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总结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区囊性垂体病变的经验。方法 2006~2010年,显徽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治疗15例囊性垂体病变,病变直径11~28 mm,其中〉20 mm者6例。将鼻窥器缓慢插入右鼻孔向上经中鼻甲直至蝶窦前壁,横行切开鼻中隔黏膜约1.5 cm,保持窥器尖呈闭合状态向对侧偏移,使鼻中隔骨折移位。然后将窥器张开,可见中线骨性隆起结构蝶嵴及两侧蝶窦开口。凿除蝶窦前壁约1.0~1.5 cm,显露蝶窦腔,咬除蝶窦分隔,剥离电凝蝶窦黏膜,显露凸形鞍底,凿开并扩大至1.2~1.5 cm骨窗即见硬脑膜,电凝硬膜后穿刺,证实病变后"十"字切开,显露病变并予钳取和刮除。结果手术过程顺利,病变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1例。病理结果为垂体脓肿4例,Rathke囊肿7例,囊性垂体腺瘤4例。无死亡及病残,术后无脑脊液鼻漏。1例囊性垂体腺瘤次全切除患者术后行伽玛刀治疗,随访10个月未见肿瘤增大。余14例随访8~19个月,平均14个月,无复发。结论鞍区囊性垂体病变术前鉴别诊断虽然较困难,但仍有很多特征可以鉴别;应用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可取得简捷、安全、高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2.
目的:建立人脑膜瘤组织微阵列(组织芯片),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在人脑膜瘤的表达及与脑膜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脑膜瘤蜡块标本126例,制作成直径2.0 mm 的组织芯片,以正常人脑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GnRHR在不同级别脑膜瘤中的表达.结果:①126例脑膜瘤中GnRHR的阳性表达率为69.05%,随着脑膜瘤WHO分级的增高,GnRHR表达率逐渐下降;不同级别脑膜瘤的GnRHR表达率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15);②不同类型脑膜瘤GnRHR阳性表达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③正常脑组织中未见到GnRHR的表达,与脑膜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nRHR与人脑膜瘤发生密切相关,GnRHR在超过半数的脑膜瘤中有表达,而且对脑膜瘤的发展与演变可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旁正中椎板撑开复位术对腰椎管肿瘤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9年8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采用旁正中椎板撑开复位术治疗的35例腰椎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男性16例, 女性19例, 年龄(40.1±10.6)岁。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切除情况、肿瘤病理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等。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 评估肿瘤复发、椎板愈合及脊柱稳定性情况, 时间截至2022年8月。以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系统对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状态评分, 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总体评分, 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因素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 Q3)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结果 35例患者肿瘤均完全切除, 手术出血量为100(75, 140) mL, 手术时间为(181.1±42.7) min, 术后病理诊断为神经鞘瘤24例、脊膜瘤6例、室管膜瘤4例、神经纤维瘤1例。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36~6...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构建人类mir-7-3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mir-7-3基因的功能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RT-PCR)技术从含有mir-7-3基因的质粒pENTR-MIRNA VECTOR扩增目的 基因mir-7-3,并将基因克隆到慢病毒载体表达质粒Lenti-GFP-RNAiVECTOR[含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中,构建慢病毒载体表达质粒Lenti-GFP-mir-7-3,酶切、测序验证mir-7-3基因后,将Lenti-GFP-mir-7-3质粒和包装质粒pRsv-REV、pMDlg-pRRE、pMD2G共同转染人类胚胎肾上皮细胞系293T细胞,获得携带mir-7-3基因和EGFP基因的重组慢病毒FIV-CMV-EGFP-mir-7-3,取浓缩纯化后的病毒上清感染293T细胞和人类胶质瘤细胞U251,荧光显微镜观察293T细胞的荧光表达,RT-PCR鉴定U251细胞中mir-7-3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Lenti-GFP-mir-7-3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能产生高浓度的重组慢病毒FTV-CMV-EGFP-mir-7-3,荧光显微镜下能直接观察到EGFP,FIV-CMV-EGFP-mir-7-3中携有正确的mir-7-3基因,目的 基因mir-7-3能被重组慢病毒高效地转导人U251.结论 成功构建了携带mir-7-3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探讨mir-7-3基因治疗胶质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手术的鞍底重建策略。方法回顾分析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垂体瘤手术病例165例,总结鞍底重建修补的手术技术及手术策略。术中依据鞍膈损伤程度,采用分类修补方案:(1)术中鞍膈保护完整,颅底缺损较小,无需鞍底重建,仅用明胶海绵填塞,若颅底缺损较大,伴有鞍膈塌陷,可用自体脂肪填塞,人工硬脑膜修复;(2)术中鞍膈局部小破口,需鞍底重建修补,取预留脂肪填塞,人工硬脑膜修复,带蒂粘膜瓣鞍底贴覆;(3)术中鞍膈大破口,可行Gasket seal技术封闭鞍底,人工硬脑膜修复,带蒂粘膜瓣鞍底贴覆,生物蛋白胶固定,膨胀海绵填塞鼻腔。结果 114例(69.1%)鞍膈保护完整,采用1类修补方法,49例(29.7%)术中鞍膈小破口,采用2类修补方法,2例(1.2%)术中鞍膈大破口,采用3类修补方法。术后短暂性脑脊液鼻漏5例,经保守治疗治愈4例,1例患者再次内镜下经鼻入路行颅底重建得以修复,术后随访6个月~5年,有1例患者脑脊液漏复发,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术前评估鞍膈厚度,术中评估脑脊液漏程度,对于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采用鞍底重建分类修补手术,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脑脊液漏并发症。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成形术治疗颅脑损伤去骨板减压术后脑积水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7例颅脑损伤去骨板减压术后继发脑积水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成形术治疗。结果术后出现无菌性腹膜炎1例、分流过度1例、分流不足5例,无感染、死亡。术后31例临床症状改善。术后复查头颅CT,侧脑室额角水肿较前均改善或基本消失,31例脑室不同程度缩小,23例基本恢复正常大小。依据Salmon标准:+3级11例,+2级12例,+1级8例,0级6例。术后6个月GCS评分3~8分6例,9~12分20例,13~15分11例。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成形术治疗颅脑损伤去骨板减压术后脑积水的效果良好,分流术中使用可调压式分流管,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分期手术治疗鞍上生长的巨大垂体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鞍上生长的巨大垂体肿瘤病例资料。一期手术均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切除肿瘤,依据术后肿瘤残留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期手术方法。结果一期手术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采用分期手术5例。其中残余肿瘤下降至鞍内2例,二期手术采用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残余肿瘤位于鞍上3例,二期手术采用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在5例采用分期手术病例中,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60个月,平均26个月,激素替代治疗3~6个月后,垂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对于鞍上生长的巨大垂体肿瘤,选择合理的分期手术方法,采用伽玛刀、药物等综合辅助治疗,可使病人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初步探讨脑室置管镜辅助下改良切口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脑积水病例资料,均应用脑室置管镜辅助下改良切口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 10例病人脑积水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改良切口后分流术手术时间35~60min,平均(45.0±1.2)min,较传统分流术明显缩短。脑室端置管位置准确,无脑室置管镜相关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脑室置管镜辅助下改良切口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安全可靠,定位精确,微创,手术时间明显缩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模拟颞下锁孔硬膜下Kawase入路手术可行性和适应证。方法 成人尸头湿标本8具(16侧),模拟神经内镜颞下锁孔硬膜下Kawase入路,观察内镜下显露的最大视野,辨识弓状隆起、三叉神经、岩浅大神经、岩上窦等解剖结构,标识Kawase三角的边界,测量不同磨除范围下Kawase三角的各边长,显露小脑膜切迹间隙、脑干腹外侧、上中岩斜区、中下岩斜区交界处及其邻近结构。结果 弓状隆起最高点到棘孔、岩浅大神经裂孔、岩浅大神经与下颌神经的交点;三叉神经压迹外侧缘的最短距离分别为(22.90±2.34)mm、(14.05±2.09)mm、(24.94±1.98)mm、(23.49±2.38)mm;Kawase三角磨除面积为(3.04±0.47)cm2,扩大磨除Kawase三角面积为(3.7±0.69)cm2,平均增加了0.66 cm2的面积。结论 经神经内镜颞下锁孔硬膜下Kawase入路避免了对脑膜中动脉的损伤,保留了岩浅大神经。适合处理位于小脑幕切迹间隙,上、中岩斜区,中、下岩斜区交界处,部分桥小脑角脑干腹外侧广泛区域的肿瘤、动脉瘤等病变。  相似文献   
40.
目的系统评价神经内镜辅助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纳人所有关于神经内镜辅助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TON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及临床对照研究。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版本5.0.1)评定所有纳入研究的质量,并用RevMan5.1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个符合标准的研究,共117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对于提高患者的视力恢复程度,神经内镜组明显优于激素治疗组(OR=1.83;95%可信区间:1.09~3.06;P〈0.05);②对于提高患者视力恢复程度,神经内镜组与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OR=0.71;95%可信区间:0.47~1.06;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TON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激素治疗。虽然神经内镜组与开颅手术视神经管减压术组比较,对视力恢复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其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