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干地黄对胃粘膜的快速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干地黄对胃粘膜的快速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对干地黄抗无水乙醇性胃粘膜损伤作用的时间-效应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①分别提前120、30、15和1min胃饲干地黄煎剂6g/kg,均显著抑制大鼠胃粘膜损伤,抑制率依次为57.1%、89.3%、95.9%和76.4%;②提前1min胃饲干地黄提取物A6g/kg,对胃粘膜损伤的抑制率为74.7%;③分别用100、400和800g/L的辣椒煎剂预处理大鼠,提取物A的胃粘膜保护作用随着辣椒煎剂浓度的增大明显减弱直至消失。结论干地黄对胃粘膜有快速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胃粘膜内辣椒辣素敏感神经元的传入冲动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极低频弱电磁场短期及长期照射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用Helmholtz线圈产生50Hz,强度连续可调的均匀弱电磁场(0.1、1.2、1.6 mT),分别对青龄(2~3月)及大龄(18个月)SD大鼠照射10d~8个月,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电磁场照射后大鼠逃避潜伏期和穿环系数以反应定位航行和空间探索行为功能的变化。结果 青龄大鼠照射10d,0.1、1.2、1.6 mT组的逃避潜伏期缩短,穿环系数增大,1.2、1.6 mT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1.6 mT组停止照射30d后逃避潜伏期和穿环系数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1.2 mT组连续照射90d,潜伏期延长,穿环系数减少,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大龄大鼠0.1 mT组照射10d,潜伏期变化不显著;照射4个月后潜伏期延长,照射8个月后潜伏期延长更显著。结论 50Hz弱电磁场对青龄大鼠短期电磁场照射可以暂时促进学习记忆,但长期照射则抑制学习记忆;对大龄大鼠长期弱照射明显抑制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早产近视小鼠视网膜的凋亡情况以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早产近视的发病机理.方法 选取实验用新生C57BL/6J小鼠共60只,随机分成3组(P6开睑组、P10开睑组和自然开睑组),每组各20只.P6开睑组和P10开睑组分别于新生6d龄和10 d龄处理右眼,使其睁眼接受提前光照,左眼为自身对照不作处理,自然开睑组小鼠眼睑待P14时自然睁开.所有小鼠于P15检影验光获得双眼屈光度数,采用电子数显千分尺测量眼轴长度,TUNEL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细胞的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blot检测小鼠视网膜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P6开睑组小鼠形成了(-7.55±0.15)D的相对近视,P10开睑组小鼠形成了(-5.25±0.10)D的相对近视,自然开睑组小鼠未形成相对近视,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6开睑组右眼眼轴长度(2.49±0.08) mm及P10开睑组小鼠右眼眼轴长度(2.51±0.03)mm均明显短于自然开睑组右眼眼轴长度(2.58±0.04)mm,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aspase-3阳性细胞主要表达于P6开睑组和P10开睑组小鼠视网膜内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TUNEL结果显示,P6开睑组和P10开睑组小鼠视网膜视神经节细胞层可见棕黄色凋亡细胞.Western-blot结果显示caspase-3蛋白P6开睑组(灰度值52.70%)和P10开睑组(灰度值35.76%)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量上调.结论 提前光照刺激可诱导小鼠形成相对近视,接受光照的时间越早,小鼠形成的相对近视度数越高;提前光照刺激小鼠近视形成过程中,神经节细胞和内核层细胞发生凋亡,caspase-3蛋白参与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家系发病者眼外肌及眼运动神经病变的特征及是否呈进行性发展,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对收集的2个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家系共15例(30眼)成人发病者(男5例,女10例,平均年龄35.6岁)进行高分辨率MRI扫描,随机抽取16名(32眼)正常成人(男女各8例,平均年龄34.5岁)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眼外肌及眼运动神经(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影像学特征.2a后对该15例发病者再次进行高分辨率MRI扫描,并与2 a前MRI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 a前发病者5条眼外肌体积(外直肌、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上斜肌)均较正常对照组小(P均<0.05),尤以上直肌明显[2 a前发病者上直肌体积为(103.63±16.32)mm3.而正常对照组则为(316.69±15.61)mm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眼运动神经(动眼神经、外展神经)的颅内段截面积分别为(0.51±0.08)mm2、(0.55±0.07)mm<;2>,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30±0.21)mm2、(1.30±0.13)mm2,两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0.000).2 a后MRI结果显示发病者眼外肌体积和眼运动神经的颅内段截面积[动眼神经及外展神经颅内段截面积分别为(0.49±0.09)mm2、(0.55±0.07)mm2]较2 a前无明显改变(P均>0.05).结论 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的病因为神经源性,由眼运动神经发育缺陷继发眼外肌萎缩所致,成人以后病变呈非进展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及作用;观察局部应用硝基左旋精氨酸甲脂(LNAME)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A组为治疗I组,B组为治疗Ⅱ组,C组为治疗Ⅲ组,D组为对照组和E组为正常组。治疗组(A、B、C组)碱烧伤后分别滴用0.3%,1%,3%的硝基左旋精氨酸甲脂滴眼液,对照组(D组)滴赋形剂,E组滴用30g·L-1的硝基左旋精氨酸甲脂滴眼液。采用裂隙灯照相,免疫组化染色,多媒体彩色图像病理分析系统分别计算8h、1,4,7,14,28d共6个不同时间点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免组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值。并观察局部用药的毒副反应。结果:碱烧伤后大鼠角膜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主要表达于基质层中浸润的炎性细胞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iNOS的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在治疗组B、C组与治疗组A和对照组之间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重复局部给药良好耐受。结论:局部应用LNAME对炎性角膜新生血管有一定的治疗作用;iNOS表达水平与炎性角膜新生血管明显相关;局部应用LNAME无明显毒副作用,是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16.
党参等中药对胃粘膜的快速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为观察党参、大黄、丹参、疏肝调胃汤等中药对胃粘膜的快速保护作用及中药胃粘膜快速保护作用的普遍性。方法 采用先给大鼠胃饲药物,随后立即胃饲2ml无水乙醇的方法,分别观察党参、大黄、丹参煎剂及疏肝调胃汤对大鼠胃粘膜损伤的影响。结果 (1)预先胃饲党参煎剂10g/kg显著抑制大鼠胃粘膜损伤,损伤抑制率为79.9%;(2)预先胃锔大黄煎剂12g/kg,损伤抑制率为48.1%;(3)预先胃饲丹参煎剂12g/kg,损伤抑制率为61.35%;(4)预先胃饲疏肝调胃汤6g/kg,损伤抑制率为56.84%;预先胃饲疏肝调胃汤12g/kg,损作抑制率为79.79%。结论 党参、大黄、丹参和疏肝调胃汤均对胃粘膜有快速保护作用,在单味中药中党参作用最短,丹参次之,大黄最弱。  相似文献   
17.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 ,PVR)是指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或视网膜复位手术后 ,以及眼球穿通伤后 ,由于玻璃体内以及视网膜表面的细胞增生和收缩 ,造成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病变。是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如不及时治疗 ,终将导致全视网膜脱离而失明。近 30年来玻璃体手术虽快速发展 ,手术技巧已有很大提高 ,但PVR的治疗效果仍不尽如人意。随着对PVR病因学认识的深入和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快速进展及其在医学中的广泛应用 ,应用基因治疗PVR已成为一个新…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室曾报道干地黄能防止多种实验性胃溃疡形成和胃粘膜损伤,其对无水乙醇性胃牯膜损伤的预防机理与胃腔内的理化作用及前列腺素合成无关,但其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初步分析干地黄活性成分存在的部位及其对溃疡形成和愈合的影响。材料和方法1 材料 1.1 动物采用 SD 纯种2级大白鼠,体重(160±20)g,雌雄不拘。由本校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2 干地黄提取物制备称取干地黄100g,加去离子水1500ml,煮沸1.5h 后过滤;残渣再加水至1500ml,煮沸1h 过滤,如此连续3次,将4次所得滤液混匀,浓缩至100ml,制成浓度为1.0g/ml 的水煎剂。再用80%的乙醇对煎剂进行提取,72h 后过滤,将醇溶部分水浴蒸发去除乙醇,再加少量双蒸水至体积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0~6岁早产儿和正常儿童的屈光发育情况。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回访自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的无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1164例,其中纳入研究1088例(2176只眼),按矫正胎龄分组:<0.5岁(150例),≥0.5岁且<1.0岁(118例),≥1.0岁且<1.5岁(155例),≥1.5岁且<2.0岁(137例),≥2.0岁且<2.5岁(153例),≥2.5岁且<3.0岁(95例),≥3.0岁且<4.0岁(103例),≥4.0岁且<5.0岁(89例),≥5.0岁(88例)。同时收集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门诊体检的正常足月儿1191例,纳入同龄随机对照组足月儿1102例(2204只眼)。所有儿童行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确定屈光状态。其中3~6岁早产儿采用相干光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测量眼轴和角膜曲率。定量资料组间差异使用t检验,定性资料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0~6岁早产儿平均近视患病率为9.1%,足月儿为4.4%;0~6岁早产儿平均散光患病率为35.4%,足月儿为18.9%。2~6岁早产儿平均球镜度数为(1.15±0.87)D,平均柱镜度数为(0.84±0.71)D,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1.47±0.28)D,球镜、等效球镜度数以及柱镜均随年龄的增大而呈现下降趋势。3~6岁早产儿等效球镜度数与眼轴、角膜曲率、胎龄、出生体重及年龄相关(r=-0.232,0.112,0.117,0.254,-0.215;P=0.000,0.009,0.008,0.000,0.001)。结论早产儿近视及散光患病率高于足月儿;早产儿正视化过程要早于足月儿。(中华眼科杂志,2015,51:505-509)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腹腔注射丹酚酸B(Sal B)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和促功能恢复作用,探讨Sal B在急性SCI治疗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量效关系. 方法参照Allen法制作SD大鼠T9脊髓节段急性损伤模型,腹腔注射Sal B或PBS液,按照注射液的不同分为4组:Sal B高剂量组(20 mg/kg组),Sal B中剂量组(10 mg/kg组),Sal B低剂量组(2 mg/kg组)和对照组(注射PBS液),每组12只.用比色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损伤脊髓节段MMP-1、c-Fos抗体表达情况,用干湿重法评价的水肿程度,并采用后肢功能评分(BBB)评分评价10 d内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损伤后4 h Sal B治疗组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损伤后1 dHE染色切片显示SalB组治疗后局部组织损伤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数量减少,损伤后1d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Sal B治疗组比对照组MMP-1表达减少,c-Fos表达下调;Sal B治疗组水肿程度轻于对照组,从SCI后第7天起,SalB组高剂量组(20 mg/kg组)和对照组之间的BBB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指标改善情况与Sal B剂量呈正相关性. 结论 Sal B可减轻大鼠SCI后的组织损伤,下调损伤相关因子MMP-1和c-Fos的表达,降低损伤局部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减轻组织水肿,并能促进损伤大鼠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