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4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综合类 | 6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眼科学 | 14篇 |
药学 | 8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5篇 |
2014年 | 1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生活实例
46 岁的刘先生于5 年前被诊断为鼻窦炎伴鼻息肉,曾先后做过2 次“鼻息肉切除”手术,但一直无法“断根”。两个月前,刘先生在报纸上看到一则“等离子微创手术能够根治鼻窦炎”的消息,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某医院做了手术。不料,术后没多久,他又感觉鼻子不通气,并且还出现了鼻腔干燥、鼻涕倒流加重的现象…… 相似文献
72.
刘娟冯仙顾瑜蓉李厚勇余洪猛王德辉李华斌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22,(3):225-231
目的总结接受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CIT)的变应性鼻炎(AR)患者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的接种情况,并提出具体的临床操作建议。方法回顾分析421例在我科接受SCIT AR患者的临床资料,截止时间为2021年11月30日。最早开始治疗的时间是2017年4月7日。统计这些患者新冠疫苗的接种情况以及接种后对SCIT的影响。结果244例患者接种了新冠疫苗。接种后,7例鼻炎加重,23例出现不良反应,29例需要调整免疫治疗剂量。免疫治疗阶段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的患者需要调整免疫治疗剂量的比例高于免疫治疗前;免疫治疗起始阶段接种新冠疫苗的患者需要调整免疫治疗剂量的比例高于免疫治疗维持阶段。结论接受SCIT的AR患者接种新冠疫苗的反应与普通人群类似,对鼻炎的影响也很小。建议AR患者在过敏症状控制良好的健康状态下选择SCIT前或SCIT维持阶段接种新冠疫苗。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运用Merocel止血棉与肺炎链球菌建立大鼠急性鼻腔鼻窦炎模型.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40只)和对照组(40只).实验组左侧鼻腔均置入Merocel止血棉,同时滴加肺炎链球菌菌液;对照组鼻腔单纯滴加菌液.两组均于接种后第4、8、12、16、20、28、36、42d处死,每次5只.观察鼻腔鼻窦炎性浸润情况.结果实验组接种细菌4 d后鼻腔鼻窦出现大量红细胞渗出,第8 d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第12~16 d达到高峰,第20d炎症开始减轻,第28~42d仍持续有炎症表现.对照组在8~12 d有炎症表现,至20d炎症基本消退,造模不稳定.结论运用Merocel止血棉作为肺炎链球菌的载体可建立稳定的大鼠急性细菌性鼻腔鼻窦炎模型.该法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74.
75.
变应性鼻炎迟发相反应阶段是以嗜酸粒细胞为代表的大量的炎性细胞的浸润而导致的慢性炎症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 1,VCAM 1)、细胞间黏附分子 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ICAM 1)在嗜酸粒细胞等炎性细胞的黏附、浸润到黏膜炎症区域起着重要作用[1] 。本研究观察实验性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黏附分子的表达。一、材料与方法1 主要试剂 :卵清白蛋白 (Sigma ,美国 ) ,ICAM 1单克隆抗体 ,VCAM 1多克隆抗体 (SantaCruz,美国 ) ,免疫组化链霉卵白素 生物素复合体 (strepavidin biotincomplex,SABC)试… 相似文献
76.
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 OECs)是一种独特的神经胶质细胞,存在于初级嗅觉系统中,有促进神经生长的特性.OECs促神经生长的特性与其分泌的多种营养因子、细胞内的Ca2+浓度及嗅感觉神经元细胞受到刺激后释放的神经递质及相应的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77.
78.
咽后淋巴结(RPLNs)位于咽后间隙,解剖位置深,周围毗邻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等重要而复杂的血管、神经结构,因此,恶性肿瘤发生RPLNs转移时难以通过病理组织活检诊断,主要依靠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恶性肿瘤RPLNs转移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法,目前常采用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手术切除是重要手段。手术入路包括开放入路、内镜辅助入路及机器人辅助入路,其中内镜经口经翼下颌皱襞内侧(ETO-MPF)入路RPLNs切除术是近期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微创、精准、安全的手术方法,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分析内镜经鼻入路切除前颅底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并分析其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4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就诊的42例前颅底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20~78岁,平均49岁。42例患者中包括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鳞癌)15例(14例T4bN0M0,1例T4bN1M0)、嗅神经母细胞瘤27例(均为Kadish C期)。前颅底切除后采用大腿阔筋膜和带蒂鼻中隔黏膜瓣进行重建。患者术后第1天行头颅CT平扫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颅内积气和脑水肿,同时行鼻窦增强MR检查判定肿瘤切除情况。使用Kaplan-Meier法统计分析总体生存率,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42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452 min。术后增强MR明确显示:36例(85.7%)肿瘤全切;2例(4.8%)因侵犯眶内容物且患者强烈要求保留眼球行次全切;1例(2.4%)患者因术中发生颈内动脉损伤而终止手术;1例(2.4%)患者术后MR显示肿瘤残留再次手术切除;2例(4.8%)患者可疑眼眶内侧残留。术后随访2~52个月,平均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失访2例。术后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5%、76.9%、64.5%;鼻腔鼻窦鳞癌术后1、2、3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2%、86.2%、57.4%;嗅神经母细胞瘤1、2、3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9%、75.3%、67.8%。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残留(P=0.001)和复发(P<0.01)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内镜经鼻入路切除前颅底恶性肿瘤可行,预后较好。肿瘤残留和复发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