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眼科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白内障术中应用角膜保护剂对术后干眼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将79例(90眼)入组患者随机分为Croma角膜保护剂组、平衡盐溶液(BSS)组、国产眼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组,术前及术后1、7、30 d检查泪膜客观散射指数(OSI)、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CFS)、Schirmer I试验(SIt)、主观眼表疾病指数(OSDI)。采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3组间OSI、SIt在术后1、7、3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术后1、7、30 d BSS组OSI高于Croma组而SIt低于Croma组(P<0.05);术后7、30 d HPMC组SIt值低于Croma组(P<0.05)。3组各指标整体变化趋势相同;3组BUT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SS组术后各时间点SIt一直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 OSI变化幅度(OSI-A)明显增加(P<0.05),术后7 d OSDI较大幅度上升(P<0.05),术后30 d CFS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MC组术后1 d SIt及OSI-A均有明显变化(P<0.05),而Croma组则始终变化曲线平缓,术后HPMC组与Croma组CFS和OSDI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roma角膜保护剂与国产眼用HPMC对于缓解白内障术后干眼有一定效果:术后泪液及角膜上皮的改变、主观不适较少,且Croma角膜保护剂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头部血管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管肉瘤(angiosarcoma)早期的表现往往缺乏特征性,容易被误诊,笔者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表皮生长因子(EGF)在各种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并其讨探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1例甲状腺病变组织中EGFR和EGF的表达情况。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分化型甲状腺癌标本中EGFR和EGF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5%、25%、68.62%和10%、15%、68.62%。两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结论:EGFR和EGF的表达可作为鉴别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5.
在解剖一具尸体时,发现其胃、十二指肠与空肠位置关系变异.特报道如下: 男性尸体,年龄70多岁,腹部无手术刀疤,打开腹腔后观察胃的形态时,发现其除与食管和十二指肠相连外,在大弯侧距贲门12.2 cm处有空肠相连,其与幽门相距6.6 cm.顺着十二指肠的走行,发现其往右下方在横结肠后方继续向下,在小肠袢后方走行一段后向上走行,包绕胰头后形成一盲端.此十二指肠总长度为17.8 cm,压径为2.5 cm.横结肠受十二指肠压迫处压径为3.00 cm.空肠与胃连接处压径为3.2 cm.其余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性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后早期患者眼球屈光状态的变化规律。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的老年性上睑皮肤松弛患者62例(124眼),其中40例(80眼)接受手术治疗为治疗组,22例(44眼)暂未接受手术治疗为对照组,治疗组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检查,对照组初查及3个月后复查,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角膜曲率和中央角膜厚度的测量。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结果 治疗组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后,患眼散光量下降0.17 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P<0.001);矫正视力、球镜度数、角膜曲率和角膜厚度在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初查及3个月后复查各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术前散光度数作为协变量,术后散光度数作为评价指标,2组组间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72,P<0.001),2组间视力、球镜度数、角膜曲率、角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后早期眼球散光度数降低,散光性质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期端粒酶与病变基因表达在细胞凋亡中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 1)端粒酶重复扩增法对 82例胃粘膜病变组织标本端粒酶 RNA活性检测; (2)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 79例胃粘膜病变组织标本检测 p53、 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端粒酶活性检测组中 GC阳性率为 100%, DYS为 58.33%,两者具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p<0.01);免疫组化组中 GC: p53与 bcl- 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DYS组: p53与 bcl- 2比较有极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p<0.01).结论通过用二种不同的方法分别检测端粒酶活性及病变基因 p53、 bcl- 2的表达,来分析研究两者在细胞凋亡中的相互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从分析中可以看出,不论是端粒酶或 p53、 bcl- 2,它们在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必然的内在联系,为今后在探索肿瘤的发病机制上提示出:( 1)随着肿瘤的生长,端粒酶和 bcl- 2活性将增加,而 p53将有条件的变化;( 2)在研究端粒酶时,把端粒定量更具临床意义;( 3) p53、 bcl- 2高表达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发生在端粒酶激活之前,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8.
浅表淋巴结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的价值--附117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因其方法简便、创伤小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为病理细胞学诊断开辟了新的领域,本总结了117例浅表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检查结果,结合活检病理诊断资料,探讨FNAC对浅表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21例早期胃癌及癌周的病理变化与粘膜活检对照,结果表明:早期胃癌以表面凹陷型多见。6例癌周组织中可见明显的不典型增生,并有逐步向癌移行的现象。说明对胃癌高危人群行胃镜随诊粘膜活检,能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俞晓宇  窦仁慧  郭昊晨  温淑梅 《浙江医学》2020,42(23):2544-2546,2551
目的分析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屈光状态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收治的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63例(120眼),为眼睑痉挛组;另择同期为求老视镜验配者63例(120眼)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各类屈光状态分布情况。结果眼睑痉挛组以单纯远视眼最多(占36.7%),其次为正视眼(29.2%)、远视合并散光眼(11.7%)。眼睑痉挛组与正常对照组屈光状态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部分屈光不正均为低度数。眼睑痉挛组与正常对照组球镜度数分布、柱镜轴向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柱镜度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屈光状态以远视合并或不合并散光为主,与正常人群相比柱镜度数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