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442篇
  免费   24678篇
  国内免费   20366篇
耳鼻咽喉   2005篇
儿科学   2292篇
妇产科学   3003篇
基础医学   32474篇
口腔科学   4270篇
临床医学   37310篇
内科学   36763篇
皮肤病学   2389篇
神经病学   14706篇
特种医学   953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8篇
外科学   24693篇
综合类   44090篇
现状与发展   74篇
一般理论   27篇
预防医学   15421篇
眼科学   8112篇
药学   28021篇
  296篇
中国医学   15694篇
肿瘤学   23116篇
  2024年   592篇
  2023年   3879篇
  2022年   7682篇
  2021年   13939篇
  2020年   10585篇
  2019年   9223篇
  2018年   9666篇
  2017年   8531篇
  2016年   8104篇
  2015年   12187篇
  2014年   14978篇
  2013年   12591篇
  2012年   18824篇
  2011年   21650篇
  2010年   13101篇
  2009年   10143篇
  2008年   13432篇
  2007年   13428篇
  2006年   13666篇
  2005年   13906篇
  2004年   8243篇
  2003年   7628篇
  2002年   6371篇
  2001年   5703篇
  2000年   6430篇
  1999年   7162篇
  1998年   4711篇
  1997年   4723篇
  1996年   3676篇
  1995年   3511篇
  1994年   2898篇
  1993年   1963篇
  1992年   2214篇
  1991年   1842篇
  1990年   1565篇
  1989年   1332篇
  1988年   1133篇
  1987年   952篇
  1986年   737篇
  1985年   608篇
  1984年   348篇
  1983年   214篇
  1982年   115篇
  1981年   126篇
  1980年   82篇
  1979年   90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51.
目的 :分析细胞遗传学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GL)的诊断、疗效及其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116例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和 (或 )短期 ( 2 4h)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 ,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在 116例CGL中 ,发现 110例Ph( +) ,在病程各期 (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 )均出现 ,占 94.8%。 6例Ph( -) ,占 5 .17%。其中 96例Ph( +)细胞为 10 0 % ,占 87.2 %。 14例Ph( +)细胞为 41.6%~ 93 .1% ,占 12 .7% ,核型呈嵌合状态。 12例除Ph( +)外 ,还出现额外染色体改变 ,占 10 .9%。分别为双Ph ,+8,-Y ,-7及超二倍体 ( >46条 )。绝大部分患者经干扰素、羟基脲治疗后Ph( +)阳性率不变。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不仅有助于CG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还是监测病情缓解或复发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52.
地塞米松缓释微粒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含地塞米松(DEX)的缓释微粒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临床疗效。方法:9例(9只眼)视网膜脱离伴PVR患者进行常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并在玻璃体腔内植入1粒DEX微粒(含地塞米松1mg),观察术后反应及视力、PVR发展、DEX的位置及形状变化等。结果:术后炎症反应轻,7只眼视网膜复位,3只眼后极部视网膜前有增生;2只眼视网膜局限性脱离,最终3只眼玻璃腔内硅油填充。随访视力有8只眼较术前提高(P=0.015)。DEX未见对视网膜有不良影响,仅在随着处有少量色素吸附,4-6月后吸收。结论:DEX抑制PVR术后炎症反应及较远期作用是安全、有效的;对手术未完全清除的视网膜前增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53.
目的 观察神经元移行异常(neurona1 migration disorders,NMDs)动物模型脑组织的病理变化以及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的表达.方法 三组Sprague-Dawley孕鼠分别在孕15天,孕17天以及孕19天接受2.25Gy的X射线照射约5分钟,其后代成年后即为NMDs动物模型.观察指标为:存活率、脑组织的病理变化以及皮层中NMDA的表达.结果 胚胎期较早接受射线的大鼠,存活率低,大脑皮层结构紊乱严重,皮层NRl和NR2A的表达高.结论 在NMDs的大鼠脑皮层中,NRl和NR2A表达增加,且其表达增加的程度能反映NMDs的严重程度.NMDA的上调可能是NMDs患者致痫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954.
皮肤光老化皱纹形成机制及维A酸类药物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光中长波紫外线 (UVA)长期反复照射是户外工作者暴露部位皮肤光老化及相关皮肤肿瘤多发的重要因素 ,皱纹形成是皮肤光老化的最重要特征 ,研究其作用机制对紫外线辐射损伤的防护有重要意义。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 loproteinases,MMPs)家族在各种生理、病理条件下细胞外基质降解和重塑中起着关键作用。我们研究了皮肤光老化皱纹形成与真皮成纤维细胞MMPs及MMPs组织抑制剂 (tissueinhibitorofmatrixmetallo proteinases,TIMPs)表达的关系 ,并同时观察了维A酸类药物的拮抗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 真皮成纤维细胞培养 :标本为健康…  相似文献   
955.
目的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分析中国大陆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的空间区域分布 ,建立HFRS危险区域分布图。方法 收集中国 41个HFRS监测点 1 995~ 1 998年的人群发病资料建立数据库 ,以中国省级、县级、一级河流数字地图为背景 ,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 ,与建立的数据库关联并对监测点人群发病资料进行反距离权重插值分析 ;收集 1 998年 6月SPOT4卫星覆盖东南亚地区的植被影像 ,逐一提取出各监测点监测区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 ,与 1 995~ 1 998年HFRS监测点人群平均发病率进行相关分析 ;根据不同流行强度监测区域的NDVI值 ,对遥感影像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密度分割。结果 HFRS监测点人群发病资料的空间分析预测模型显示 ,中国HFRS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及京杭大运河 淮河流域地区 ,与1 995~ 1 998年全国各县HFRS平均发病率分布图进行比较 ,发现两者基本一致 ;相关分析显示HFRS发病率与NDVI之间呈现正相关 (r=0 .41 7,P <0 .0 1 ) ,根据各监测点NDVI的差异建立了中国HFRS危险区域分布图。结论 根据监测点数据采用GIS技术建立的预测模型对预测全国HFRS的分布情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6.
目的 调查D4S1647、D6S2414基因座在中国汉族、蒙古族、藏族群体中的遗传分布规律。方法 采集308份血及唾液标本应用PCR技术,扩增产物用非变性聚丙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银染显色分析。结果 两位点各群体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每一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各群体间无显著差异;通过对10个汉族家系的遗传模式分析,证实了两位点等位基因传递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结论 D4S1647、D6S2414基因座在中国汉族,蒙古族,藏族群体均具有高度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957.
目的:探讨用脉冲震荡法(Impulse Oscilbmetry IOS)测定呼吸阻力在支气管激发试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门诊及住院就诊有自觉症状,临床怀疑为支气管哮喘而不能确诊的患者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用IOS测定5~35赫兹震荡频率时的粘性阻力(R5-R35),5赫兹时的周边弹性阻力(X5),共振频率(Fres),阻抗(Zre),与常规通气一秒量(FEV1),呼气峰流速值(PEF),1秒率(FEV1/FVC%)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组患者FEV1比试验前FEV1基础值降低20%的同时呼吸阻力明显增加,且阻力增加较FEV1下降出现早,部分支气管激发试验通气功能阴性的患者而阻力增加。结论:脉冲震荡法为一种新型肺功能测定方法,用于支气管激发试验可大大减少以往常规通气测定中的不足,对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的患者在鉴别诊断上增加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958.
大鼠壁细胞的黏膜刮取式分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黏膜刮取式方法,分离大鼠胃黏膜细胞。用相差显微镜、HE染色、电镜、荧光显微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方法,对壁细胞进行观察和鉴定,并测定了壁细胞直径。结果成功地分离了大鼠胃黏膜细胞,同时证实,壁细胞在所分离的细胞中直径最大。  相似文献   
959.
幼鼠和成年大鼠急性氯化铁癫痫模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幼鼠和成年大鼠氯化铁癫痫模型,观察行为学,脑电图(EEG)和病理改变,对比分析两者在发作级别,发作次数,发作定位以及病理改变上的差异性.方法 将实验大鼠按鼠龄分幼年组(3周)和成年组(3个月).立体定向注射同剂量氯化铁(FeCl3)于大鼠左侧感觉运动皮层区.颅骨埋植不锈钢螺丝电极后,连续6小时行为学观察,EEG纪录,组织学观察.结果 在成功致痫的模型中,两组均表现较高级别的行为发作(Ⅳ级以上),成年组的模型成功率达80%,但幼年组的模型成功率较低,仅60%.两组大鼠EEG表现出相似的癫痫波形,但成年组在波幅上高于幼年组.同时在发作总时间和发作次数上,成年组均高于幼年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在癫痫发作的定位上,两组的分布相似.另外两组均有亚临床发作,以幼年组为显著(40%).病理改变两实验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 成年大鼠氯化铁癫痫模型行为及EEG表现较稳定,而幼年大鼠氯化铁癫痫模型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960.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cervical plexus and the accessory nerve to the function of the trapezius muscle. STUDY DESIGN AND SETTING: Eighteen adult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neurotomies were performed in the left sides and the right sides served as within-subject controls. In group A, the accessory nerve was transected. The C2-5 were transected in group B, and both of the accessory nerve and C2-5 were cut in group C. The electrophysiologic, myophysiologic, and histologic changes of the muscles were measured.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in the recovery rates of the transverse area of the muscles. The CMAP record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sides in group B were similar to the control sides. The values of the maximum tension of the tetanus contrac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showed no differences either (P > 0.05). CONCLUSION: The accessory nerve supplies the most important motor input to the trapezius. Motor innervations of the cervical plexus are not very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