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31.
我院在1993年12月至1997年6月共手术治疗17例眶内肿瘤,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7例病人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5~69岁,平均年龄40岁。左眼6例,右眼11例。病理结果:良性11例,恶性6例,发病时间20d~3年。临床表现:眼球中度突出... 相似文献
32.
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功能,关键在于网脱手术全过程中使角膜保持透明性。此手术是需手术时间较长而又很复杂的大手术。术中如何保护角膜透明度是很重要的。本组在手术中曾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来保护角膜的透明性,取得良好的效果。HPMC是一种生物学上与眼组织相结合高分子聚合物,有粘聚力、透明性和可渗透性,易从眼内清除,主要保护组织及细胞,避免术中机械损伤,分离组织和粘连,减少术中磨擦〔1〕,由于术中眼球转动及暴露过久易使角膜上皮干燥、损伤,再频繁滴用平衡液后渗入上皮层与前弹力层之间易使上皮疏松混浊,… 相似文献
33.
隐匿性巩膜裂伤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佟艳秋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3,(Z1)
我院1980年以来收治眼外伤病例中诊断为隐匿性巩膜裂伤25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外伤与年龄、职业、原因的关系:15岁以下2例占8%,20~25岁14例占56%,36~45岁6例占24%,46~50岁2例占8%,60岁1例占4%。工人13例占52%,干部2例占8%,农民5例20%,学生5例占20%。原因: 相似文献
34.
目的:眼球摘除羟基磷灰石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珊瑚多孔羟基磷灰石植入术40例,术中自体巩膜包裹或行眼球筋膜与球结膜分层无张力对位缝合。结果:随访4个月~2年均获良好效果,并发症少,无眶内感染及植入物排出。结论:珊瑚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是良好的眶内填充材料及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5.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动脉硬化呈增高趋势,其特点是受累病变的内膜开始,眼部多表现为视网膜动脉硬化。本文对视网膜动脉硬化与IMT相关性及相关因素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越来越多的视网膜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颈动脉内膜增厚,糖尿病患者IMT与视网膜动脉硬化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颈动脉狭窄特别是颈内动脉狭窄可直接影响视网膜血供。因此,早期诊断有助于判定全身动脉硬化情况,对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以及CRAO等患者及高危人群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延缓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如何才能使糖尿病人白内障的视力提高,视力损害降低到最低点,恢复最佳视力。方法:1994年10月~2001年12月糖尿病人白内障摘除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108例,122眼;男性40例,女性68例;年龄50~72岁。糖尿病史3~5年30眼,大于10年65眼,大于15年15眼,大于20年12眼。术前测定空腹及3餐后2h后血糖,经控制饮食、口服药物、皮下注射胰岛素,血糖控制在7mmol/L,尿糖阴性。手术方法是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或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抗炎治疗,观察血糖变化,血糖仍控制在小于8mmol/I。结果:视力大于或等于0.8者41眼,占33.61%;0.5~0.7者64眼,占52.46%;0.4以下17眼,占13.93%。术后中晚期并发症:晶体前膜、晶体后囊混浊、糖尿病眼底、黄斑变性、虹膜红变等。眼底检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单纯型Ⅰ期110眼,Ⅱ期12眼。结论:糖尿病人一般应将血糖控制在6.0~7.0mmol/L,手术是比较安全的;对轻型糖尿病人给予控制饮食及口服降糖药物;口服药物不能控制者,给予长效及短效胰岛素联合用药,并饮食控制定量用餐,对于术后并发症,则做相应适当的治疗,如晶体前膜给予少量激素或5-Fu局部注射,散瞳,同时观察血糖。后囊膜混浊者术中抛光,对混浊重者术中注入黏弹荆后维纳斯剪或截囊针伸入截开瞳孔区后囊膜,血糖值较高病人,更应严格观察血糖变化。及时给予降糖药物治疗,防止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37.
38.
视神经挫伤临床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神经挫伤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21眼)由于挫伤较重所致的视神经损伤病历进行治疗,包括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结果:90%病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7例视神经萎缩。结论:对视神经挫伤的病人要严格掌握临床最佳治疗时机,早期治疗、综合治疗均可达到治愈,但手术治疗是必不可少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除术后填充硅油或C3F8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科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PDR60例(77眼)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分硅油填充组和C3F8填充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视力、眼压、视网膜、视神经变化。结果硅油填充组手术前后视力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1,P〈0.05),C3F8填充组手术前后视力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0,P〈0.05)。两组间手术后视力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1,P〈0.05)。硅油组与C3F8组术后眼压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0,P〈0.05)。硅油组41眼中视盘颜色苍白5眼(12.20%),视盘色淡3眼(7.32%),视网膜局部血管闭塞10眼(24.39%);未发现视网膜再出血或脱离。C3F8填充组36眼术后气体全部吸收,视盘色淡3眼(8.33%),未发现有视盘色苍白或视网膜局部血管闭塞,视网膜再次出血5眼(13.88%),视网膜再次脱离2眼(5.55%)。结论PDR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效果良好,只有少数患者出现眼压难以控制,最终导致视功能损害。C3F8填充术后没有出现视网膜脱离及再出血者的视功能恢复要好于硅油填充组。所以PDR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后应根据视网膜情况选择合适的玻璃体填充物,填充硅油的患者应在视网膜复位后尽早的取出眼内硅油,避免对视神经、视网膜造成不可逆性损害。 相似文献
40.
普尔彻外伤性视网膜血管病变(traumatic retinal angiopathy of Puflscher)首次由Purtscher描述,故也称Purtscher病。是由远离眼部的头部或躯干等处突然受到重力挤压所致的眼部损伤,引起视网膜血管特有的病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