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6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口腔科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16篇 |
内科学 | 17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45篇 |
预防医学 | 10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8篇 |
中国医学 | 18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81.
目的 探讨microRNA-223在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lipopolysaccharides, P.g-LPS)诱导牙龈成纤维细胞(gingival fibroblasts,GFs)炎症过程中对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 方法 采用慢病毒转染、干扰GFs中的microRNA-223的表达,在最适P.g-LPS刺激浓度(800 μg/L)分别刺激过表达、抑制以及正常表达microRNA-223的GFs,采用实时聚合酶联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TNF-α、IL-1β、IL-6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其蛋白水平的变化。 结果 LPS刺激GFs产生炎症反应时,细胞内microRNA-223以及相关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上调。当细胞内microRNA-223上调时,促炎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也会上调(P<0.001);当细胞内microRNA-223下调时,促炎因子TNF-α、IL-1β的蛋白水平会显著下降(P<0.001)。 结论 当GFs受P.gingivalis-LPS刺激发生炎症时,microRNA-223的表达量增多,上调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进一步加重组织细胞的炎症。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RIN-m 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探讨Ang Ⅱ损伤β细胞功能的机制.方法 RIN-m细胞以不同浓度AngⅡ(0.1、1、10、100 nmol/L)干预24 h后,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基础(3.3 mmol/L)和葡萄糖(16.7 mmol/L)刺激下RIN-m细胞胰岛素分泌量;RT-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解耦联蛋白2(UCP2)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检测细胞内ATP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Ca~(2+)浓度.结果 (1)在低糖刺激下,各Ang Ⅱ处理组RIN-m细胞胰岛素分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44,P:0.634);在高糖刺激下,除0.1 nmol/L Ang Ⅱ组外,其余各组胰岛素分泌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F=118.528,P=0.000).(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各AngⅡ处理组的UCP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F=1 370,P=0.000;F=675.175,P=0.000).(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除0.1 nmol/L Ang Ⅱ组外,其余各组的RIN-m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内ATP含量和Ca~(2+)浓度显著减少(F=4.035,P=0.008;F=3.353,P=0.013;F=5.867,P=0.001).结论 AngⅡ损伤胰岛β细胞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功能,其机制可能是AngⅡ上调β细胞UCP2表达,进而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减少细胞内ATP含量及Ca~(2+)浓度,最终损伤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83.
84.
猪链球菌病属国家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在(Streptococcus suis, SS)的35个血清型中猪链球菌2型(SS2)对养猪业的危害最大,不仅可导致猪败血症、脑膜炎、心内膜炎、关节炎、肺炎、猝死症,还可导致从业人员感染出现中毒性休综合征、脑膜炎及败血症等严重疾患,给养猪业、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都带来了很大危害.国内外对SS2的研究非常重视,猪链球菌的毒力相关因子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重在论述猪链球菌的致病机理.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分析班布特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疗效及对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确诊为AECOPD的病人共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9)和观察组(n=59)。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班布特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气指标和血清CRP、TNF-α、IL-8、ET-1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53%,明显高于对照组(7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病人血气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CRP、TNF-α、IL-8、ET-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2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班布特罗联合莫西沙星对于AECOPD病人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肺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86.
87.
探讨七叶皂苷钠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运用MTT法检测七叶皂苷钠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DAPI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细胞核变化;采用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PARP,cleaved caspase-8,pro-caspase-3)和细胞存活相关信号分子(AKT,ERK)及其共同上游激酶SRC的磷酸化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不同浓度七叶皂苷钠作用于乳腺癌MCF-7细胞后,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MCF-7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细胞核改变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ARP切割增加,cleaved caspase-8表达增加,pro-caspase-3表达减少进一步验证了七叶皂苷钠的凋亡诱导作用;七叶皂苷钠显著抑制细胞存活相关信号分子(AKT,ERK)的磷酸化,其共同上游激酶SRC的活化亦显著下降。结果表明,七叶皂苷钠通过抑制SRC的活化,阻断信号向下游信号分子AKT,ERK的传递,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分析患者口腔全微生物种类,对猖獗龋患者提出细菌学预防与治疗手段。方法抽血查免疫全套和血常规,获取全
菌斑(A)、龋损(Q)、唾液(T)、黏膜(N)样本经原代涂片镜检,并传代分离培养后采用形态学、梅里埃鉴定仪、16S rDNA序列进化
分析鉴定微生物种类;进一步采用Q-PCR分析变异链球菌的含量,DGGE分析微生物组成和结构。结果血液免疫全套基本正
常,但IgE、中性分叶核细胞增高。原代样本涂片发现唾液中有大量极长链的细菌,经培养发现唾液中总菌含量最高,龋损样本
中溶血菌含量最高,变异链球菌在全菌斑中最多。梅里埃和测序鉴定出33株细菌,全菌斑中分离出多种链球菌和韦德纤毛菌、
龋损菌斑中多次分离到变异链球菌、具核梭杆菌和苏黎世链球菌,唾液样本中分离出多种乳杆菌。qPCR发现变异链球菌含量
明显增高;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显示该患者细菌多样性明显降低,但丰度明显增强;条带切胶测序检出多种纤毛菌。结
论患者免疫功能基本正常,血液检测呈现感染血象,病因疑与细菌感染有关。可能由于唾液减少导致变异链球菌、多种纤毛菌
等致病微生物过度繁殖、细菌多样性减少而引起生态失衡。 相似文献
89.
目的 分析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Fimbrilline(fimA)基因分型的差异.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高原人群(海拔3700m,高原组)和平原人群(海拔400 m,平原组)各8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16S rRNA PCR法分别检测高原和平原组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P.gingivalis,应用fimA基因引物特异性的PCR方法对P.gingivalis阳性样本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高原组检测出P.gingivalis 77例,平原组检测出70例,高原组检出率高于平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组牙周炎P.gingivalis各fimA基因型总检出率:Ⅰ型27例(35.1%),Ⅰb型24例(31.2%),Ⅱ型66例(85.7%),Ⅲ型10例(13.0%),Ⅳ型16例(20.8%),V型未检出,其中,ⅡfimA型的检出率最高,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原组样本中,Ⅰ型13例(18.6%),Ⅰb型21例(30.0%),Ⅱ型39例(55.7%),Ⅲ型8例(11.4%),Ⅳ型19例(27.1%),V型未检出,其中,ⅡfimA型的检出率最高,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平原组ⅡfimA型基因的检出率比较,高原组的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 高原组龈下菌斑中P.gingivalis的fimA基因型以Ⅱ型为主,且检出率高于平原组,但同时存在多态性,可能与高原地区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