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非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的发病因素与临床的相关研究。方法:将2011-03/2012-09来我科门诊就诊,并确诊为NAION的住院患者纳为病例组。并将同一时期来我院参加门诊体检并与病例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人群作为对照组。将纳入对象的个人资料进行详细登记和详尽的眼科检查,并进行血压监测及血常规、血脂、血糖、血液流变等化验检查,并将观察指标详细记录。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总胆固醇、HDL-脂蛋白、血常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甘油三脂、血糖、血压有统计学差异(P<0.05),NAION组较高。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中切、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沉、血沉方程K值二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全血黏度中低切、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黏度高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NAION组较高。结论:高海拔地区NAION的发病因素不是单一的,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高海拔低压低氧等环境条件下,NAION的发病与人体微循环发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相关。甘油三脂、血压、血糖对高海拔地区NAION的发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黏度是高海拔地区NAION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加强高海拔地区人群对NAION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NAION防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2.
王江辉  亢泽峰  魏文斌  佘海澄 《眼科》2011,20(5):345-348
目的比较23 G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手术与传统20 G玻璃体手术后短期内(1周)眼压、视力、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设计回顾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北京同仁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间行23 G玻璃体手术的15例(15眼)玻璃体积血患者及同期行20 G玻璃体手术18例(18眼)玻璃体积血患者。方法回顾上述患者住院病历资料,将其分为23 G微创和20 G传统玻璃体手术两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7天眼压、视力以及手术时间、术后是否发生低眼压、眼内炎等并发症。主要指标眼压及视力,手术时间。结果术后33眼(100%)视网膜均复位。23 G组术后1周内眼压均低于20 G组,前者术后三个时间点眼压由低逐渐增加,分别为(10.87±3.48)、(11.53±4.84)、(11.80±5.68)mm Hg,后者术后三个时间点眼压由高逐渐降低,分别为(19.56±7.71)、(15.33±5.21)、(14.72±3.56)mm Hg,两组术后第1天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81,P=0.000);23 G组术后1周内平均对数视力logMAR逐步提高,三个时间点分别为2.11±1.00、1.93±1.02、1.64±1.00,术后第3、7天视力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2.3578,P=0.033t;=3.5552,P=0.003),20 G组术后1周内平均对数视力也逐步提高,三个时间点分别为1.78±0.94、1.51±0.881、.48±0.91,术后三个时间点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917,P=0.003t;=11.1779,P=0.000t;=4.3424,P=0.000),两组术后1周内三个时间点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82,P=0.345t;=1.2761,P=0.211;t=0.4897,P=0.628);23 G组平均手术时间(37.20±7.47)分,少于20 G组平均手术时间(49.28±8.1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52,P=0.000);23 G组术后低眼压2例(13.33%),20 G组术后低眼压1例(5.56%),两组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429,P=0.003)。两组均未发生眼内炎和视网膜脱离。结论 23 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比传统20G玻璃体切除术明显减少了手术时间且降低了术后眼压上升的风险,术后视力恢复无差异,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玻璃体手术方式,但术后早期低眼压发生率较高是该术式的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藏药十五味萝蒂明目丸(shi wu weiluo di ming mu wan of Tibetan medicine)对紫外线诱导的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吡诺克辛滴眼液)、藏药高剂量组、藏药低剂量组和预防组,以紫外线诱导大鼠白内障模型后予以治疗,预防组自造模第一天同时给药.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给药后50d、70 d、90 d LECs内抗氧化蛋白基因表达的水平,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LECs的超微机构,进一步证明十五味萝蒂明目丸对紫外线诱导的白内障LECs是否具有保护作用.结果 应用不同剂量的十五味萝蒂明目丸对混浊的晶状体进行干预,随着时间的延长抗氧化蛋白基因表达水平升高,透射电镜下细胞损伤的程度减轻,其中治疗组[藏药高剂量组50 d时抗氧化蛋白基因水平为(29.00±0.05)]效果优于阳性药物组,以预防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 藏药十五味萝蒂明目丸对紫外线诱导的白内障LECs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并起到预防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对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2月报道的mNGF治疗NAIO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是否使用mNGF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总有效率、视力、视野、电生理P100峰潜时、视神经平均纤维层厚度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1,507例患者(1,573只眼),其中治疗组759例(797只眼),对照组748例(776只眼)。使用mNGF的治疗组总有效率[OR=4.810,95%CI(3.480,6.650),Z=9.540,P=0.000]、视力[MD=0.120,95%CI(0.080,0.170),Z=5.430,P=0.000]、视野平均缺损度[MD=-1.960,95%CI(-2.560,-1.360...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BRVO继发ME患者33例(38眼)为研究对象,均经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0.05 mL。随访6个月期间,至少每个月检查1次,根据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以判断是否行再次注射。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OCT结果,并观察治疗后1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最小分辨率视力(VA)对数为(0.59±0.21),首次注射后1个月显著改善至(0.35±0.12)(P<0.01)。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3个月BCVA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内仅5例(15.15%)发生眼压一过性增高,未见其他明显眼不良事件。 结论 基于OCT的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BRVO继发ME短期疗效确切,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加减驻景方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epithelium-derivedfactor,PEDF)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驻景方对病理性近视CNV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3周龄雌性三色豚鼠75只随机选取15只为空白对照组,剩余豚鼠均戴头套右眼形觉剥夺诱导病理性近视,并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每组各30只,右眼行氪激光光凝。于光凝后第1天开始连续灌胃21d,中药组予驻景方3.285g·kg-1·d-1(1.5mL·d-1),模型组予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后7d、14d、21d分别行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检测。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造模完成后14d、21d时中药组VEGF表达的光密度值(0.1301±0.0196、0.0556±0.0119)较模型组(0.1659±0.0543、0.0961±0.0259)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1)。造模完成后14d及21d时中药组PEDF表达的光密度值(0.0389±0.0040、0.0543±0.0085)较模型组(0.0305±0.0077、0.0293±0.0059)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01)。RT-PCR结果显示,VEGFmRNA、PEDFmRNA在各组中均有表达,中药组VEGF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减弱,而PEDF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增强。结论 中药驻景方可抑制氪激光诱导的病理性近视CNV模型中VEGF的表达,促进PEDF的表达,从而抑制CNV的形成。  相似文献   
77.
青海地区426例眼外伤回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眼外伤相关资料及致伤因素的回顾性分析,为眼外伤的预防方向和重点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426例(442眼)眼外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伤者以21~50岁的青壮年居多(273眼,占61.76%),男性大于女性(4.59:1);致伤因素以金属碎屑、石块碎屑、玻璃及木棍致伤居首位(48.12%),其次为拳脚击伤、爆炸伤及车祸(35.21%)等;受伤部位以角膜穿孔伤、巩膜裂伤居前位(89.20%).结论 眼外伤是眼科住院患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后果严重.应加强预防.对眼外伤要及时有效的处理.降低眼外伤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8.
近视“精筋失衡论”是亢泽峰教授通过传承古代学术经典,结合多年临证经验,融合创新发展而来。精既是先天之精,也指后天生长发育的五脏六腑之精,筋则是包括神经、软组织和结缔组织在内的综合体,既有表征特点,又有连接、支持、营养、保护等功能。目之能视物,精是物质基础,筋是功能保障。在近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精筋失衡”贯穿始终,与屈光度、眼轴及睫状肌、巩膜、视网膜等变化密切相关,是近视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在近视的防、控、治上,要重视养筋益精,以平衡、恢复目-全身稳态,同时根据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结合小儿特点进行论治。在近视前期强调通过健康宣教、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坚持做眼保健操、进行中医适宜技术耳穴压丸干预,中药选用芍药、天麻、钩藤等方式起到养血柔筋的作用;已发生近视则更注重补气养精调筋,重视补阳气,兼顾调脾胃,采用定志丸加减治疗;疾病后期出现病理性改变则需注重补肝肾,调气血来恢复稳态。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系统评价杞菊地黄制剂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杞菊地黄制剂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5月12日,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运用RevMan5.3软件对所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1,363例患者。与单纯西药组比较,杞菊地黄制剂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在提高总有效率[OR=4.56,95%CI(2.85,7.28),Z=6.340,P=0.000]、增加泪液分泌量[MD=1.63,95%CI(0.78,2.49),Z=3.740,P=0.000]、延长泪膜破裂时间[MD=2.36,95%CI(1.59,3.13),Z=6.040,P=0.000]、提高主观症状评分[MD=-1.20,95%CI(-1.70,-0.70),Z=4.680,P=0.000]、减少角膜破损面积[MD=-1.19,95%CI(-1.70,-0.68),Z=4.550,P=0.0...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观察养血补肾方对形觉剥夺性近视(FDM)豚鼠巩膜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三色豚鼠右眼以半透明塑料眼罩行遮盖作为模型眼,左眼作为对照眼,建立FDM模型,分别于干预前1 d和干预60 d后检测双眼屈光度、眼轴变化。将造模成功的豚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G)和养血补肾方组(YXBS),各20只,YXBS组灌胃养血补肾方,MG组灌胃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连续给药15 d后,苏木精—伊红染色(HE)法观察豚鼠巩膜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巩膜TGF-β2表达。结果 (1)屈光度与眼轴:造模后MG组豚鼠模型眼屈光度较造模前降低(t=15.960,P=0.000),且低于造模后的对照眼(t=14.962,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造模后MG组豚鼠双眼眼轴均较造模前延长(t模型眼=21.274,t对照眼=15.844,均P=0.000),且模型眼眼轴长于对照眼(t=5.998,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巩膜形态:MG组豚鼠模型眼巩膜厚度明显缩小,巩膜胶原稀疏,纤维间隙扩大;YXBS组豚鼠模型眼巩膜胶原排列较紧密,纤维间隙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