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析老年人下肢手术行左旋布比卡因腰麻对其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接收的老年下肢手术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成参照组(1.2 m L左旋布比卡因0.5%)与干预组(给予3 m L左旋布比卡因0.2%)。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血压及心理变化的情况。结果干预组麻醉效果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下肢手术实施3 m L的左旋布比卡因0.2%腰麻可完善单侧肢体阻滞,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值得进一步推荐。  相似文献   
92.
李峻岭  王侠  常沙  刘伦  夏卫东 《安徽医学》2024,45(3):300-303
目的 探讨正常泪囊在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中的形态及变化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提供的50例(100眼)来检人员头颅CT扫描图像资料,分别在软组织窗和肺窗观察其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中泪囊的影像,根据泪囊类型和形态分为4组:泪囊空气充盈组(31眼)、泪囊空气半充盈组(20眼)、泪囊半封闭组(16眼)、泪囊全封闭组(33眼),比较各组泪囊形态的变化。结果 泪囊空气充盈组软组织窗冠状位泪囊为空气密度影,肺窗轴位泪囊腔形状为椭圆形。泪囊空气半充盈组软组织窗冠状位泪囊为空气密度影,轴位上部泪囊形状为椭圆形,下部为弧形;肺窗轴位上部泪囊腔形状为椭圆形,下部为裂隙形。泪囊半封闭组软组织窗冠状位上部泪囊为空气密度影,下部为软组织密度影;肺窗轴位上部泪囊腔形状为椭圆形,下部泪囊腔消失。泪囊全封闭组软组织窗为软组织密度影,肺窗轴位泪囊腔消失。下部泪囊腔横截面由椭圆形变为裂隙形或消失可能原因是下部泪囊外侧壁向鼻侧移位;泪囊软组织密度影范围扩大,而空气密度影范围减少或消失可能原因是眶内软组织向鼻侧移位,正常泪囊CT图像中软组织密度影的来源是眶内软组织。结论...  相似文献   
93.
目的对SD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行羊膜移植,分别检测碱烧伤及羊膜移植术后角膜上致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角膜碱烧伤的损伤机制及羊膜的抗炎和免疫调节机制。方法70只SD大鼠,以0.5mol/L的氢氧化钠碱烧伤右眼制作成碱烧伤模型,随机分组,A组(n=32只)为碱烧伤后未行羊膜移植的烧伤对照组,B组为烧伤后立即施行羊膜移植的羊膜移植组(n=32只),另有6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即C组(n=6只),术后第1、4、7、10天处死动物,分别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对角膜混浊度、角膜新生血管及角膜上皮缺损进行临床评分,取下角膜,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定量检测致炎性细胞因子IL-1d(interleukin-1α)、IL-6(interleukin-6)和IL-8(in—terleukin-8)的表达水平。结果羊膜移植组角膜上皮缺损、新生血管及角膜混浊度评分第4、7、10天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正常角膜中有IL-1α和IL-8的表达,而没有发现IL-6的表达,碱烧伤后IL-1d,IL-6和IL-8均显著表达,IL-1α于烧伤后第4天达到高峰,IL-6和IL-8于第7天达到高峰。羊膜移植组与烧伤对照组比较,羊膜移植组于术后第1、4天能显著降低IL-1α(P〈0.01)的表达水平,第4、7天能显著降低IL-6及IL-8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角膜碱烧伤后早期致炎性细胞因子的过量表达直接关系到急性期角膜炎症,并可能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参与随后的免疫反应,介导免疫损伤。新鲜羊膜移植可以抑制碱烧伤后角膜致炎性细胞因子的过量表达,可能通过调节致炎性细胞1子的表达而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94.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又名prote in k inase B)在多种人类肿瘤中存在表达或活性失调,并且Akt在调节肿瘤细胞生长、增殖,促进细胞侵袭和转移,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以及肿瘤细胞产生化疗、放疗耐受性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Akt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的潜在靶点。以Akt为靶点的药物开发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目前已开发出多种针对Akt,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如API-2、Akt-I-1、Akt-I-2、DC IEL。这些化合物有可能对Akt异常的肿瘤有高选择性和高疗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
目的比较3种手术方式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探讨理想术式。方法44例77眼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分别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额肌瓣悬吊术和阔筋膜悬吊术。术后均随访6月以上。结果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者,术后外观自然美观,效果满意;采用额肌瓣悬吊术和阔筋膜悬吊术者,上睑迟滞和眼睑闭合不全较明显,后者还较易发生矫正不足。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术最符合生理状态,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可酌情选择该术式。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在羊膜上培养角膜缘上皮细胞 (limbal epithelial cells,LEC)的合适方法。方法 切取大小约 2 mm× 2 mm、厚约 2 0 0 μm含有完整上皮细胞的兔角膜缘组织 ,剪切成 4个 1 mm× 1 mm小的组织块 ,以羊膜为底物分别使用组织块培养法、组织块培养后传代培养法和组织块经消化酶处理后培养法培养兔 L EC,通过倒置显微镜、细胞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结果 使用上述 3种方法培养的 L EC均可在羊膜上形成密集单层。细胞组织学检查显示在羊膜上培养的 LEC尚可形成多层。扫描电镜观察 LEC立体感强、细胞表面微绒毛丰富。但以组织块经消化酶处理后培养法培养 L EC较为快速。结论在羊膜上上述 3种方法都可用于 LEC的培养 ,但以组织块经消化酶处理后培养法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97.
脑血管意外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是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在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高达40%~50%以上[1]。我们对1995年一年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及家属进行了问卷调查。1资料与方法1.11995年一年中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血管意外患者共172例,其中男113例.女59例.脑出血患者平均年龄63.1岁,脑梗塞患者平均65岁。1.2172例患者均由头颅CT或核磁共振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塞。1.3问卷内容包括此次发病前是否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及肾功能损害等;疾病的治疗情况;是否经常到医院进行体检;是否经常锻炼身体…  相似文献   
98.
构建护理临床实习三级教学管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护生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方法在传统临床实习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护理学院与教学基地的护理部共同构建三级教学管理模式。结果通过4年实践,临床实习三级教学管理模式不断改进与提高,临床实习的管理水平、老师的带教质量、护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均得到提升。结论护理学院与护理部共同构建临床实习三级教学管理模式,符合国家卫生部、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提高了护理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99.
王勇  于莉  刘伦 《光明中医》2006,21(4):52-52
小儿腹泄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一旦治疗不当就易造成久泄,究其原因多为乳食不节或过食生冷、瓜果、肥甘厚味或食坚硬不洁之物等伤及胃肠道,乳食不节日久不愈,导致脾胃虚弱、脾胃运化功能障碍所致.我院应用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小儿久泄、婴幼儿迁延型腹泄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回顾性研究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和原发性视网膜裂孔的关系,以及随病程时间的变化而可能出现的病理变化。方法在对578例(590眼)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无差别统计的基础上,对视网膜脱离的形态和原发裂孔的关系、视网膜裂孔的好发部位、视网膜脱离的常见范围以及和时间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回顾性统计研究。结果在视网膜脱离发生15d内,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和视网膜原发性裂孔有着非常明确的相对关系,将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大致分为(1)偏侧的上方脱离;(2)跨12点的上方脱离;(3)下方扁平脱离;(4)下方球形脱离四类,在急性期内(发病15d内)通过视网膜脱离范围明确裂孔的相对关系的准确率分别在95%、95%、89%和85%。而在发病半年以后,视网膜脱离范围基本以下方为主,与原发裂孔的位置相关性已不明显。原发性视网膜裂孔出现的规律有:(1)颞上方裂孔出现的可能性最大:31%;(2)水平线以上出现裂孔的比例在56%;(3)单纯性黄斑裂孔引起视网膜脱离的仅有5.56%。结论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裂孔与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具有一定的相关规律,这种规律会随着病程时间的延续发生有规律可循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