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679篇 |
免费 | 8814篇 |
国内免费 | 742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54篇 |
儿科学 | 837篇 |
妇产科学 | 987篇 |
基础医学 | 10701篇 |
口腔科学 | 1604篇 |
临床医学 | 13059篇 |
内科学 | 13155篇 |
皮肤病学 | 725篇 |
神经病学 | 5299篇 |
特种医学 | 316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6篇 |
外科学 | 8293篇 |
综合类 | 15352篇 |
现状与发展 | 22篇 |
一般理论 | 13篇 |
预防医学 | 5799篇 |
眼科学 | 2947篇 |
药学 | 9358篇 |
102篇 | |
中国医学 | 5834篇 |
肿瘤学 | 79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3篇 |
2023年 | 1522篇 |
2022年 | 4288篇 |
2021年 | 5184篇 |
2020年 | 3940篇 |
2019年 | 3226篇 |
2018年 | 3429篇 |
2017年 | 2873篇 |
2016年 | 2825篇 |
2015年 | 4293篇 |
2014年 | 5282篇 |
2013年 | 4462篇 |
2012年 | 6561篇 |
2011年 | 7603篇 |
2010年 | 4569篇 |
2009年 | 3587篇 |
2008年 | 4583篇 |
2007年 | 4532篇 |
2006年 | 4628篇 |
2005年 | 4664篇 |
2004年 | 2739篇 |
2003年 | 2664篇 |
2002年 | 2225篇 |
2001年 | 1945篇 |
2000年 | 2074篇 |
1999年 | 2166篇 |
1998年 | 1456篇 |
1997年 | 1386篇 |
1996年 | 1115篇 |
1995年 | 1027篇 |
1994年 | 848篇 |
1993年 | 541篇 |
1992年 | 606篇 |
1991年 | 520篇 |
1990年 | 483篇 |
1989年 | 435篇 |
1988年 | 363篇 |
1987年 | 296篇 |
1986年 | 228篇 |
1985年 | 179篇 |
1984年 | 81篇 |
1983年 | 51篇 |
1982年 | 42篇 |
1981年 | 36篇 |
1980年 | 24篇 |
1979年 | 21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目的]通过电镜研究软骨终板在椎间失稳环境下的退变过程,为椎间盘退变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取48只6个月龄日本大耳白兔,雌雄不限,体重为(2.5±0.2)kg,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21只;实验组为27只;先将实验组兔腰背部皮毛剪除,用安定注射液1.25 mg/kg、氯胺酮0.02 g/kg、阿托品0.125 mg/kg顺次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后,俯卧固定于手术台上,用1%碘伏消毒手术区域,以髂嵴平对椎间隙(即L6.7)为中心,从正中取一长约4 cm纵行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锐性分离,暴露棘突、椎板及上下关节突,将附着于棘突、椎板及小关节的肌肉全部分离开,然后依次切除L6.7棘上及棘间韧带,咬除第6腰椎两侧下关节突,造成椎间失稳,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切口,依次缝合各层组织;术后动物在笼中自由活动.实验组分别在术后2个月、4个月、6个月取材,对照组在相同条件下饲养后2个月、4个月、6个月取材;对椎间盘软骨终板用透射电镜观察软骨终板的结构,以综合判断软骨终板的退变过程.[结果]椎间失稳可导致椎问软骨终板胶原纤维结构由整齐有序、排列紧密向杂乱无章、排列松散退变.[结论]椎间失稳能明显导致椎间软骨终板的退变. 相似文献
972.
目的 观察距跟骨问韧带前、后束的生物力学特性. 方法 1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离断踝关节,显露出距骨内外踝关节面及跟骨中后部,距骨及跟骨中后部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脂包埋处理.将制好的标本固定于万能生物力学机上,沿与足底平行的方向进行力学加载3次.然后将其中6侧标本切断前束,另外6侧切断后束,重复前述实验步骤. 结果 距骨位移以及距骨位移增加量的大小与实验方向有相关性(P=0.035).切断前束后,距骨主要是增加了向前外侧的位移,而切断后束后,距骨增加的位移主要是向前内侧. 结论 距跟骨间韧带前后束的功能各有侧重,究其解剖特点,后束的功能更重要,手术治疗韧带重建时应以后束为主,并应根据后束的走行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973.
目的探讨网塞腹膜前张开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式的优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2002年6月至2006年12月间共计130例网塞腹膜前张开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式治疗原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30例,斜疝90例,直疝34例,斜、直复合疝6例。Ⅱ型疝84例,Ⅲ型疝46例。123例得到随访,随访率94.6%,随访时间7—60个月,平均45.3个月。术后伤口疼痛17例,2例阴囊积液,无切口及深部感染、复发、腹股沟区皮肤感觉异常、慢性疼痛、腹股沟区异物不适感、睾丸萎缩、射精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网塞腹膜前张开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式能进一步降低术后复发率,减少腹股沟区持续疼痛和异物不适感的发生率,作为疝环充填术式的补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974.
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转分化(EMT)过程中相关靶蛋白的表达变化。 方法 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对TGF-β1刺激组和对照组 NRK52E细胞总蛋白进行分离。两组间差异蛋白点用质谱和数据库搜索鉴定,并用RT-PCR和Western 印迹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上进一步检测验证。 结果 鉴定出22个差异蛋白,包括与细胞骨架相关蛋白、参与物质转化和能量代谢的酶类、与蛋白翻译后修饰相关蛋白、细胞因子及其他蛋白等。应用RT-PCR验证了转胶蛋白(transgelin)、ATP合成酶α亚型、苹果酸脱氢酶、丝氨酸(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泛素结合酶9(Ubc9)和表皮生长因子8在mRNA水平的表达差异,与2-DE结果一致。用Western 印迹验证了transgelin、ATP 合成酶α亚型两种蛋白的表达差异,亦与2-DE结果一致。 结论 TGF-β1刺激NRK52E细胞EMT发生过程中可诱导包括与细胞骨架相关蛋白、与翻译后修饰相关蛋白、代谢酶类及细胞因子等多种蛋白表达变化。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EMT的具体分子机制及阐明肾脏疾病慢性进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975.
目的 分析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背部中线处皮肤病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初次诊治、存在背部中线处皮肤病变的先天性脊柱侧凸,除外脊髓脊膜膨出患者.结果 在1990年~2005年诊治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中,63例患者存在背部中线处皮肤病变,具体表现为背部异常毛发32例,皮肤色素斑22例,背部软组织包块3例,背部皮肤凹陷1例,色素斑和异常毛发3例,异常毛发和皮下结节2例.13例(20.6%)患者同时存在椎管内异常,包括脊髓纵裂10例,脊髓空洞症2例,脂肪瘤1例.13例患者中,先天性脊柱侧凸类型表现为形成障碍3例,分节障碍2例,混合型8例,84.6%(11/13)为多发椎体畸形.此13例患者的皮肤异常具体表现为多毛7例,色素斑3例,背部肿物2例,皮肤凹陷1例,不同皮肤异常类型之间椎管内异常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同期诊治无背部皮肤病变的先天性脊柱侧凸294.例,11例(3.7%)存在椎管内异常,其发生率同存在皮肤病变的患者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背部中线处皮肤病变可能是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尤其是合并多发椎体畸形者合并椎管内异常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976.
小儿脊柱脊髓损伤相对少见,占全部脊柱脊髓损伤的1%~10%.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小儿脊柱在解剖和生物力学方面的特殊性,小儿脊柱脊髓损伤的诊断、治疗和成人有一定区别.幼儿以颈椎高位损伤相对常见,2岁以下幼儿的颈椎损伤约80%表现为高位损伤.随着年龄增大(>8岁),儿童脊柱解剖特点和损伤类型逐渐接近于成人表现.尽管小儿脊柱脊髓损伤相对少见,由于影像学特征以及幼儿不能很好配合的特点,使得小儿脊柱脊髓损伤的准确诊治比较困难.本文针对这一情况,结合小儿不间发育阶段脊柱解剖特点、脊柱脊髓损伤特点及其具体诊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77.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great effort, much progress has been made to date in each specialty of neurosurgery in mainland China. In this article, we briefly review the present status of neurosurgery in China. The components and function of the Chinese Neurosurgical Society, the 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neurosurgery in China, are discussed. Neurosurgeons' acceptance of the concept of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s has marked the start of an era of 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 in China. Progress is evident in clinics, basic research, infrastructure, resident training, and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Some weaknesses that need improvement are also mentioned. The current program offers a good basic foundation for development to meet future demands. 相似文献
978.
患者,女、52岁,体重70千克,因右侧颌下腺肿物拟行肿物切除术。自诉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史。查体右侧颌下有一2×3cm肿物,与气管无粘连,不影响通气。ECG示:窦性心律,电轴左偏-28度。其他化验检查均呈阴性。术前1日测BP150/90mmHg,术前30分钟肌注鲁米那钠200mg,阿托品0.5mg。入手术室测BP180/95mmHg, 相似文献
979.
980.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中期随访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临床和影像学结果以及相邻节段退变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时间超过2年的26例单节段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效果采用JOA和Odom评分进行评定.采用x线片观察手术节段活动度和椎旁骨化.采用X线片和MRI观察对比相邻节段退变情况.术前X线片示置换节段的活动度为2°~12°,平均为6.9°.结果 (1)临床结果:1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访时JOA评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4%,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访时临床症状全部消失.Odom分级:优秀15例,良好7例,一般4例.(2)X线片:术后置换节段的活动度为1°~14°,平均7.8°;7例出现假体周围异位骨化,仅1例假体运动消失,其余6例平均活动度为5.3°.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术后无明显变化.(3)MRI T2加权像:根据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方法,相邻节段椎间盘的分级术后无明显加重表现;相邻节段黄韧带肥厚对椎管的侵占率术后无明显加重;但是上下相邻椎间盘侵占率均略有增加.结论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保留了置换节段的运动性,避免了相邻节段的加速退变,2年以上随访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