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篇
眼科学   5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评价激光偏振光扫描仪GDxVCC在正常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厚度测量的可重复性,初步确定GDxVCC测量RNFL厚度的正常值.方法 用激光偏振光扫描仪GDxVCC对67例(123眼)正常人进行RNFL厚度测量,重复三次,取平均值.比较性别、眼别间及同一眼内上下方RNFL厚度的差别,对RNFL厚度的重复测量进行组内相关系数计算.结果 67例(123眼)正常人的平均RNFL厚度为上方(70.30±6.76) μm,下方(67.35±6.77) μm,平均(56.87±4.53) μm;平均TSNIT标准差23.68±4.61;平均双眼对称值0.86±0.11.上方RNFL厚度与下方RNFL厚度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952,P=0.000).男女性别间TSNIT参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左右眼间TSNIT参数比较,下方RNFL及TSNIT标准差有统计学差异(P=0.005,0.002),上方及平均RNFL无统计学差异(P=0.086,0.529).所有参数的组内相关系数均>0.5,其中上方、下方及平均RNFL厚度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均>0.8.结论 用激光偏振光扫描仪GDxVCC测量RNFL厚度的可重复性好,但年龄对GDxVCC测量RNFL厚度的影响仍应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随着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发展,其适应证不断扩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继发的青光眼也越来越多见,是一种术后常见并发症.本文主要就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率、术后早期眼压变化规律及不同术式(巩膜环扎扣带术或硅胶垫压术、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填充术或联合硅油填充术)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情况、可能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基因检测技术对家族性青光眼家系新增成员的早期预警作用.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对一家族性青光眼家系新增成员提取外周血DNA,进行myocilin基因突变筛查,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将其分为myocilin基因突变携带组和非携带组,并对该家系成员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观察其视力、眼压、视野、视乳头结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改变情况.结果 在12例家族新增成员中,DNA测序证实5例成员myocilin基因第3外显子呈现C→T杂合突变(Pro370Leu);其余7例成员未显示myocilin基因突变.随访过程中,突变携带组成员均相继诊断为开角型青光眼,视野缺损距眼压升高平均时间为21.6个月,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发生变化距眼压升高平均时间为14.4个月;而非携带组成员在随访过程中眼压、视乳头结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视野均未出现病理性改变.结论 myocilin基因为家族性青光眼的致病基因,基因诊断技术在青光眼家系中所表现的特异性及灵敏性可满足症状前诊断要求并具有预警作用.(中华眼科杂志,2009,45:621-624)  相似文献   
24.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眼压控制情况及并发症.方法 回顺性系列病例研究.将PACG分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急性发作期、慢性期及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慢性期和晚期,分别对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APACG与CPACG的眼压控制情况.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手术后患者视力变化及转归情况的等级资料分析采用秩和检验,组间年龄、眼压等定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眼压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 接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PACG患者共82例(96只眼).其中APACG患者37例(40只眼),CPACG患者45例(56只眼);术后随访时间(中位数)分别是24个月和25个月,APACG与CPACG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46,P=0.886).APACG患者术前眼压(53.6±17.9)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出院时眼压(10.5±4.9)mm Hg,最终随访时眼压降至(14.0±10.3)mm Hg.CPACG患者的术前眼压(36.8±13.8)mm Hg,术后出院时眼压(11.7±4.2)mm Hg,最终随访时眼压(13.8±4.5)mm Hg.APACG患者(F=100.783)和CPACG患者(F=54.383)手术前与手术后眼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PACG患者中,有38只眼(95.0%)手术后无需使用降眼压药物,眼压即可控制在21 mm Hg以下;其中急性发作期33只眼,慢性期5只眼.CPACG患者中有50只眼(89.3%)手术后无需使用降眼压药物,眼压即可控制在21 mm Hg以下;其中进展期45只眼,晚期6只眼.所有PACG患者在小梁切除术后均以视力下降比例为高,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浅前房.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APACG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期及CPACG进展期和晚期的眼压控制均较好,表明小梁切除术是治疗PACG和控制眼压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视力降低比例较高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5.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初步疗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三种手术方式的适应症和初步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采用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方法。拟订手术适应症,对临床收治的63例72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手术处理:单纯抗青光眼手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Trabeculectomy,Trab)、青-白联合手术——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晶体囊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trabeculectomy+IOL,PhacoTrab+IOL)和单纯白内障手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晶体囊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IOL)。比较不同适应症下三种手术方式初步的临床疗效。包括眼压控制情况、前房深度和房水流畅系数(C值)的变化,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房角和滤过泡,以及用抗青光药物辅助情况及并发症等。随访时间平均(11.7±4.9)个月。结果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三组术后在随访期内均能将眼压控制在理想范围,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三组P值均<0.001),前房深度:PhacoTrab+IOL和Phaco+IOL组术后明显较术前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但Trab组术前后改变不明显(P>0.05);UBM观察房角:PhacoTrab+IOL和Phaco+IOL组明显较术前加宽或重新开放,相应组C值术后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01和<0.01),Trab组房角变化不明显,但术后C值较术前亦有改善(P<0.001);三组均未见严重术中并发症;术后早期炎症反应最轻者为Phaco+IOL组;远期并发症Trab组有5眼发生低眼压。最后对视力的变化也作了讨论。结论不同手术方式适合不同的病人情况。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因其具有相对房角开放和C值改善以及视力提高等优势,可考虑作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的选择性手段之一,但要注意适应症的选择。  相似文献   
26.
患者女,53岁.因双眼反复胀痛2年,右眼红痛1周于2008年1月24日收入院.患者于2年前发现双眼房角窄Ⅳ(开).因患者不愿行预防性手术而长期滴用匹罗卡品滴眼液.  相似文献   
27.
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后显微手术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30例(31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后再次显微小梁切除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30例(31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的因素、再次小梁切除手术的方法技巧及其临床效果。结果滤过泡瘢痕化是初次手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患者术前眼压(30.39±16.95)mm Hg,经个体化的再次手术治疗,滤过泡形成良好,眼压显著降低。术后第1天眼压(11.87±12.73)mm Hg,第7天眼压(8.33±4.96)mm Hg。结论根据患者术眼具体情况而设计的个体化再次小梁显著切除手术,效果显著,可安全、有效地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28.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我国正常人贡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retinal neurosensory layer)和色素上皮层(retinal pigmet epithelium,RPE)与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厚度。方法:用OCT对60例(120眼)正常人进行经黄斑中央小凹水平和垂直扫描,扫描长度4mm,测量并计算黄斑中央小凹;  相似文献   
29.
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总被引:15,自引:14,他引:15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 nal membranes, IMEM)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图像 特征,探讨IMEM患眼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视力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7例73只经直接或间接检眼镜、三面镜、眼底彩色照相或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phy, FFA)检查诊断为IMEM的患眼进行经黄斑中心凹的OCT线性扫描, 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并与视力进行相关分析。结果32只眼表现为视网膜前膜(Epiretinal menmbrabces, ERMs)伴黄斑水肿;20只眼表现为增生性ERMs,14只眼表现为ERMs伴假性黄斑裂孔;7只眼表现为ERMs伴板层黄斑裂孔。73只眼中27只眼可见ERMs与视网膜内层分离,占38.36%。增生性ERMs者黄斑中心凹厚度 最厚,ERMs伴板层黄斑裂孔者黄斑中心凹厚度最薄。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视力呈负相关(r=-0.454,P=0.000)。结论IMEM 的 OCT图像主要有ERMs伴黄斑水肿、增生性ERMs、ERMs伴假性裂孔与板层裂孔改变;ERMs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越厚视力越差。(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115-118)  相似文献   
30.
患者女,53岁.因双眼反复胀痛2年,右眼红痛1周于2008年1月24日收入院.患者于2年前发现双眼房角窄Ⅳ(开).因患者不愿行预防性手术而长期滴用匹罗卡品滴眼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