织,采用PCR-ELISA及PCR-PAGE检测其端粒酶的含量及表达.结果 16例患者中15例的端粒酶检测呈阳性表达,占93.8%.PCR-ELISA结果显示其活性绝大多数呈中度、高度表达,仅1例△A值<0.15.电泳结果显示为多少不等的梯形条带,其中15例显示为4条以上.结论 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端粒酶活性明显增高,可能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抑制端粒酶活性有可能成为葡萄膜黑色素瘤的新型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对体外培养的人眼眶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促甲状腺素受体(TSHr)表达的影响. 方法:对8例人眼眶脂肪细胞进行分化培养,在培养基质中分别加入IL-2、IL-4、IL-6、IL-10和干扰素-γ(IFN-γ)等细胞因子,12 d收集细胞,通过 RT-PCR观察TRHr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TSH刺激后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的含量;油红染色提取法检测细胞内脂肪含量.结果:IL-6、IL-4、IL-10、IL-2等细胞因子处理组的目的条带均强于未处理组(均P<0.01),而IFN-γ组明显弱于其他细胞因子处理组(P<0.01),与未处理组无明显差别(P>0.05).经细胞因子处理后的培养的人眼眶脂肪细胞对TSH刺激2 h后cAMP的产量以IL-6组为最高,是未给予细胞因子处理组(对照组)的2倍多(P=0.000), IL-4和IL-10,处理组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0.045,P=0.034),IFN-γ处理组对TSH刺激后cAMP的产量则明显低于无细胞因子组(P=0.000),而IL-2处理组则与无细胞因子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结论:IL-6、IL-4、IL-10等细胞因子可促进人眼眶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TSHr的表达和增加细胞内的脂肪含量,IFN-γ可抑制人眼眶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TSHr的表达和降低细胞内的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观察单眼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者患眼肿瘤组织不同眼组织病理侵犯对生存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77例单眼RB行I期眼球摘除手术的患者随访观察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1周~8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9个月。采用复诊、电话问询及信访方式,随访了解患者的生存情况。应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视神经侵犯、脉络膜侵犯、脉络膜侵犯有无合并视神经侵犯以及眼前节受侵犯等眼肿瘤组织不同眼组织病理侵犯与患者生存率的相互关系。结果 2年后生存率保持在88.31%。视神经切面断端侵犯组生存率为16.67%,与其他不同程度视神经侵犯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1,18.42,18.42,14.39;P值均=0.000 0);大部分脉络膜侵犯合并巩膜内、外侵犯组生存率为60.00%,与无脉络膜侵犯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P=0.005 5);大部分脉络膜侵犯合并不同程度视神经侵犯组生存率为75.00%,与无脉络膜侵犯的视神经侵犯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39 3);巩膜及巩膜外侵犯合并视神经侵犯组生存率为60.00%,与无脉络膜侵犯的视神经侵犯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9,P=0.005 9);眼前节受侵犯组与眼前节未受侵犯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823 5)。结论 视神经切面断端侵犯是预后最差的病理因素,死亡风险最大;大部分脉络膜侵犯合并不同程度视神经侵犯者和巩膜侵犯者的预后相对较差;眼前节侵犯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9.
眼眶骨内海绵状血管瘤五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眼眶内良性肿瘤,占眼眶肿瘤的14.5%。但眼眶骨内海绵状血管瘤十分罕见,迄今为止,国外文献仅见少数个例报道。国内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40.
王莉菲  吴中耀 《眼科新进展》2007,27(8):573-575,580
目的 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 TAO)患者眼眶脂肪组织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 选用TAO患者(20例)及正常对照(17例)眼眶脂肪组织,采用RT-PCR法对脂肪细胞分化转录因子前脂肪细胞因子-1(Pref-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脂肪细胞分泌因子瘦素、脂联素以及共同抗原TSHR等5个基因进行检测.比较TAO及正常人眶脂肪组织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 RT-PCR法测得的TAO患者眼眶脂肪组织中各基因mRNA表达的相对灰度值为:瘦素1.23±0.03、脂联素1.16±0.08、PPARγ 1.03±0.06、 TSHR 0.96±0.04、 Pref-1 0.48±0.07,其中瘦素、脂联素、PPARγ、TSHR mRNA表达明显较正常对照组增强,而Pref-1表达则减弱(P《0.05).结论 TAO患者眼眶脂肪组织中存在着异常的基因表达,在TAO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