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儿童在近视进展过程中调节功能的变化,分析调节功能在近视进展中的作用。方法:观察随访21名进展性近视儿童,年龄(11.1±1.5)岁,分别在入组及2年随访时测量受试者调节功能参数,如远距调节灵活度、动态调节刺激-反应曲线(ASRC)。结果:21名受试者2年后,平均近视进展(-1.55±0.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4,P<0.01)。随访前后,远距调节灵活度、ASRC相关参数(ASRC斜率、0~6 D的调节滞后面积、客观调节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节滞后量仅在调节刺激为4 D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8,P=0.048),其余0~6 D调节刺激下调节滞后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近视进展仅与年龄呈正相关(R2=0.186,P=0.029)。结论:在儿童近视进展过程中,调节功能保持相对稳定。近视进展与调节参数无关,受年龄影响,年龄越小,近视进展越快。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屈光矫正与非矫正状态下近视眼眼-足反应时间的差异。方法 使用运动视觉测试仪(Wayne Saccadic Fixator)对31名近视受试者进行测试,其中男性17名,女性14名,平均年龄为(25.8±1.9)岁。根据屈光状态将受试者分为三组:低度近视组(-0.50~-3.00 D)9人,中度近视组(-3.25~-6.00 D)12人,高度近视组(-6.25~-9.00 D)10人。在屈光矫正和非矫正两种状态下,分别测量受试者的眼-足反应时间、视觉反应时间和动作反应时间,重复测量5次,取平均值。采用配对t检验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屈光矫正与非矫正两种状态下,低、中、高度屈光组的眼-足反应时间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61、-1.16、-0.15,P〉0.05)。三个屈光度组的视觉反应时间和动作反应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矫正与非矫正两种状态下,优势足与非优势足的眼-足反应时间、视觉反应时间、动作反应时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形觉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屈光矫正与否对近视眼的眼-足反应时间、视觉反应时间、动作反应时间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3.
邓军  保金华  陈浩 《眼科研究》2011,29(1):78-81
背景光学离焦对静态视力能产生明显的影响,但是对动态视力的影响尚未见报道。目的研究近视性离焦对静态视力和动态视力影响的差异及其机制。方法研究纳入40名志愿者,包括20名平均年龄(27.40±1.64)岁的成人和20名平均年龄(11.70±1.49)岁的儿童。受检眼排除眼科疾患,最佳矫正视力≥1.0D,散光≤0.75D,双眼屈光参差〈1.50D。受检眼在远用屈光全部矫正的基础上分别加戴+1.00、+1.50、+2.00、+2.50D的正透镜进行离焦,使用自制的DVA-I动态视力测试仪和静态视力表测试受试者的动态视力和静态视力。结果成人组和儿童组的静态视力和动态视力均随着离焦度的增加而下降,4种离焦度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06.907,P=0.000);成人组和儿童组在各离焦度的动态视力与静态视力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静态视力或动态视力与离焦度间均呈阳性相关(R2=0.819,t=26.720,P=0.000;R2=0.826,t=27.420,P=0.000);离焦度与静态视力的斜率和截距均明显陡于离焦度与动态视力的斜度和截距(F=34.180,P=0.000;F=1005.560,P=0.001)。结论等量离焦对静态视力和动态视力的影响不同,推测动态视力不仅与屈光系统有关,还可能与其他影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4.
比较正视和近视学龄儿童阅读行为的特征和差异,为探索阅读行为与近视发生的关联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某小学五年级的正视和近视学龄儿童各35名参加研究,分别对受试者进行眼健康检查以及阅读行为相关参数的测量.结果 近视儿童的阅读距离为(25.5±5.3)cm,正视儿童为(28.7±6.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P<0.05).近视儿童的相对阅读距离比正视儿童更近(t=-2.56,P<0.05).近视儿童相比正视儿童的头位角更大,分别为(29.9±12.1)°,(26.1±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儿童的眼位角为(24.1±9.3)°,小于正视儿童的(28.3±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5,P>0.05).结论 学龄儿童的阅读距离普遍很近.近视儿童的阅读距离更近,头位角更大.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配戴多焦软性角膜接触镜引起的周边屈光度及周边角膜屈光力的变化,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自身对照研究。于2020年10月1─15日在温州医科大学收集成年近视受检者18例,在配戴单焦软性角膜接触镜(简称单焦软镜)和多焦软性角膜接触镜(简称多焦软镜)状态下分别采用红外自动验光仪和角膜地形图测量周边屈光度及周边...  相似文献   
36.
目的:比较儿童进展性近视眼与正视眼的调节功能特征,探讨调节对近视的潜在影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68例儿童,进展性近视组[(等效球镜度(SE)≤-0.75 D)]与正视组(+0.50 D≥SE≥-0.50 D)各34例,测量内容包括主观调节幅度、远距调节灵活度及调节刺激-反应曲线(ASRC)。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调节功能的差异。结果:正视组、进展性近视组SE分别为(0.18±0.28)D、(-2.88±1.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2,P<0.001)。进展性近视组的主观调节幅度低于正视组(t=-2.22,P=0.03)。2组间的远距调节灵活度与ASRC斜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2,P=0.41;t=1.58,P=0.12)。进展性近视组和正视组在0~6 D调节刺激范围的调节滞后面积分别为(7.35±1.54)D2 、(6.48±1.05)D2 (t= 2.74,P=0.01);且在不同调节刺激水平下(1、2、3、4、5 D),进展性近视比正视眼的调节滞后量大(t=2.40、2.78、2.79、2.49、2.12,P<0.05)。而进展性近视组在6 D刺激水平的调节滞后量比正视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意义(t=1.83,P=0.07)。结论:儿童进展性近视眼的调节反应特征与正视眼不完全一致,其中进展性近视眼的调节滞后量高于正视眼,提示调节滞后可能在近视发生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刘旭  保金华  吕帆 《眼科研究》2010,28(10):974-978
目的通过客观法测量眼残余调节(RA)量,评估美多丽P(质量分数0.5%托品酰胺+质量分数0.5%苯肾上腺素)在近视儿童中的睫状肌麻痹效果。方法 85例近视儿童,年龄6~14岁;主觉等效球镜-0.75~-5.75D。受试者双眼点用美多丽P滴眼液3次,每次1滴,间隔5min;第3次点用30min后,应用开放视野的红外自动验光仪分别测量单眼注视4m与33cm处0.2SnellenE视标的调节反应。远距离与近距离的调节反应均值之差为RA量。结果平均RA量右眼为(0.22±0.27)D(95%CI:0.16~0.28),左眼为(0.24±0.27)D(95%CI:0.18~0.30)。RA量在左右眼间(t=-0.84,P=0.41)和不同性别的同眼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右眼:t=0.02,P=0.98;左眼:t=-0.82,P=0.41);应用美多丽P滴眼液后左右眼的RA量呈正相关(r=0.49,P=0.00);应用美多丽P滴眼液后眼RA量与年龄、近视度数之间均无相关性(r=0.10,P=0.39;r=-0.15,P=0.17)。结论大多数受试者低度的RA量表明,美多丽P滴眼液在近视儿童中是一种有效的睫状肌麻痹剂。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模糊适应对近视者与正视者眼模糊敏感性和LandoltC视力(100%和10%对比度)的影响以及近视者与正视者模糊敏感性和对比度视力(contrast Visual acuity,CVA)之间的差异。方法在双眼调节麻痹的情况下,通过远距屈光全矫基础上引入+2.00DS进行模糊适应30分钟。在模糊适应前后,采用Badal系统,通过5mm人工瞳孔控制瞳孔大小,分别测量20名近视者和15名正视者右眼的模糊敏感阈值、模糊分辨阈值;在模糊适应的过程中,每隔10分钟对高、低CVA进行一次测量。结果模糊适应后,近视者和正视者的高、低CVA均有显著性提高(P=0.000);近视者远模糊敏感阈值显著减小(t=2.282,P=0.034),正视者近模糊敏感阈值显著增加(t=2.703,P=0.019),主观焦深没有显著变化;近视组与正视组相比,近视组的远模糊敏感阈值、主观焦深和模糊分辨阈值均小于正视眼的各测量值(t=3.594,P=0.001;t=2.879,P=0.007;t=2.216,P=0.034)。结论人眼在离焦状态下适应一段时间后,近视者和正视者的高、低CVA均有显著提高;近视者较正视者对模糊察觉的敏感性增强。  相似文献   
39.
近视眼患者在不同矫正方式下的对比度视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在亮、暗两种环境条件下,检测近视眼患者配戴三种矫正方式的对比度视力.方法 26名近视眼患者(45眼:另外7眼散光>-0.75 D,本实验予以排除),在亮(250.0 cd/m2)、暗(25.0 cd/m2)境条件下,给予每例患者配或三种矫正方式:框架眼镜(spectacles,SP)、软性角膜接触镜(soft contact lells.SCL)及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分别全矫后随机检测四个对比度视力(100%、25%、10%、5%).结果 在亮、暗环境条件下.测得的四个对比度视力,RGPCL的矫正视力均明显好于SP、SCL(P<0.05);仅在亮环境条件下,SCL的10%的对比度视力差于SP.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4).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随着对比度的下降,视力随之下降.在相同矫正方式和相同对比度下.亮环境的视力好于暗环境的视力.结论 近视眼患者配戴RGPCL与其配戴SCL和SP镜相比,RGPCL能提供最好的矫正视力,运用对比度视力检测手段可以有效地评价近视眼患者配戴不同矫正方式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40.
背景近距离工作时,视网膜的成像质量受调节、瞳孔和像差的共同影响;而近距离工作时视网膜成像的清晰度又被认为是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的可能诱因。因此,研究近视及正视青少年在阅读状态下的眼动参数和像差的差异性显得尤为重要。目的研究有初发性近视和进展性近视的青少年在阅读状态下的调节反应、瞳孔直径和像差的差异,从视网膜离焦诱导近视和像差诱导近视这两个假说探讨调节反应和像差与近视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方法57例年龄12~16岁青少年受试者分为正视组16眼、初发性近视组20眼和进展性近视组21眼。嘱受试者阅读左眼前25effl处电脑显示屏上由快速序列视觉呈现方式软件所呈现的一篇中文短文,用SEIKO—WV500型自动验光仪测量调节反应,实时录像记录瞳孔直径,并用WASCA波前像差仪测量像差,对3组间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各组受试者的调节反应和像差的个体差异均较大,在4D的调节刺激下,初发性近视组和进展性近视组的调节滞后值为(1.72±0.53)D,(1.74±0.44)D,高于正视组的(0.96±0.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t=4.47,P〈0.01)。初发性近视组和进展性近视组的调节滞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P〉0.05)。调节刺激在0~4D时,所有受试者的瞳孔直径、全眼像差、高阶像差、球差和彗差均随着调节力的增加而显著减小(P〈0.01),但在同一调节刺激下,不同屈光组之间受试者的瞳孔直径、全眼像差、高阶像差、球差和彗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发性近视和近视进展过程中在近距离阅读状态下存在较高的调节滞后,近距离阅读状态下对离焦的低模糊敏感性、较高的调节滞后及远视性离焦可能是近视发生、发展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