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观察近视视觉经历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近视患者33例(66眼)作为观察组,视力正常者31例(62眼)为对照组,运用视功能检测软件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功能(视觉噪声、位置噪声、轮廓整合)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的视觉噪声(9.12±0.71)、位置噪声(5.56±1.76)与对照组的视觉噪声(8.95±1.09)、位置噪声(5.02±1.8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但观察组的轮廓整合(4.27±0.76)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4.71±0.52),P<0.01。结论近视视觉经历对人眼的视觉噪声和位置噪声处理功能无影响,但对轮廓整合功能会产生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观察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对大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视力的影响,寻找提升大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视力更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 ~13岁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216例(216眼),随机分为视知觉学习组(108例)和传统综合疗法组(108例),分别应用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系统和传统综合训练方法进行训练.视知觉学习组给予提高视觉注意和轮廓整合、位置噪声等视觉训练方案,传统训练组采取红光、精细目力训练等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疗效及训练6个月后患儿的最佳矫正视力.结果 视知觉学习组的基本治愈率、进步率、无效率分别为68.52%、25.92%、5.56%,传统综合疗法组分别为42.59%、25.00%、32.41%,视知觉学习组的总体疗效高于传统综合疗法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程度屈光参差性弱视视知觉学习组的总体疗效均高于传统综合疗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视知觉学习组视力提升速度明显高于传统综合疗法组,治疗后第6个月视知觉学习组视力均数>0.8,此后一直维持该水平,而传统综合疗法组在随访末期视力均数才达到0.8.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视知觉学习系统训练疗效优于传统综合疗法,缩短了视功能障碍治疗的周期,可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视力.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学龄前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效果。方法选取3—8岁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611名1177眼,给予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视力情况。结果611例1177眼戴镜视力由治疗前的(0.34±0.23)提高到(0.81±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3,P〈0.05)。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的眼数为1040只,占总眼数的88.4%。结论视知觉学习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学龄前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新方法,在患儿进行视知觉学习训练治疗时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4.
45.
肖信  刘伟民  林泉  赵武校  王英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0):1546-1548
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4~8岁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视知觉学习疗法对169例(266眼)4~8岁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进行治疗,双眼视力相差两行者辅以遮盖疗法,观察治疗效果及其相关因素。结果:视知觉学习治疗对4~8岁儿童弱视的治愈率为67.7%,总有效率为87.6%;4~8岁各年龄疗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愈率有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混合散光型弱视疗效最好,其次为远视性,而近视性弱视最差;轻度弱视疗效最好,中度弱视次之,重度弱视最差;双眼性屈光参差弱视疗效优于单眼弱视型屈光参差患者。结论:视知觉学习治疗4~8岁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疗效好,治疗年龄、屈光类型、弱视程度、是否双眼弱视是视知觉学习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建议弱视儿童应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46.
赵湧频  余思逊  刘伟民 《贵州医药》2016,(10):1036-1039
目的 研究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C6 (TRPC6)在结节性硬化症(TSC)癫痫患者皮层脑组织的表达与分布,探讨TRPC6通道参与结节性硬化致痫的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测证实是TSC癫痫患者的皮层脑组织标本18例,与7例正常对照皮层脑组织比较,通过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标,检测TRPC6在正常脑组织与TSC病理标本中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蛋白检测结果显示,在TSC和对照大脑皮质(CTX) TRPC6均在相应的分子量94KDa处有特异性蛋白条带,与CTX比较,TSC组TRPC6条带与内参GAPDH条带灰度值之比显著增高(P<0.05);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TRPC6在TSC病灶中免疫强度明显增高,且特异性高表达于皮层损伤区致痫灶中的异构神经元.包括特征性的巨形细胞(GCs)、异形神经元(DNs).结论 TRPC6在结节性硬化症患者致痫皮层脑组织中表达异常增高,特异性的细胞分布模式可能与癫痫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7.
工程化视知觉感知学习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传统治疗弱视的方法(如遮盖治疗,精细训练等)起效慢,疗效欠佳;视知觉感知学习系统作为一种针对性很强的儿童弱视治疗方法,其疗效需进一步观察。方法:①收集2006-09/2007-02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视光中心就诊的弱视儿童125例250眼,女73例,男52例,年龄(6±2)岁。患儿家长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根据视功能检查结果,采用视知觉感知学习系统对弱视患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双眼视力相差两行以上,辅助遮盖优势眼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每天训练2次,每次2个训练内容(程序),每个训练内容10min,40min/d,训练内容之间要求有10min左右的休息间隙。训练需在安静和黯淡环境下进行。每月定期复查双眼视力及其各项视功能的恢复情况,并根据复查结果继续原程序治疗或调整治疗程序。结果:弱视患儿12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视力:视知觉感知学习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的总有效率为75.2%,视力提高行数从治疗第3个月起有大幅增加(P<0.05),最佳矫正视力由治疗前的0.60±0.23提高至治疗后的0.86±0.2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治疗时间与疗效:疗效达到进步的平均时间为(2.82±1.30)个月,达到基本治愈为(2.87±1.40)个月。治疗3个月的患者视力疗效达进步率最高[98%(39/40)],治疗1个月的患者视力进步率最低[55%(31/56),P<0.05]。基本治愈率随治疗时间的增加递增,治疗4个月组基本治愈率最高[67%(31/46),P<0.05]。结论:视知觉感知学习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疗效快,达到有效的时间为治疗两三个月。  相似文献   
48.
角膜接触镜矫正屈光不正是安全而有效的 ,它包括有软性角膜接触镜 (SoftContactLens,SCL)和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 (RigidGasPermeableContactLens,RGPCL)。我国主要以配戴SCL为主 ,占总配戴人数的 99% ,但由于RGPCL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及独特的光学性能 ,与SCL相比 ,其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 ,故越来越受医生的推崇〔1 ,2〕。为确认其疗效 ,现对 2 0 0 0年以来在我中心进行RGPCL验配的 2 3例4 5眼屈光不正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观察。1 对象和方法1 1 观察对象 随机抽取 2 0 0 0年 7月以来我中心就诊并验配RGPCL的屈光不正…  相似文献   
49.
目的测定清浊祛毒丸中丹皮酚的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紫外光谱法,检测波长为274 nm.结果丹皮酚在1.944~48.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7.29%(RSD=1.30%,n=6).结论本法可作为清浊祛毒丸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50.
弱视是一种临床表现为矫正视力低下的疾病,现有的研究提示弱视存在多种表现形式。该文对弱视视觉缺陷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回顾,并对明确这些视觉缺陷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