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55篇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提取术(SMILE)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对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视献眼科屈光手术中心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中低度近视(等效球镜小于-6.00 D)患者20例(40眼),根据患者意愿分为SMILE组(10例,20眼)和PRK组(10例,20眼)。使用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测量术前及术后1个月角膜在空气脉冲作用下的形变参数。结果在等效球镜和角膜厚度等基线条件相近的情况下,SMILE组角膜切削量显著高于PR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2,P=0.02)。术前和术后1个月,2组患者反向曲率半径(Radius)、第一次压平时间(AT1)、第一次压平角膜长度(Length1)、峰值距离(Peak Distance)和变形幅度比(DA Ratio)组内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LE组和PRK组ΔDA Ratio、ΔLength2、ΔAT2和ΔPeak Distanc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屈光手术改变了角膜的生物力学性能,角膜对变形的阻力变小,角膜硬度降低。SMILE组术后Peak Distance和DA Ratio生物力学参数较PRK组明显增加,说明SMILE术对角膜生物力学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2.
A型外斜视的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 A型外斜视的病因、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分析自 1995- 01/2003- 12 收治的 1 825 例斜视中62 例 A 型外斜视病例的病历资料及治疗效果。所有患者依据是否伴有上斜肌功能过强、原位水平斜视及双眼视觉功能情况行上斜肌部分肌腱切除术或断腱术和 / 或水平直肌手术, 术后随访时间 6 ̄18( 平均 9) mo。结果: A型外斜视占同期斜视患者 3.4%。在同期所有的A- V征中, A- 外斜占 21.2%; 术后眼位恢复正位 52 例( 83.9%) , A征消失 56 例( 90.4%) , 术后 54 例获得立体视功能( 包括术前 3 例存在立体视功能患者) 。结论: A型外斜视是一种较常见的斜视类型, 发病原因以斜肌功能异常为主, 常合并水平斜视, 应依据是否伴有斜肌功能异常及双眼视情况, 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可获得满意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83.
双眼视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疗效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可  刘陇黔  李平惠 《华西医学》2007,22(3):471-472
目的:了解双眼视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疗效和双眼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9例单纯性间歇性外斜视病人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仅行手术治疗;第二组手术后进行双眼视训练;第三组病人手术前后均进行双眼视训练。观察三组病人术后的眼位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第一组(间歇性外斜视仅行手术治疗)〈第二组(手术加术后双眼视训练)〈第三组(手术加手术前后双眼视训练)。三组病人术后双眼视和立体视均有明显改善,尤以第二组和第三组更为明显。结论:双眼视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疗效和双眼视功能恢复很重要,应该在手术前后进行双眼视训练。  相似文献   
84.
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68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观察手术时机及同视机训练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年龄愈小及术后行同视机训练,双眼单视功能恢复愈好。结论:建议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应早期手术及术后行同视机训练,有利于重建双眼单视功能。  相似文献   
85.
目的:通过对两例Helveston综合征的治疗体会来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双眼外直肌后退并垂直移位来矫正A外斜,同时采用双眼上直肌后退来矫正DVD。结果:随访6mo,两例患者的A外斜以及DVD均消失。结论:Helveston综合征患者,只要其斜视度数在允许范围内,在充分作好术前检查的情况下,是可以设计一次手术同时矫正水平和垂直斜视的。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儿童旁中心注视性弱视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后像法矫治旁中心注视性弱视儿童60例。结果:分析各年龄段的治疗率,4~5岁组治愈率为44%(12/27);6~7岁组治愈率为30%(6/20);>8岁组7%(1/14),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分析不同程度的旁中心注视弱视类型的治疗率,注视性质<3环组,治愈率为64%(7/11);3~5环组为50%(5/10);>5环组为18%(7/4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后像法治疗儿童旁中心注视性弱视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深度学习算法在角膜荧光染色分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共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隐形眼镜门诊就诊患者的角膜染色图片600张。其中500张用于构建算法,其余100张用于验证算法有效性并比较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与视光初学者间评级准确性(accuracy, ACC)及诊断时长的差异。在完成初次评级1个月后,进行第二次评估,比较两次评估的一致性指数(kappa值)。3位经验丰富的视光师综合分级的结果作为本研究的“金标准”。结果 通过全集、训练集、测试集交叉验证4种深度学习模型,ResNet34模型预测准确性最高。ResNet34深度学习模型在角膜染色分级上的准确性为93.0%,敏感性为89.5%,特异性为89.6%。AI与两位初学者比较,AI的准确性较高(ACCAI=87.0%、ACCS1=78.0%、ACCS2=52.0%,PACC=0.001),同时AI的平均诊断时长短于视光初学者(tAI=1.00 s,t  相似文献   
88.
89.
近视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低龄化趋势,减少近视发生、控制近视度数增长一直是近视防控领域的研究热点。有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发现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延缓近视度数加深;基础实验也证实光照与近视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关系。本文对光照与近视的研究进展、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从光照性质来看,增加光照强度能够减缓近视进展,减少实验性诱导近视的产生,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光照的明/暗周期节律性变化会造成褪黑素和多巴胺的分泌异常,眼压以及脉络膜厚度昼夜节律性的改变,从而对近视造成影响。此外,波长较长的红光成像在视网膜后,更易诱导近视产生,而中短波长的蓝光成像在视网膜之前,能够延缓近视进展。但不同物种对于不同波长光的反应不同,光波长与近视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将来的研究可深入探索光照改变近视进展的作用机制,包括光照如何改变多巴胺的水平,引起下游信号通路的改变,从而控制眼轴长度的生长,以及视网膜感光细胞如何接收到不同波长光的信号,从而调节眼部屈光度,以设计合理的人工照明光照强度、组成成分和性质,并将其用于近视防控。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分析比较屈光参差性和斜视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对比敏感度测量值.方法 回顾性病例资料研究,对107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轻度28例、中度53例、重度26例)、110例斜视性弱视患儿(轻度41例、中度46例、重度23例)、30例正常儿童对比敏感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屈光参差性和斜视性弱视患儿,其非弱视眼对比敏感度均低于正常儿童;中、重度斜视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对比敏感度高于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斜视性弱视患儿中,随着弱视程度的加重,非弱视眼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有增加的趋势;未进行过遮盖治疗和已行遮盖治疗的弱视患儿非弱视眼对比敏感度无差异.结论 弱视患儿通过双眼间异常相互作用使非弱视眼对比敏感度下降.可能随着弱视程度的加重,斜视性弱视患儿的非弱视眼较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在双眼竞争中表现出更强的竞争优势.遮盖治疗不会引起非弱视眼对比敏感度下降,也不是引起非弱视眼对比敏感度低于正常儿童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