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55篇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究角膜塑形镜(OK镜)配戴者使用中的镜盒的葡萄球菌及假单胞菌污染状况以及其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方法: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隐形眼镜门诊收集镜盒使用1个月及以上的OK镜复查患者,使用问卷调查其基本信息与日常配戴情况,并收集其镜盒。收集的镜盒于无菌操作台内取样后转移入葡萄球菌选择培养基与假单胞菌选择培养基,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后观察微生物生长情况。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受试者52例,其中男15例,女37例,年龄(11. 8±2.5)岁。在收集的镜盒中,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4 2%(22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1%(11例);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为12%(6例),未发现铜绿假单胞菌,总体微生物检出率为4 4%(23例)。存放于客厅或书房的镜盒微生物检出率为2 5%(5/20),日常存放于卧室或卫生间的镜盒(58%,18/31)。日常护理由家长完成的镜盒微生物检出率为31%(10/32),由戴镜儿童本人完成的镜盒微生物检出率为65%(13/20)。随着镜盒使用时间的增加,镜盒内微生物的检出率的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K镜戴镜者日常使用的镜盒中,葡萄球菌的污染率较高,其中相...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评价基于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在眼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前景.方法 本研究纳入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6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3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67名(49.26%),男性69名(50.74%).在教学中采用基于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模式,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主动性和个人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43.
先天性视网膜皱襞是一种少见的视网膜发育异常疾病。胚胎时期残存的玻璃体动脉以及原始玻璃体物质粘附在视杯内面 ,使视网膜受到牵拉而产生帐篷样脱离 ,形成皱襞。我科近日发现 1例 ,报道如下 :患者 ,张某 ,男 ,9岁。因家人发现其右眼外斜并伴视力差 ,外院诊断为“弱视” ,前来就诊。全身检查 :发育良好 ,神清 ,合作 ,一般情况好。眼科检查 :右眼视力数指 /5 0cm ,左眼视力 0 5。 1 %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 ,右眼 +1 0 0DS +1 0 0DC× 1 0 5°=数指/5 0cm ,左眼 +0 5 0DS +0 5 0DC× 90° =0 6。眼位 :3 3cm角膜映光 2 0°,眼球各向…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其效果。方法根据DVD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进行不同术式的手术治疗。结果本组28例43眼中手术治疗34眼,治愈24眼(70.59%),好转6眼(17.65%),4眼无效(11.76%),另外9眼因为上斜度数≤10△或者在矫正水平斜视后上斜度数明显减小而未行DVD手术。术后经过双眼视功能训练,同视机检查有Ⅰ级视功能者6例,Ⅱ级视功能者4例,Ⅲ级视功能者3例,剩余15例仍无双眼单视功能,其年龄均〉10岁。结论个体化的手术治疗能够使DVD患者得到满意的效果,视功能训练也是斜视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共同性内斜视术后继发性外斜视与斜肌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2008年至2013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6例共同性内斜视术后继发性外斜视患者纳入研究,分析斜肌功能异常在发病因素中的作用。结果 26例中14例发生了新发的斜肌功能异常,包括上斜肌功能亢进8例次、下斜肌功能不足2例次、下斜肌功能亢进6例次、上斜肌功能不足3例次。继发性外斜合并A-V征的8例,其中合并A征5例,V征3例。结论 共同性内斜视术后发生的继发性外斜视可能与未矫正或新出现的斜肌功能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46.
马可  刘陇黔  李平惠 《华西医学》2009,(8):1934-1936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临床特征以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126例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和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我们对126例患者进行了2月至5年的随访,其中治愈50(40.0%)例,改善60(47.6%)例,失败12(9.38%)例。结论: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治疗要按减弱直接拮抗剂或配偶肌,加强麻痹肌或间接拮抗肌的原则进行。手术的目的是消除垂直偏斜和代偿头位,避免成年后颜面、颈部和脊柱的畸形,建立双眼单视和恢复正常的眼球功能。  相似文献   
47.
48.
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又称血管滤泡淋巴结增生(angiofollicular lymph node hyperplaia)或巨大淋巴结增生(giant lymph node hyperplasia),多发生于胸内(纵隔或肺门淋巴结),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中低度近视儿童/青少年在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其角膜完整性、角膜内皮细胞可能出现的变化及相关变化的节点,探讨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的安全性,为受试者配戴角膜塑形镜的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方法   开展为期3年的前瞻性研究,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隐形眼镜门诊招募并纳入受试者。分别于受试者戴镜前,戴镜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检测一次,之后每三个月测量一次数据直至36个月,检测中央区角膜厚度(CC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六角形细胞比(HEX)等的变化,记录戴镜者每次随访时角膜荧光染色结果,若观察到角膜染色,采用Efron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并做相应处理。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3例(66眼)受试者,戴镜1周内受试者戴镜后报告双眼异物感、流泪15例(46.2%),适应后症状消失,未进行干预。随访期内共出现双眼角膜染色31例(93.94%),其中24例(72.73%)角膜染色为G0级,5例(15.15%)为GⅠ,2例(6.06%)为GⅡ级,对GⅠ和GⅡ角膜染色进行相应临床处理。本研究中受试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年龄呈反比(r=?0.380, P=0.002),随访期间,受试者左眼ECD从戴镜第24个月开始、右眼ECD从戴镜第27个月开始较基线值下降(P<0.05),CCT结果显示CCT在戴镜后1个月变薄(P<0.05),后续CCT呈现稳定趋势。   结论   经过3年长期随访,中低度近视儿童/青少年在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后未发生任何严重角膜并发症,戴镜24个月以后双眼ECD开始下降,戴镜1个月后CCT降低。   相似文献   
50.
王雪  马薇  杨必  刘陇黔 《华西医学》2012,(5):715-717
目的比较中高度散光患者配戴框架眼镜和透气性硬性接触镜(RGPCL)的主客观视觉质量。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1年5月中高度角膜散光20例共40只眼进行角膜地形图、综合验光仪验光等检查后,选择合适试戴片作配适评估并定制RGPCL。要求患者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复查,记录矫正视力、镜片配适、眼部情况,并在第4次复查时进行对比敏感度视力检查及主观问卷调查。结果 RGPCL矫正视力优于框架眼镜,但两者对比敏感度视力在各空间频率均无明显差异。主观评分时,远视力两者无明显差别;中距离视力框架眼镜评分(3.825±0.245)分,RGPCL评分(3.525±0.3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9,P=0.000);近距离视力框架眼镜评分(3.795±0.233)分,RGPCL评分(3.690±0.1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2,P=0.030)。有45%患者选择RGPCL为主要配戴方式;40%患者选择RGP CL和框架眼镜交替使用的方式;10%患者选择仅在有特殊社交需求时使用RGPCL;另5%患者放弃使用RGPCL。结论 RGPCL和框架眼镜矫正中高度角膜散光均能取得较满意效果,在中近距离精细作业时框架眼镜矫正视力更为稳定清晰。但由于RGPCL在成像质量和外观上的优势,多数患者仍愿意坚持配戴RGPC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