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94篇
  免费   4403篇
  国内免费   3491篇
耳鼻咽喉   476篇
儿科学   471篇
妇产科学   388篇
基础医学   4720篇
口腔科学   748篇
临床医学   5751篇
内科学   5795篇
皮肤病学   477篇
神经病学   2107篇
特种医学   15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4409篇
综合类   9484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3351篇
眼科学   1090篇
药学   5191篇
  53篇
中国医学   3042篇
肿瘤学   3530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694篇
  2022年   1515篇
  2021年   2356篇
  2020年   1845篇
  2019年   1427篇
  2018年   1450篇
  2017年   1556篇
  2016年   1324篇
  2015年   2132篇
  2014年   2640篇
  2013年   2527篇
  2012年   3608篇
  2011年   3741篇
  2010年   2701篇
  2009年   2028篇
  2008年   2477篇
  2007年   2454篇
  2006年   2318篇
  2005年   2045篇
  2004年   1615篇
  2003年   1661篇
  2002年   1572篇
  2001年   1245篇
  2000年   1052篇
  1999年   958篇
  1998年   567篇
  1997年   507篇
  1996年   393篇
  1995年   373篇
  1994年   344篇
  1993年   177篇
  1992年   217篇
  1991年   213篇
  1990年   143篇
  1989年   138篇
  1988年   117篇
  1987年   113篇
  1986年   93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慢性盆腔痛的腹腔镜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慢性盆腔痛(CPP)诊治中的应用。方法 对105例CPP患者行腹腔镜检查和治疗,术前均行B超检查。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腔镜证实有病理改变者占95.24%。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56例,占53.33%,治疗有效率92.86%;慢性盆腔炎27例,占25.23%,治疗有效率88.89%:盆腔静脉瘀血症7例,占6.67%,治疗有效率57.14%;盆腔粘连10例,占9.52%,治疗有效率100.00%。术前B超发现病理改变并经腹腔镜证实者28例,占26.67%,准确率为28.00%。结论 腹腔镜能够明确CPP的病因,并能即时检测和治疗,可作为CPP诊治的常规和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112.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皮肤损害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应用循证护理 (EBN) ,探索糖尿病皮肤损害有效干预方法 ,减少残疾及死亡率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法 通过临床评估确定护理诊断 ,查阅文献 ,选择最佳护理证据 ,制定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通过治疗及护理干预 ,2 2例糖尿病患者皮肤损害 ,显效 2 1例 ,有效 1例 ,转科 1例 ,出院时患者无并发症。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临床 ,使传统护理经验走向护理科学发展 ;促进护士主动学习 ,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优质护理服务于个体化 ;解决患者现存的、潜在的护理问题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颈椎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1998年3月~2005年9月采用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颈椎损伤32例,对脊髓术后功能情况进行评价。[结果]32例未发生术中重要组织器官损伤或神经症状加重及手术期死亡。植骨块术后3个月获得骨性愈合,无钢板松动、螺钉松动及不良异物反应等并发症。颈椎生理弯曲良好,无1例发生融合椎节塌陷。神经功能评价按Frankel分级,13例A级中7例恢复至B级,3例恢复至C级,3例无恢复;9例B级中,6例恢复至C级,3例恢复至D级;6例C级中,4例恢复至D级,2例恢复至E级;4例D级均恢复至E级。[结论]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颈椎损伤一次性减压,减压彻底,疗效提高,治疗周期缩短,颈椎稳定性好,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114.
中切口切开法重睑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简便有效,恢复快的中切口重睑成形术.详细阐述该方法的手术要点,重睑成形术所遵循的原则等.方法术前灵活定位,局部麻醉下做长15 mm的小切口,去除切口内部分眼轮匝肌及睑板前脂肪,将上睑皮肤与睑板固定.结果采用中切口切开法重睑成形术180例,效果满意.结论中切口重睑成形术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术中应严格遵循无创操作,宁窄勿宽,对过度依赖额肌的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睁眼训练.  相似文献   
115.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伪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伪影表现和成因,提高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质量和诊断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例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失败及假狭窄诊断的38例图像,以DSA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上述病例中的伪影及假狭窄的CT表现。结果:伪影分为呼吸伪影、心律不齐伪影、冠状动脉搏动伪影、上腔静脉高浓度造影剂产生假斑块伪影、冠状动脉重度钙化产生的伪影,上述各种伪影均具有独特的影像特征。结论:准确分析CT冠状动脉成像伪影的影像表现及成因,对提高CT成像质量,减少诊断失误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6.
对67例(81条患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在内镜下行小腿交通静脉断离术。结果手术顺利,术中失血极少。67例(81条患肢)手术创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器械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掌握各种仪器、器械的使用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7.
陈晓洁  马振 《陕西中医》2007,28(6):707-708
目的:探讨“脾虚生风”理论的临床应用。方法:归纳总结历代相关文献资料,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脾虚可以生风,是由于脾胃虚弱,气血乏源,筋脉失养导致。其理论在临床亦立足于辨证,在脾虚引起的风气内动的证治中,其效亦彰。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时肾脏自分泌内皮素 (ET)的变化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结扎胆总管(BDL)制备阻塞性黄疸大鼠模型 ,作为实验组 ,对照组鼠仅行假手术。分别于术后 5、1 0及 1 5d ,两组各取 1 0只大鼠检测其肾脏对氨基马尿酸清除率 (CPAH)、菊粉清除率 (CIN)和钠排泄分数 (FENa+) ,并用鲎试剂法测定血浆内毒素 (EX)水平 ,放射免疫法测定肾动、静脉血浆及肾组织中ET 1含量。结果 ①实验组术后 5d仅FENa+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 ,术后 1 0d起 ,CPAH、CIN及FENa+呈进行性下降 ,术后 1 5dFENa+已较对照组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②实验组术后血浆EX水平呈进行性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③实验组术后肾动脉血浆ET 1水平呈持续性降低 ,而肾静脉血浆及肾组织中ET 1含量呈持续性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④血浆EX水平与肾组织ET 1含量呈正相关 (r =0 .762 4 ,P<0 .0 1 ) ,肾组织ET 1含量与CPAH和CIN呈负相关 (r=- 0 .883 2 ,P<0 .0 1 ;r =- 0 .945 2 ,P<0 .0 1 )、与FENa+呈正相关 (r=0 .873 4 ,P<0 .0 1 )。结论 内毒素血症及其诱导的肾内ET分泌增加在阻塞性黄疸所致大鼠肾损害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9.
胸腰椎骨折术后内固定松动、断裂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用于胸腰椎骨折术后出现松动、断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 12例胸腰椎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病例,采用RF系统3例,AF系统9例。均未行植骨融合,AF系统中未按要求安装横连结3例,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平均恢复至正常的85.2%。结果 术后8—21个月出现棒断裂4例,螺钉断裂3例,钉帽松动5例。结论 内固定物的自身问题、术者的经验欠缺及操作不规范是胸腰椎骨折术后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断裂的原因,但伤椎骨结构未能得到良好重建及术后椎间盘退变可能是其更重要的因素。因此重视内固定物的选择、加强规范操作,强调对损伤椎体及椎间盘的全面处理是预防内固定失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研究乳酸杆菌属细菌对白色念珠菌的生长、菌落形成的影响。方法 使用多菌种混合培养技术,菌落形成单位培养技术。结果 在MRS培养基上混合培养显示:乳酸杆菌属中的嗜酸乳杆菌对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从形态观察,被抑制生长后的白色念珠菌单细胞孢子的细胞壁和细胞质都有较大的改变,加入嗜酸乳杆菌后可将白色念珠菌的菌数由原来的(11.62±2.68)×10~3CFU/ml(每毫升菌落数)降低到(4.23±0.62)×10~3CFU/ml。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嗜酸乳杆菌能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破坏白色念珠菌细胞内正常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