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眼科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目的:探讨Dickkopf-1(DKK1)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DKK1 在HN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甲基化位点与预后的关系。用GO和KEGG基因富集法分析DKK1 富集基因的信号通路。用STRING 分析DKK1 蛋白与其他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TargetScan 分析调控DKK1 表达的miRNA,并通过TRRUST网站分析DKK1 的转录因子。结果:DKK1 基因在HNSCC组织中高表达(P<0.01),其表达水平与患者HPV状态、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显著相关(均P<0.05);DKK1 高表达HNSCC患者的预后较低表达者差(P<0.01)。DKK1 存在19 个甲基化位点,其中12 个在癌组织与正常组织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 个与HNSCC的预后显著关联(P<0.05)。此外,miRNA、circRNA、lincRNA、转录因子等也参与DKK1 的调控,共获取5 个DKK1 相关的PPI 网络可能参与HNSCC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结论:DKK1 在HNSCC组织中高表达,并且是HNSCC患者预后差的危险因素,DKK1在HNSCC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HNSCC治疗的潜在靶标。  相似文献   
32.
咽部异物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咽部异物是耳鼻咽喉科急诊常见疾病之一.现将我院2005年6月~2006年3月诊治的300例咽部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3.
我科采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45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科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患者85例,其中男性45例,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基于冷冻切片的直接免疫组化染色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手术中送检的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乳头状癌组织各30例,采用直接免疫组化染色法、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K19、Galectin-3的表达,对比两种染色法的时间、质量、阳性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直接免疫组化染色法耗时15 min,石蜡切...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电子鼻咽喉镜在诊断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德国XION电子鼻咽喉镜连接彩色监视器,配电脑图文工作站,对67名主诉慢性咳嗽、咽部异物感、反复清嗓的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67名患者诊断为PNDS。无麻醉意外等不良并发症出现。结论电子鼻咽喉镜在诊断PNDS中具有独特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6.
耳蜗死区是耳蜗内部毛细胞和/或神经元在相关频率失去正常功能的区域,中度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普遍存在耳蜗死区。耳蜗死区的检出可为助听技术的应用提供指导,由此开发出便捷准确的检测方法成为国内外学者一直研究的方向。本文就耳蜗死区现有的检测方法及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7.
CD133作为喉癌肿瘤起始细胞标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CD133在人喉癌细胞系Hep-2中的表达,观察纯化的CD133^+肿瘤细胞体外生长特性,确定喉癌肿瘤起始细胞的表面标志。方法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喉癌Hep-2细胞系中的CD133表达,免疫磁珠分选技术纯化CD133^+肿瘤细胞,体外培养并观察其增殖及分化能力。结果喉癌Hep-2细胞系中有3.22%的微量细胞CD133呈阳性表达,免疫磁珠富集的CD133^+肿瘤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3、5、7d的吸光度分别为0.320、0.370、0.558,均高于相同条件下未分选细胞和CD133^-细胞;CD133^+在培养体系中的比例逐日下降,至培养的第12天,由第1天的90.88%下降至4.53%。结论喉癌Hep-2细胞系中,CD133^+癌细胞有比其他细胞亚群强的体外分化和增殖能力,CD133是肿瘤起始细胞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8.
嗅觉是人体原始的感觉功能之一,嗅觉障碍常导致患者的生存质量下降。现将近年国内外学者对此病的基础、分类、病因、治疗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9.
目的 通过对高原地区中耳炎患者患耳分泌物病原微生物分布及主要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2018年1月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18例(220耳)甘肃周边各地县区(包括甘南地区)居住十年以上患者,化脓耳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①病原菌检出率69.1%,其中细菌感染125例,真菌感染8例。②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革兰阳性菌检出率较高(68.8%),金黄色葡萄球菌最高。中耳胆脂瘤革兰阴性菌比例较高(30.2%),铜绿假单胞菌最常见。③常见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因菌种而异。结论 致病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常见致病菌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等临床常用药物耐药性较高,故条件允许时应行细菌培养,指导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0.
喉全切除术后患者嗅觉功能的分析与改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试评估喉全切除术后患者嗅觉功能的状况,试图找出一种能改善嗅觉的实用方法。方法采用T&T嗅觉计定量检查法对60例喉全切除术后患者的嗅觉进行测试评估,观察其残余嗅觉水平与术后时间、是否行发音重建手术的关系;并对其中4例志愿者的嗅上皮行活检,透射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改变。采用闭口鼻腔呼气法对喉全切除术后行气管食管裂隙状瘘发音重建术的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嗅觉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喉全切除术后患者嗅上皮超微结构观察可见嗅上皮细胞呈凋亡性改变。术后行发音重建组(30例)与未行发音重建组患者(3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嗅觉减退甚至丧失,两组患者同健康人组(30例)比较,P值均<0.01;行发音重建组的嗅觉优于未行发音重建组(P<0.01)。未行发音重建组患者5年内多已失嗅[平均嗅阈(x±s,下同)5.60±0.49];而行发音重建术后不足5年的患者多为嗅觉中度丧失(平均嗅阈3.44±1.50),术后5年以上患者多为失嗅(平均嗅阈5.56±0.31),以术后5年前后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音重建组患者采用闭口鼻腔呼气法训练后似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嗅觉功能(训练前后嗅觉测试比较,P<0.01)。结论喉全切除术后患者的嗅觉减退可能与呼吸气流改道、鼻腔气流消失的解剖学因素及嗅上皮细胞凋亡性改变的病理学因素相关,喉全切除后及早地给予干预措施(如气管食管裂隙状瘘发音重建术、闭口鼻腔呼气法等),可能对维持患者的嗅觉功能或减缓嗅觉减退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