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4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25篇 |
内科学 | 11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21篇 |
预防医学 | 16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3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4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高血压患者胸、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I~Ⅱ级40例择期行胸腹部手术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观察组)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B组(对照组)单纯全麻.观察术中不同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2组患者在术前、诱导及插管时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差异,但在术中及...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围术期护理要点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应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护理治疗,研究组应用综合护理治疗.结果:研究组伤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高于研...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观察莫迪司排泄性磁共振胆管成像(Excretory MR cholangiography,eMRCG)对胆道系统的显示效果,并综合评估胆道系统形态与排泄功能。方法经莫迪司MR增强检查且于排泄期显示胆道系统病人24例,对比分析其增强后T1像胆道重建图像与注射造影剂后1小时、2小时及3小时的排泄性磁共振胆管成像(eMRCG-1h、eMRCG-2h、eMRCG-3h)图像对肝内、外胆管与胆囊的显示能力以及对胆管解剖结构与胆管壁的显示效果。结果 (1)eMRCG-2h图像对肝内胆管显示能力优于eMRCG-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eMRCG-1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eMRCG-2h、eMRCG-3h图像对肝外胆管的显示能力均优于eMRCG-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eMRCG-3h图像对胆囊的显示能力优于eMRCG-2h和eMRCG-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MRCG-2h则优于eMRCG-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eMRCG-1h、eMRCG-2h、eMRCG-3h对胆道解剖结构显示效果均优于增强T1胆管重建图像(P0.05),而eMRCG-1h、eMRCG-2h及eMRCG-3h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增强后T1胆管重建图像对胆管壁的显示效果优于eMRCG-1h、eMRCG-2h、eMRCG-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T1胆管重建图像能够显示胆管壁厚度、光滑与否、强化特点、胆管内情况及周围软组织情况。结论应用莫迪司进行排泄性胆道系统成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注射造影剂莫迪司后胆汁排泄期的较为理想的显影时间是注射造影剂后的2小时。 相似文献
45.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往阑尾炎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80%以上的急性阑尾炎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常无困难,但部分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多端,腹痛极不典型,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然而,据报道阑尾的阴性切除率为14%~30%。临床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能直接显示阑尾及其病理改变,对临床表现不甚典型的阑尾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有效降低阴性阑尾炎切除术的发生率,减少了因手术延误所致的穿孔或并发的腹膜炎。本研究主要探讨非增强螺旋CT在评价阑尾炎病变严重程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血症与常见慢性疾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9年2月经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诊断的7623名HHcy血症人群为实验组。选取同期的7975名同型半胱氨酸(Hcy)正常人群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人群常见慢性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 实验组冠心病(CHD)、脑卒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糖尿病(DM)、肾脏疾病(KD)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8% vs 0.64%,1.92% vs 0.15%,3.02% vs 0.36%,0.21% vs 0.07%,0.14% vs 0.02%,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Hcy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39,1.085,95% CI=1.039~1.440,0.821~1.348,P=0.027,0.037)。结论 HHcy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缬沙坦、氨氯地平、螺内酯联用对心肌肥厚大鼠进行干预,旨在比较对肥厚心肌的逆转效果.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除假手术组外,模型不处理组、缬沙坦组、缬沙坦联合螺内酯组、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与螺内酯组均通过部分结扎大鼠腹主动脉构建心肌肥厚模型,测血压.给药8周后检测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和射血分数(EF).处死大鼠,计算心脏质量指数(HMI)、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 不处理组血压及各项检测指标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各给药组血压及各项检测指标与不处理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其中三药联用组效果最佳,各指标与单药及两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压及HMI、LVMI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药物使用方式均能不同程度降低大鼠心肌肥厚模型血压(P<0.05),且对肥厚心肌有不同程度的逆转效果,其中缬沙坦、氨氯地平及螺内酯三药联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单发小肝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7例单发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67例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射频消融组(n=32)和手术切除组(n=35),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复发率和治疗后并发症。结果射频消融组3年生存率为75.0%,其中肿瘤直径〈3cm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8.2%,3~5cm的患者3年生存率为72.2%,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和3年复发率分别为15.6%、28.7%和37.5%;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手术切除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为74.3%,其中肿瘤直径〈3cm患者3年生存率为75.0%,3~5cm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3.7%,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和3年复发率分别为17.1%、28.6%和40.0%,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2%。2组术后1、2、3年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射频消融组显著低于手术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单发小肝癌患者的疗效相当,射频消融治疗较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微创、安全、可重复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49.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冠心病左心室室壁运动异常节段的位移及舒张功能。方法:35例健康查体者为正常对照组;75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回旋支病变,分为50%<狭窄≤70%亚组(n=62)和狭窄>70%亚组(n=73)。所有研究对象均行RT-3DE检查,应用QLAB定量分析软件,测算动脉相对应区域左心室壁运动异常节段的平均位移(平均位移)、平均充盈率,评价动脉狭窄相对应区域平均位移、平均充盈率与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①冠心病组两亚组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回旋支所支配区平均位移、平均充盈率均比正常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狭窄>70%亚组平均位移及平均充盈率均比50%<狭窄≤70%亚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冠心病患者动脉狭窄所支配区域室壁运动幅度改变与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816,P<0.01);冠心病患者动脉狭窄所支配区域平均充盈率改变与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708,P<0.01);冠心病组左室壁运动幅度改变与平均充盈率变化呈正相关(r=0.678,P<0.01)。结论:冠心病组动脉狭窄相应支配区域平均位移及平均充盈率明显减低,与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冠心病患者室壁运动幅度减弱与平均充盈率下降改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