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POP)女性肛提肌静动态MRI三维变化特点。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9月—2017年4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就诊的中老年POPⅡ-Ⅳ度女性病人30例[(56.5±10.20)岁]及中老年已育无POP女性20例[(48.2±9.20)岁]作为对照。受试者均行静动态MRI检查,通过Mimics 10.01构建静动态肛提肌三维模型。二维观察指标包括肛提肌裂孔形态及髂尾肌形态,三维测量指标包括肛提肌裂孔横径、前后径,肛提肌起始处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肛提肌板角度。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组内静动态肛提肌测量指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肛提肌测量指标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结果最终顺利构建26例POP组及20例对照组肛提肌三维模型。POP组动态较静息肛提肌裂孔异常"U"形及"O"形增多,髂尾肌异常"漏斗"形及"凹槽"形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静动态MRI无明显变化(P0.05)。POP组和对照组的肛提肌动态三维测量指标均较静态增大(P0.05)。静息时,POP比对照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距耻骨联合下缘左右侧距离明显增大(P0.05),余无明显差异(P0.05);动态时,POP比对照组肛提肌三维测量指标均明显增大(P0.05)。结论中年已育女性虽无POP症状,但肛提肌趋向松弛改变;屏气用力下POP组肛提肌形态改变更明显,说明肛提肌支撑力的减弱与POP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2.
膜性肾病特征性表现是肾小球上皮细胞下或基底膜外侧有免疫复合物沉积,从而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但缺乏细胞反应.膜性肾病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而原发性膜性肾病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常见的病理类型.现对我院482例原发性膜性肾病按年龄分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3.
目的 了解老年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老年患者(年龄≥60岁,老年组)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与同期特发性膜性肾病非老年患者(年龄<60岁,对照组)的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 老年组及对照组均以男性多见,分别占57.4%和59.2%,两组在性别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4,P>0.05);老年组及对照组特发性膜性肾病占同期同年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比分别为42.8%和17.4%(x2=119.058,P<0.01).老年组病程、水肿、高血压、血尿素氮、血肌酐、血中IgG、IgA及IgG/IgM比值均高于对照组,而肾小球滤过率、血IgM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疾病危险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53,P<0.01).临床诊断两组均以肾病综合征常见,但老年组肾病综合征较对照组更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25,P=0.033<0.05);两组均以Ⅱ期及以下的膜性肾病常见,在病理分期以及临床表现与病理分期间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老年组及对照组特发性膜性病男性多于女性;(2)老年患者以Ⅱ期及以下膜性肾病常见,老年患者疾病危险度高;(3)老年患者易发生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54.
颈动脉间隙及其占位性病变的影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颈动脉间隙的影像特点及比较CT、MRI对颈动脉间隙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例正常男性颈动脉间隙的影像特点;回顾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动脉间隙占位性病变,CT检查11例,MRI检查4例。结果:颈部MRI轴位图像上可清楚显示颈深筋膜各间隙的形态和毗邻关系。神经鞘瘤可显示囊变和钙化,MRI显示T2WI呈明亮高信号为其特征。颈动脉体瘤增强后肿瘤显著强化。鳃裂囊肿有其相对固定的发病部位,增强扫描无强化。淋巴管瘤显示分层液面现象为其特征,MRI可显示瘤内脂肪、出血和纤维分隔等不同成分,对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不同来源的肿瘤与颈内、外动脉或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的位置关系有解剖上的相关性,有利于准确的定位和鉴别诊断。结论:颈深部疾病影像检查应首选MRI。根据病变所在的解剖平面、强化扫描特点及其与颈部血管的关系,CT和MRI对大部分颈动脉鞘病变有定性诊断及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55.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炳权  许乙凯  冯婕   《放射学实践》2012,27(1):65-67
目的: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CT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灶均为单发,6例发生于腹主动脉左侧,4例发生于腹主动脉右侧,肿块直径均大于4cm,其内密度不均,中间均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区,其中4例可见斑片、点状及线状高密度钙化灶,8例增强扫描瘤体实质部分明显强化,3例可见瘤体内明显强化的纡曲扩张血管,坏死区不强化。8例病灶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2例侵犯周围组织。结论: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检查有助于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定位定性及明确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56.
背景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死亡率较普通人群显著升高,酸碱平衡紊乱是造成蛋白质能量消耗、炎症、内分泌紊乱和骨代谢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更好地控制并维持体内酸碱平衡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目前的研究更多的聚焦于血透析前HCO3-水平,其他影响酸碱平衡的指标,如透析前后血pH值变化及其对MHD患者临床预后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探讨MHD患者透析后与透析前血pH值变化程度与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3年6月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血透中心病情稳定的162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透析龄、随访时间、血清蛋白、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B型脑钠肽、肌酐、尿素氮、尿酸、尿素清除指数(spKt/V)、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铁蛋白、收缩压、舒张压、透析前后pH值、透析前后CO2、透析前后HCO3-。根据ΔpH中位数,将患者分为ΔpH<0.099 5组和ΔpH≥0.099 5组。对患者进行随访,1次/3个月,随访终点事件为患者死亡(包括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年5月。分析患者ΔpH与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关系。结果 最终入选142例患者,全因死亡患者39例,心血管死亡26例。ΔpH≥0.099 5组血磷、肌酐、尿素氮、尿酸、SpKt/V、透析后pH值高于ΔpH<0.099 5组,透析前pH值、透析后CO2、透析前HCO3-、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低于ΔpH<0.099 5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s-CRP〔HR=3.736,95%CI(1.699,8.213),P=0.001〕、舒张压〔HR=0.372,95%CI(0.182,0.760),P=0.007〕、ΔpH〔HR=0.496,95%CI(0.252,0.974),P=0.042〕与MHD患者全因死亡相关;hs-CRP〔HR=2.464,95%CI(1.063,5.711),P=0.035〕、ΔpH〔HR=0.412,95%CI(0.178,0.955),P=0.039〕与MHD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ΔpH≥0.099 5组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患者累积生存率均低于ΔpH<0.099 5组(P<0.05)。结论 MHD患者ΔpH较大,其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更低,更充分的纠正血pH值可能有助于提高MHD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7.
在2010年全国临床肿瘤大会结束后,记者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我国著名肿瘤学家、中国内科肿瘤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教授。孙燕院士60年如一日,始终保持乐观、奋进、亲切、积极的心态,将严谨、执著的科学作风贯穿在他的临床工作、教学培训和研究创新中,为我国的肿瘤防治、抗瘤新药研发、中西医结合的实践和医学人才的培养辛勤耕耘。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后曲率实测法计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屈光力的准确性.方法 多种测量角膜屈光力方法的比较性研究.回顾性分析按后曲率实测法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的LASIK术后人工晶状体植入眼8例(11只眼,10只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只为人工晶状体置换术),计算术后稳定屈光状态与目标屈光度的差异,并据此推导实际角膜屈光力.分析其他角膜曲率法(自动曲率计、角膜地形图、球镜当量法、前曲率法、Pentacam提供的EKR曲率)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可能造成的届光偏差.对LASIK术后6个月随访眼23例行详细屈光检查,根据术前角膜屈光力及手术前后眼屈光度改变推导术后理论角膜屈光力.分析后曲率实测法计算所得角膜屈光力与理论角膜屈光力的差异,并与其他角膜曲率法作比较.结果 采用后曲率实测法计算的人工晶状体植入眼术后平均裸眼视力0.8±0.2,与目标屈光度绝对偏差平均为(0.36±0.36)D(-0.63~+0.85 D),绝对偏差≤0.25 D、≤0.50 D、≤1.00 D的眼比例数分别为55%、73%和91%.其屈光偏差显著低于自动曲率计[(2.50±1.08)D]、角膜地形图[(1.90±0.88)D]、球镜当量法[(2.09±1.62)D](P<0.01)及前曲率法[(1.45±1.10)D](P<0.05)的预期结果;与EKR曲率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偏差范围(-1.13~0.85 D)小于后者(-1.10~1.80 D).23例单纯LASIK术后眼的角膜屈光力测算同样显示后曲率实测法计算所得角膜屈光力与理论角膜屈光力偏离程度最小,绝对偏差为(0.67±0.45)D.结论 后曲率实测法计算LASIK术后角膜屈光力,可行性准确性俱佳.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主要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护理的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儿临床护理的有效率为76.0%。观察组患儿的呼吸(RR)及心率(HR)均高于对照组患儿。结论针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实现良好的护理效果,临床护理的有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